選單

“聲震十里”因傳臚!

自從人類社會形成,國家誕生,就離不開宣傳、演說、訓話等等鼓動人心的方法。

眾所周知,人的音量有效距離只有一兩百米。古時候,沒有現代化的高音喇叭和擴音器材,在萬人聚集的情況下,如何能讓更多人聽到訓話者的聲音呢?

“聲震十里”因傳臚!

要知道,古時候兩國交戰,常常動用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軍隊。在誓師的時候,主帥如何讓軍士們個個都聽到他說的話呢?

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就會給你開啟一扇窗戶。 古人是很聰明的,會用一些小技巧彌補科技的不足。這裡,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古老的職業,傳臚官。

在古代,上傳語告稱為臚。傳臚官,就是專門轉達上層語音的官員。這種職位,必須是嗓門洪亮,口齒清晰才能勝任。

“聲震十里”因傳臚!

古時候,皇帝舉行各種大典,參與的官員人眾都是成千上萬。養尊處優的帝王,根本不可能是那種聲震十里的大嗓門。他們講話,必須有專職的傳臚官為他們複述一遍,讓遠處的更多人都能夠聽到。

如果是戰爭年代,將軍出征前必須有誓師大會,講明出征原因,鼓舞士氣。這個時候,通常都是主帥上臺講話,各級軍官分散在適當的位置傳話。這個時候,士兵們有嚴格的紀律,不許隨便出聲。違抗者,通常都會受到嚴厲的制裁。只有在主帥發出一定口號的時候,士兵們才可以開口吶喊,以壯軍威。而這一切,都是事先演練好的。每個士兵都知道該在什麼時候發聲,該喊出什麼樣的口號。

士兵們一方面需要鼓舞鬥志,另一方面,看到自己本方聚集在一起人多勢眾,自然也有了打贏的底氣。

“聲震十里”因傳臚!

到了兩軍交戰的時候,千軍萬馬聚集在一起,主帥的聲音根本沒人能夠聽到。這個時候就需要戰鼓聲和金鐺聲來傳達進退。

除了鼓點聲,軍士們還需要時刻注意軍旗的指揮。軍旗會時刻發出特定的“旗語”,指導軍士們的行動。如果一方的軍旗倒下了,基本上就已經宣告失敗。所以得勝方會在第一時間把對方軍旗砍倒,換上自己一方的軍旗。

古人的智慧,並不低於當今時代的人。他們用各種方法彌補了科技的不足。

感謝您的支援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