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文史宴:易牙把兒子蒸給齊桓公吃,其實是一項古老風俗

給您看裡面到底有些什麼

文/桓大司馬

名廚易牙跟齊桓公的故事大家應該很熟悉,不熟悉的話這裡再引一下。管仲臨死時,齊桓公問他有什麼遺言,管仲希望齊桓公遠離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三個人。《管子·小稱》載:

夫易牙以調和事公,公曰:惟烝嬰兒之未嘗。於是烝其首子而獻之公。人情非不愛其子也,於子之不愛,將何有於公?

公喜宮而妒,豎刁自刑而為公治內。人情非不愛其身也,於身之不愛,將何有於公?

公子開方事公,十五年不歸視其親,齊衛之間,不容數日之行。於親之不愛,焉能有子公?

易牙那一段的大意是,齊桓公跟廚師易牙表示遺憾,說我就蒸嬰兒沒有吃過了。易牙回去就把長子蒸了給齊桓公吃,齊桓公非常嗨皮,從此寵愛易牙。但管仲說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又怎麼會對國君真正忠心呢?

文史宴:易牙把兒子蒸給齊桓公吃,其實是一項古老風俗

看上去人畜無害的齊桓公

那也是吃過人的

管仲死後,齊桓公聽從其遺言,一度驅逐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但是少了這幾個玲瓏的人伺候,齊桓公感覺生活毫無樂趣,很快又把他們召了回來。結果不久齊桓公重病,易牙等三人驅逐太子,擁立公子無虧,導致齊國內亂,齊桓公也被他們圍困於宮中,禍禍餓死。

大家看這個故事,多數會聚焦在政治方面,而忽略了其中的一些隱情。齊桓公想吃嬰兒肉,這件事管仲居然沒有嚴厲批評,而易牙把兒子蒸了,管仲也只是指責他寡恩,沒有把“蒸兒子”這件事當成令人髮指的惡行來聲討。

《墨子·魯問》載:

楚之南有啖人之國焉,其國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

《墨子·節葬》提到“越之東”的“駭沐之國”、《後漢書·南蠻傳》提到交趾之西的啖人國亦即烏滸蠻,都有類似的描述。

文史宴:易牙把兒子蒸給齊桓公吃,其實是一項古老風俗

河姆渡文化的考古

解開齊桓公與易牙吃人的謎團

因為魚的魚籽很多,原始人認為魚的生育能力很強,可以傳遞到自己身上,於是把第一個兒子跟生育能力很強的魚一起煮了吃掉,認為這樣就能組成類似於化學式的魔法式,這樣自己後面就能源源不斷的生兒子:

魚的生殖能力+自己的兒子=自己的生殖能力

這種觀念看似奇怪,其實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腓尼基人就把長子殺掉祭祀風暴之神巴力神,而耶穌的受難則被視為上帝耶和華將他的長子獻祭,都是類似觀念的不同形式的體現。

文史宴:易牙把兒子蒸給齊桓公吃,其實是一項古老風俗

耶穌受難

也是“長子獻祭”的一種形式

齊桓公所處的春秋時代雖然已經開始理性覺醒,但地處東海岸的齊地與越人仍有許多共同的風俗,如齊人有“長女不嫁”的習俗。《漢書·地理志》載:

始桓公兄襄公淫亂,姑姊妹不嫁,於是令國中民家長女不得嫁,名曰“巫兒”,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為俗。

長女不嫁成為“巫兒”,《戰國策》又載不嫁之女有“行年三十而有七子”的,極有可能是不嫁外人,但可以族內婚生子,這兩者結合起來看具有濃厚的宗教意義。《漢書》將之歸因於齊襄公與妹妹文姜淫亂,為了掩人耳目下的政令,很可能是儒家慣用的將宗教描述理性化、政治化的做法。

所以,在巫風濃厚的齊國,齊桓公想吃“蒸嬰兒”,以及易牙把長子蒸了,應該是上古風俗和觀念在當時的殘留,雖然理性覺醒背景下的管仲已經開始批評這種做法,但還沒有到勢不兩立的程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