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三江源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區,並且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對生態系統的大力保護,我們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稀缺生物種群出現,並且這作為青藏高原的腹地,的確也應該好好保護,它是我國長江、黃河、瀾滄江河流的源頭匯水區,如果這個區域都不能保護好,那麼對江河下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所以,無論是水源,還是生態系統的維護,都應該將三江源作為重要保護點。的確,我們也做到了。所以,近些年來才看到野生動植物的頻繁出現。所以,“三江源”已經成為一個生態系統十分完美的地帶。

而整個三江源的自然特點主要有4個方面,第一,該區域是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第二,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溼地區。第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第四,也是生態系統最為敏感的區域,畢竟是我國三江發源地了。這就是最基本的特點。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而這兩天,我們又看到了一則訊息,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那就是“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看到沒?又是首次,相當罕見的事情,那這兩者誰的實力更強?。

當然,作為野生動物出現這一幕的情況,也說明了該地區的生態系統真的變好了,穩定的食物鏈系統已經很明顯。而這次拍攝到這一幕的動物大戰的區域,是位於海拔4000多米的玉珠峰下。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兩種生物的結局。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藏羚羊——藏羚羊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生物種群,因為我們對它的保護力度很高,屬於我國一級保護物種。並且在我國的保護之下,種群數量也擴充套件到了數十萬只了。藏羚羊屬於偶蹄目、牛科、藏羚屬的哺乳動物,體長能夠長到1米多,高在80釐米左右,體重在100斤左右。不同的藏羚羊的體重,體長等都存在差異。該生物非常容易識別,體淡棕褐色,頭上有兩根類似於“天線”的角,很長,所以容易識別出來。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而該生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一般都是成群活動,早晚覓食,而這種生物比較突出的亮點,可能就是“善奔跑”。在遇到天敵的時候,也比較容易擺脫。早年的時候,該生物種群非常地少,主要是人類的捕殺十分嚴重。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在1995年,總數約50000-75000頭左右。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國也在加大了對該生物的保護,所以近些你哪來,我們才看到生物種群的恢復。在2021年的時候,我們將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為穩定該生物種群的擴充套件,提供了有力的資料支撐,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猞猁是一種非常兇猛的物種,屬於貓科,但是體型似貓而遠大於貓,我們也將其稱之為“狼貓”,該生物屬於北溫帶寒冷地區的產物,主要也分佈在亞洲北部地區。在我國相對來說並不多。而該生物喜歡獨居,善於攀爬及游泳,耐飢性強,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主要捕食鼠類、野兔等。

該生物平均體長在105釐米,體重20至30千克。疑?很多人可能看到這裡,說——狼貓這不是比藏羚羊要小很多啊?誰的實力更強?狼貓能捕食藏羚羊嗎?還真的做到了。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結果藏羚羊被捕殺了,這說明狼貓的實力更強了一些。疑?三江源出現“狼貓”捕殺藏羚羊不太科學啊,那是怎麼做到的,實力強在哪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狼貓真的捕食了藏羚羊,上面我們也說了,這是首次看到,第一次看到,肯定是比較稀少的。但是從側面來說,狼貓並不是一種實力較弱的物種。狼貓是屬於兇猛的物種,它是屬於“貓科”類的生物。大家看到有幾個貓科類動物比較弱?幾乎沒有吧。所以雖然狼貓體型非常小,但是也是貓科動物家族中猛獸的一員。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它的四肢粗長,矯健有力,在獵捕中,可以連續奔跑十幾千米不停歇,雖然藏羚羊也是善於奔跑,但是相比狼貓來說,狼貓更加具有“耐力”,以狼貓的速度、力量、反應能力很強,加上鋒利的牙齒和爪子,往往能給動物致命性攻擊。

這就有點類似於虎,豹等生物一樣,具有比較厲害的點,所以很多野生動物不是它的對手,這就是它的實力。那也說明了,捕食藏羚羊也完全是可以做到的。雖然這是三江源首次拍到猞猁捕食藏羚羊的畫面。

三江源狼貓“大戰”藏羚羊,首次拍到該畫面

但是,兩者真的進行了競爭,藏羚羊雖然高大,體型也龐大。也未必是狼貓的對手,它還是弱了一點。這就是為何狼貓能夠捕食藏羚羊的原因,說白了,還是因為它要兇猛一些,實力更強一點。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所以,未來我們看到三江源生態系統變好之後,罕見的生物大戰畫面出現了,未來還可能會看到更多的生物種群,出現罕見的一幕。這次狼貓“大戰”藏羚羊,並且有實力捕獲藏羚羊,也算是生物界的一次罕見記錄,為未來維護生態系統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