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我國複姓很多,古代複姓出現最多的地當屬三國時期,在三國時的複姓中,其中有一複姓很少見,此姓就是“毋丘”,而在三國時,毋丘姓氏是一個起家於關西,威鎮隴右的大家族,此家族代表人物就是毋丘興、毋丘儉。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毋丘興曾任武威太守,任內曾威震隴右,其名聲顯赫,在關西地區僅次於蘇則,後被封為高陽鄉侯。毋丘興死後,其子毋丘儉繼承了爵位,被封為平原侯。但毋丘儉既給家族帶來輝煌,也給毋丘家族帶來災難。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威鎮遼東

曹睿即位後,毋丘儉任尚書郎,不久又被封為羽林監。毋丘儉曾在曹睿當太子時,在其門下為官,所以一直得到重用,後被任命為荊州刺史。

曹睿發兵征伐遼東公孫淵時,考慮到毋丘儉才幹和謀略都很出眾,他又調任幽州刺史,加封度遼將軍,授予他軍中斬殺大權。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毋丘儉率領幽州各路人員到達遼寧海城一帶時,右北平烏丸單于寇婁敦、遼西烏丸都叔以及昔日跟隨袁尚一起投奔遼東的人,大約五千人都投降了毋丘儉。當公孫淵率兵與毋丘儉接敵時,很快兵敗而歸。

後來曹睿又派司馬懿統率軍與毋丘儉會合,共同征伐公孫淵,並平定了遼東叛亂。毋丘儉被封安邑侯,享食邑三千九百戶。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毋丘興威震隴右,其子又威震遼東。此時毋丘儉的地位與司馬懿有一拼,不過他沒有司馬懿的老謀深算。

正始年間,高句麗不斷騷擾邊境,毋丘儉率一萬步騎兵出師玄菟,然後兵分數路進行征伐。高句驪也派出兩萬兵,兩軍在鴨綠江大戰,高句麗兵敗逃,毋丘儉下令乘勝追擊,很快攻入都城,並進行了屠城,近千名官員被殺。

當時高句麗手下有一個大臣叫得來,曾向國王建議不要惹遼東,但國王不聽,得來感嘆:“此地很快將長滿蓬蒿”,後來絕食而死。

毋丘儉佔領丸都後,下令不得破壞得來的墳墓,也不準砍伐其墳上的樹木,全部釋放得來的家眷。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高句麗國王被毋丘儉所敗後逃走,毋丘儉沒再追擊,而是返回遼東。但正始六年,高句麗再次騷擾,毋丘儉再次出兵擊敗高句麗,此次毋丘儉追擊一千多里,到了肅慎族的南部邊界。此次征戰,毋丘儉斬殺了八千餘人,他的手下有一百多人因功封侯。此後,毋丘儉在當地開山治水,灌溉農田,受到百姓擁戴。

籌劃謀反

毋丘儉後來班師回朝,並升為左將軍併兼任豫州刺史、鎮南將軍。由於諸葛誕與東吳作戰失利,朝廷讓毋丘儉征伐東吳,毋丘儉成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後來東吳諸葛恪進軍合肥,毋丘儉與文欽堅守城池,最後等到曹魏援兵後,諸葛恪被迫退軍。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在這裡說說文欽,此人也是曹魏一員名將,是曹爽的下屬。但他有個毛病就是好大喜功,還經常虛報戰功邀寵,被人屢屢識破而心中不滿。曹爽被殺後,文欽心中更加不滿,怨氣多。

毋丘儉到任後,開始寵絡文欽,兩人迅速成為密友死黨。由於毋丘儉經常與夏侯玄、李豐等人關係很好,夏侯玄後來謀反被殺,因此毋丘儉也擔心受到牽連,與文欽更加同病相憐了,兩人此後也產生了謀反的念頭。

255年正月,西北天空出現一顆大慧星,這一天文現象給了毋丘儉和文欽的鼓勵,他們認為天象有助於他們於,於是假借太后詔書,歷數大將軍司馬師的罪狀,並調動集結了所轄地區各路軍隊舉兵起事,強迫淮南地區擔負屯田任務的將士全部遷入壽春城。

毋丘儉與文欽還率領五六萬人過淮河進駐項城,文欽負責帶領小股部隊在外圍遊動。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家族被滅

司馬師沒想到毋丘儉會叛亂,他率領大軍進行討伐,命令諸葛誕率豫州諸軍從安風津直逼壽春城。又令徵東將軍胡遵率青、徐諸軍出譙縣、宋縣斷了叛軍的退路。司馬師則駐紮在汝陽一線。他要求各路人馬不要開戰,只是挖深溝圍困敵人。

此時毋丘儉與文欽進退兩難,想退又怕壽春被襲擊無家可歸,當時毋丘儉就沒了主意。最讓兩人上火的是手下兵士都是北方認,他們根本無心戀戰,投降的很多。而從淮南招募的農民到是聽命,但沒有戰鬥力。

司馬師又派兗州刺史鄧艾率領一萬精銳,在毋丘儉與文欽軍前擺出一副疲弱的樣子,司馬師則暗地帶精兵從汝陽來接應。文欽以為鄧艾是弱旅,就趁天黑偷襲,但一接敵才知是強兵,文欽大敗,跑到了東吳。

三國時威鎮隴右的複姓家族,後與司馬懿齊名,為何被司馬氏滅族?

毋丘儉聽說文欽失敗後,也很害怕,連夜逃到慎縣,他手下人大都跑光了。最後毋丘儉沒有辦法與弟弟孫子躲在水邊的草叢中,想光生。但安風津一個老百姓發現他,將其射死,很快毋丘儉的首級報京都,這個老百姓被封為侯爵。

毋丘儉的弟弟毋丘秀和孫子毋丘重逃到東吳。他的三族全部被司馬師誅滅。可憐一代名將家族,最後沒死在戰場,卻死在司馬氏手裡,令人惋惜。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