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佩玉可以有多講究?行動間碰撞的玉聲還要節奏感?

古語有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沒什麼必要的話,一般玉是不會離身的,這不是古人愛美之心作祟,而是因為,這一條是很嚴肅的禮儀制度,就是因為這種禮儀制度,所以才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古代男子佩玉的風氣。

孔夫子講過:“古之君子必佩玉。”按照孔子的觀點,這個君子並非只指布衣百姓,應是指上自天子王侯,下至達官貴人的社會上層人物。先秦典籍中的“君子”就是多指“君王之子”,強調地位的崇高,是後來“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的含義,所以才有歷代文人高士以君子之道自勉的行為規範。

佩玉可以有多講究?行動間碰撞的玉聲還要節奏感?

天子用全佩,貴人也身必佩玉。但這個佩玉並非是單件,而是多件的組佩,並且在玉材和編繩上都非常考究,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禮記·玉藻》對佩玉的玉材選用和色彩搭配就有一段特別的敘述:“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士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

“組綬”是用來串玉飾的一種絲帶。這句話的意思是規定天子以白玉為佩,用黑色的絲帶相貫;公侯以山玄玉為佩,用紅色的絲繩穿系;大夫用水青色的玉為佩,必用純色的絲繩穿掛;士子用瑜玉之佩,需用雜色絲繩穿系;士用美石作佩,應用赤黃色的絲繩相貫。這其中的等級概念是不言而喻的。

佩玉可以有多講究?行動間碰撞的玉聲還要節奏感?

西周 | 三璜聯珠玉組佩

佩玉可以有多講究?行動間碰撞的玉聲還要節奏感?

戰國 | 青玉龍

佩玉除作為等級的標誌外,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我們常說的“君子比德於玉”,也就是作為君子道德的象徵。《禮記·玉藻》有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闢之心,無自入也。”

佩玉行走時,必然牽動身上佩戴的玉飾互相碰撞,發出聲響,而這種聲響也是有講究的。優質的玉石敲擊時,聲音天然悅耳清揚,這也是玉石備受人們喜愛和重視的原因之一,再加上製作成佩玉時都被磨成了薄片,所以碰撞時發出來的聲音非常優美,可以達到有如樂曲中的徵角宮羽之音。古人以玉比德,故佩美玉、奏美樂,以詡美德,這也是一種創造。

佩玉可以有多講究?行動間碰撞的玉聲還要節奏感?

戰國 | 玉組佩

佩玉可以有多講究?行動間碰撞的玉聲還要節奏感?

明代 | 玉組佩

而且禮儀制度對於人的動作要求是很嚴格的,一套玉佩懸掛於身,也只有隨著連貫、均勻、協調的步伐,才能形成優美的樂章。當然這樣走非常美,也是非常累的,但古人依然樂此不疲。而且佩鳴之聲還有另一種重要的含義,就是以此向上天或君王表示自己的忠誠、虔誠之心,這也是向統治者表示盡忠盡節的一種形式。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這句話看著簡單,但究其歷史背景下的內涵,我們可以看出,佩玉在古代也是一種政治行為,佩玉的本質在於藉助於人身的裝飾賦予一定的政治含義,無怪乎佩用玉器也要列入國家典制當中。

佩玉可以有多講究?行動間碰撞的玉聲還要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