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幾則趣事,你聽說過幾個

秦始皇--千古一帝,

開創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在以後的封建社會中,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活在他的陰影之下! 書同文! 車同軌! 修長城! 統一度量衡! 廢除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 開鑿靈渠!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實現中華民族大一統的第一位帝王,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下關於他的幾則趣事。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幾則趣事,你聽說過幾個

1、鄭國間諜事件

自秦國實施“遠交近攻”戰略以來,不斷蠶食韓國領土,韓國在危機中想出保全自己國家的辦法——讓秦國大搞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使其不能攻打韓國。 韓國派了一名間諜來到秦國,名叫鄭國。他是個著名的水利專家,遊說嬴政,說要修建一條長達300多公里的水渠,由西向東貫穿渭北高原,可以解決關中400多萬畝土地的灌溉問題;同時,水渠攜帶大量泥沙,可以淤灌鹽鹼地,使其變成良田,增加可供生產糧食的土地面積。 水渠修築期間,鄭國間諜身份暴露了。嬴政很生氣,鄭國說自己是間諜不假,但水渠修好以後對秦國的農業是非常有利的,水渠最大受益者是秦國,使得關中可以成為糧食產地,解決了滅六國的糧食問題。(《漢書·溝洫志》記載,“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嬴政是位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他認為鄭國說得很有道理,所以不再追究,讓工程繼續進行下去。這條水渠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鄭國渠。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嬴政的識人之才和用人之能。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幾則趣事,你聽說過幾個

2、李斯逐客事件

秦國自秦穆公、秦孝公以來,網路六國有才之士,使得舊貴族失去了很多重要職位。舊貴族藉著鄭國間諜案,發動一場驅逐事件,要把所有外國人都趕出秦國。 嬴政10年,他下令驅逐六國在秦國做官的人。李斯是楚國人,也在被驅逐之列。李斯在離開秦國的途中,給秦王寫了一封信,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諫逐客書》。 一封信擊中了秦王嬴政的三根軟肋: 第一,李斯提出來,客卿對於秦國是立有大功的。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先公,大膽舉用百里奚,商鞅,張儀等一批出身六國的大臣而建立豐功偉業。 第二,逐客是重物輕人。六國的寶物秦國都要,六國的美女秦王都納,難道六國的人才秦國不需要麼? 第三,逐客是幫助六國。人才是稀缺資源,如不能在秦國施展,必定去六國發展。把人才趕到六國,不利於秦國統一,稱霸海內。 《諫逐客書》呈上之後,嬴政立即下令停止逐客,並將之前被驅逐的客卿全部召了回來。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秦王嬴政是很有魄力、很有魅力的人:第一,他有胸懷,有統一天下的胸懷,求賢若渴,虛心納諫;第二,有眼光,有知人之明;第三,有度量,收回成命意味著承認自己做錯了,位居君王還可以認錯改錯,極其難得。此時的嬴政頭腦清醒,慧眼識人,志存高遠,胸懷博大。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幾則趣事,你聽說過幾個

3、王翦滅楚事件

在秦國先後滅了韓趙魏、燕之後,打算攻滅楚國,完成統一。秦王問李信(飛將軍李廣的先人,在滅燕國戰爭中表現出色),攻取楚國,需呼叫多少軍士?李信答,二十萬人足夠了。贏政又問老將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人不可。六十萬差不多是當時秦國軍隊的總和。贏政說,王將軍老嘍!於是派李信率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王翦推託有病,回到家鄉養老。結果,秦軍被楚國大敗,李信落荒而逃。這是嬴政在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唯一的一場敗仗。 嬴政得知兵敗的訊息,大為震怒,親自向王翦道歉,後悔自己沒有采用王翦的計策,而任用李信使秦軍蒙受恥辱,並請求王翦復出。最終王翦大敗楚軍,滅了楚國。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嬴政勇於承擔責任,敢於承認錯誤。他慧眼識人,識別了王翦王賁父子,這兩父子幫他滅了六國之中的五國(魏、趙、燕、楚、齊)。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幾則趣事,你聽說過幾個

4、尉繚相面事件

尉是官名,繚是名字,尉繚當時任職相當於國防部長。他主張軍事和外交兩手並用,主張用錢收買六國的權臣,這個策略在秦統一六國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傳尉繚懂得相面占卜,他認為秦始皇面相不好,缺乏仁德,用人時謙下,得志時吃人。雖然嬴政給他的待遇非常好,非常器重他,尉繚還是多次嘗試逃離秦國。 嬴政發現後,堅決阻止尉繚逃走,不計前嫌,照樣重用。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秦王嬴政的識人之才和博大心胸。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幾則趣事,你聽說過幾個

5、頓弱不拜事件

頓弱很有才華,做事特例獨行。秦王想召見他,頓弱說,我有種壞習慣,對君王不行參拜之禮。如果要我見大王,就要特許我免參拜,否則,誰也別見誰。嬴政愛才心切,答應了他的條件。 頓弱覲見時說,“天下有有實無名之人,有有名無實之人,還有無名無實之人,大王可知?”嬴政說,不知。頓弱解釋說,有實無名指的是商人,地位很低但很有錢;有名無實是指農夫,社會地位高,但辛苦勞碌;無名無實的,則是指大王,身為萬乘之尊,卻無孝母(因嫪毐之事,軟禁母后趙姬)之名。嬴政很想發怒,但還是嚥下了這口氣,還重用了頓弱。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秦王嬴政的愛才心切和博大心胸。 總結 世人只知道嬴政焚書坑儒,不知道嬴政主動找王翦承認錯誤。 世人只知道嬴政殺人如麻,不知道嬴政可以容納頓弱見君不拜。 在統一六國之前,嬴政是非常謙卑的人。他虛心納諫的勇氣,胸懷大局的氣度,表現得相當出彩。 對於滿朝文臣武將,嬴政是非常寬厚的。李信大敗而歸,嬴政沒有被殺,還讓他和王賁一起滅齊。 王翦父子倆滅了五國,功高蓋世,可以和漢初的韓信相媲美。韓信什麼下場?王翦安享天年。 把王翦和白起做個對比也能說明問題。白起是秦昭襄王的功臣,戰功累累,被封為武安君,在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立即滅邯鄲。但在范雎的阻攔下,這個主張沒有被採納。如果昭襄王聽從白起的建議,歷史有可能改寫,秦國有可能在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時代滅了趙國。秦昭襄王要求軍隊修整後再攻。幾個月後,秦軍再去攻打邯鄲,機會就失去了。白起不出徵,用別人去打,打不贏。打不贏再請白起,白起不願意。戰敗的戰報傳過來,昭襄王把怒氣遷怒於白起,奪了白起的爵位,把他降成普通士兵,讓他遷出京城,隨後賜死。 白起的不幸反過來印證了王翦的幸運,王翦的幸運反過來說明了秦王對待功臣的寬厚。 嬴政對功臣是非常尊敬非常寬厚的,這在歷史上非常難得。嬴政統一六國當了皇帝之後,沒有殺過一個功臣。寬厚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品德和氣度。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幾則趣事,你聽說過幾個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