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民間俗話:"寧可宿荒墳,不可居古剎",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我國民間有句俗話: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趕路之人寧可睡在荒郊野外的墳地旁,也不要去古剎寄宿。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嗎?

民間俗話:"寧可宿荒墳,不可居古剎",說的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正體現了先人的智慧。古剎看似清幽安靜,往往隱藏著不可預知的安全隱患,它有可能隱藏著準備劫財的土匪山賊,也有可能江洋大盜躲避其間。還有可能裡面有著其他為之的兇險,下面這則故事就能很好地說明“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的這句話所涵蓋的道理。

清朝年間,在北京城的後門外,有一座古剎。這座古寺原先曾是一處佛教寺廟,後來香火漸衰,來上香的信眾越來越少,寺廟塵封泥落,幾近荒蕪。全寺僅寺後有客舍三間,還算完好,但也關閉許久,無人居住。此外,整座寺廟只有禪房一所,只一老僧主持其中。

民間俗話:"寧可宿荒墳,不可居古剎",說的是什麼意思?

一日薄暮,天色昏黃,有位山西來京的客商,因為沒有趕上在日落前進城,不得不來寺廟求宿借住一晚。這位客商身邊還跟著位僕人,攜帶的行李甚多。老僧因為客舍蕪穢,本不想接納。

但架不住客商再三請求,說:“此地離城還有十多里路,周圍又沒有村莊,日暮途遠,實有不便。千萬行個方便,暫借一席之地,住上一宿,即便是睡在地上也沒有關係的。”老僧見拒絕不了,便勉強答應。

民間俗話:"寧可宿荒墳,不可居古剎",說的是什麼意思?

這位僧人平日靠化緣度日,廟中並無多少吃的。但既然將客人引進寺裡,還是利用廚中僅有的餘糧為這一主一僕兩人備下了一餐晚飯。待到食畢,他便開啟寺後的客舍,將主僕二人帶到房中。

由於房間久無人住,房內陰氣逼人。舉燭照看四下,別無他物,只在西南角的地上扣著一口大鐘。老僧已有言在先,客商也講究不得,只好將就一下,便以草為褥,倚鍾而臥。僕人也與主人一樣,只盼儘快天明,好早早趕路。

民間俗話:"寧可宿荒墳,不可居古剎",說的是什麼意思?

由於奔波了整整一天,二人剛剛坐下,便倦極思睡,昏昏沉沉。就在朦朧之際,僕人忽然覺得鍾組旁邊淅淅作響;睜眼瞧瞧,在昏暗搖動的燭光下又不見異樣。被淅淅的聲響攪盡睡意的僕人只覺得房內空氣更加悶人,簡直沒法再待下去,就開啟房門,來到戶外,稍稍換一下空氣。

當他在戶外待了一會再回房時,只見主人已寂無聲息。叫叫主人,主人毫無反應,摸摸主人的身體,則已冰涼冰涼。僕人驚恐萬分,急奔出門,併到禪房把老僧叫起,一邊喘氣一邊語無倫次地告訴他所發生的一切。老僧聽了,也駭怖不已。

民間俗話:"寧可宿荒墳,不可居古剎",說的是什麼意思?

兩人互相壯膽地又來客舍,燃起順手取來的幾支蠟燭,遍照各處,一切均與先前一般等到天亮,老僧即將此事報告於官。縣令得告,便來寺驗屍。雖悉心細驗,也驗不出半點致死的原因,而且死者面板淡黃無血,也無中毒的跡象。縣令甚是疑惑,又將空空如也的房間勘查一遍,但房內所有,僅是一口半沒入地的大鐘而已。

民間俗話:"寧可宿荒墳,不可居古剎",說的是什麼意思?

從詢問中得知主僕二人曾靠著鍾臥倒睡覺,當即命人將鍾拾起。只見成千上萬的蜰(fei,即臭蟲)蟲穴居其間,大的居然如蟛蜞(一種螃蟹)一般。

縣令恍然悟得客商死因,俯身察看,蜰蟲出入的地方正當鍾組孔竅,與僕人所說昨夜鍾鈕旁淅淅有聲相合。客商因為臥睡處擋住了蜰的出入口,才遭此不幸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