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詩,連用4個典故,寫盡邊塞將士視死如歸的豪情

什麼是塞下曲呢?它是古代邊塞地區一帶的軍歌,主要反映了駐邊將士們的生活和內心情感。唐代許多著名的詩人,都寫過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歌。最經典比如李白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王昌齡的“不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盧綸的“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李賀的“帳北天應盡,河聲出塞流”等等。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詩,連用4個典故,寫盡邊塞將士視死如歸的豪情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李益的一首塞下曲。李益,字君虞,他青年時代進士登科,卻一直仕途不暢。李益最擅長的就是絕句,是唐朝最長壽的一位詩人。他的《江南曲》、《夜上受降城聞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作品。李益的這首塞下曲,全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卻寫盡邊塞將士們視死如歸的慷慨激昂,詩中連用了四個典故,三位名將的故事。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詩,連用4個典故,寫盡邊塞將士視死如歸的豪情

塞下曲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小詩首句寫的是東漢最有名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典故。馬援為光武帝立下赫赫戰功,東征西討班師回朝後。在盛大的慶功宴上,溢美之聲不絕於耳。馬援不但沒有居功自傲,還慷慨陳詞:前方戰事未定,我豈能在後方安享太平。大丈夫應當戰死沙場,我情願馬革裹屍而還。表達了男兒戰死沙場,為國捐軀的報國熱情。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詩,連用4個典故,寫盡邊塞將士視死如歸的豪情

小詩承句寫的是東漢被封為定遠侯班超的典故。班超毅然投筆從戎,此後的三十一年之中,他平定西域叛亂,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邊疆的安定,百姓國家的和平,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到了晚年的時候因為身體原因,班超才請求迴歸故土。他曾有句“但願生入玉門關”。詩人前兩句是寫為了家國和百姓的安危,守衛邊塞的將士們甘願像伏波將軍馬援一樣戰死沙場,不必如定遠侯班固一樣活著入玉門關。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詩,連用4個典故,寫盡邊塞將士視死如歸的豪情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小詩的轉句用了隻輪不返的典故。據載:僖公三十三年,晉人及姜戎敗秦於餚,匹馬隻輪無返者。意思就是指敵方全軍覆沒,連一個車輪也沒有返還。小詩的尾句寫的是大唐初年的名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典故。當年唐高宗派薛仁貴西征,與十餘萬突厥軍隊對決。在天山迎擊敵人先鋒部隊,薛將軍連發三箭,箭無虛發射殺三名將領,嚇得突厥部下下馬投降。詩人的後兩句是寫不要放過一個敵人,哪怕是戰車的一個車輪也決不讓返回沙漠老巢去。還要留下武威的一箭震懾敵人,我們留駐邊塞的將士們,要讓敵人再也不敢越過天山,犯我邊疆。

李益短短28字的小詩,連用4個典故,寫盡邊塞將士視死如歸的豪情

李益的這首塞下曲,用詞鏗鏘凝練,情緒昂揚振奮。借用了馬援、班超、薛仁貴三位名將的典故故事,抒發了邊塞將士們精忠報國的雄渾氣概和誓死捍衛國土的犧牲精神。犯我邊境者,雖遠必誅。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