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安史之亂"前後的李白,一心為國卻無力救身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小霞運動新發現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安史之亂"前後的李白,一心為國卻無力救身

"安史之亂"前後的李白,一心為國卻無力救身

"安史之亂"前後的李白,一心為國卻無力救身

“安史之亂”前後的李白,是一生最關注民生的李白,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辭勞苦的奔波,直到生命的結束。

一心出仕的李白,離開長安後,並沒有放棄為國出力的念頭,只是選擇了另外一條路。這條路在唐朝也是一條坦途,往早了說駱賓王走過,往近了說高適走過,往後說杜甫也走過,那就是入幕府。“安史之亂”爆發前,最大的幕府就是安祿山,於是李白去了。

天寶十一年(752)冬,李白來到了幽州。應該說,他此行抱著兩個目的,一是如他在《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詩中所說“且探虎穴向沙漠,鳴鞭走馬凌黃河”,他要看看這個自稱“腹中正有赤心”的安祿山,究竟是真的對唐明皇忠心耿耿,還是另有狼子野心;二是如果他真的為國盡忠,就可以入安祿山幕府,為國立功。而內心深處還以第二個為最重,這在他此時所做的《行行且遊獵篇》《出自薊北門行》《幽州胡馬客歌》等作品中都可看出來,他心馳神往,想著幹一番大事業。

在未到幽州之前,李白一直以為是北方民族來侵擾唐朝的邊境,安祿山是在進行捍衛國土的戰爭,而實地考察後,他發現很多戰爭都是安祿山為了向朝廷邀功,建立自己在邊疆的威信而頻繁進行,邊疆的人民為此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李白的心情一天天沉重起來。一個大雪天,他借宿到一個農家,在這裡的所見所聞及所想,更讓李白痛苦萬分,就借雪來表述對安祿山的猛烈譴責和詛咒。他寫下了《北風行》: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透過農婦對自己丈夫的懷念,也讓大家明白了,安祿山的功名是長城腳下堆著的累累白骨換來的。他僅有的一點為國立功的機會也沒有了,他把對安祿山的痛恨,對罪惡戰爭的憤怒,對朝廷的不分忠奸,對自己前途的焦慮,都傾注在筆端,才有了這樣的詩句。

李白信心滿滿而來,傷心痛苦而回。他多麼希望朝廷能看出祿山的野心,多麼希望國家能太平,人民能幸福。然而唐明皇沉醉於安祿山對自己的“忠心”,李林甫把安祿山作為自己政治鬥爭的本錢故意培植,安祿山的野心在一天天膨脹。這期間,李白寫了多首《秋浦歌》來表明自己的傷心和憂慮。

天寶十三年(753),李林甫死了,楊國忠掌握了大權,清算李林甫。安祿山“很生氣”,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動了叛亂。

李白是決心抵抗的,可奈何唐明皇跑了,太子也跑了。李白氣得大罵:“漢甲連胡兵,沙塵暗雲海。草木搖殺氣,星辰無光彩。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側身西望長諮嗟!”“去元兇者非陛下而誰?”他熱切地希望能收復中原,“函谷如玉關,幾何可生還?”“匡復屬何人,君為知音者!”“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然而他一介書生又能如何呢,也只能是“我亦東奔向吳國,浮雲四塞道路賒”,和家人一起暫避南方。還在《送外甥鄭灌從軍》中寫道“丈夫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回。”

當永王李璘“辟書三至”請他入幕府時,他不顧妻子的反對,毅然出山。沒想到唐玄宗李隆基派出抵抗安祿山的永王李璘,卻成了唐肅宗李亨的平叛物件。李白是愛國的,可是國又在哪裡;今天還是一支抗擊安祿山的大軍,明天就成了被平叛的物件,李白又能怎麼樣。他寫下的讚美永王軍隊的詩,反倒成了給他定罪的證據,李白直到下獄可能都沒明白是怎麼回事。“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是不是和曹植的《七步詩》有相同的意味。

唐肅宗很生氣,要腰斬李白。好在郭子儀等人求情,才落得個流放夜郞的判罰。行至白帝城,因肅宗立太子大赦天下,李白才得以放還。寫下了《早發白帝城》這首千古名篇。

但李白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依然同情,當聽說李光弼在臨淮組織軍隊與史朝義對決時。年已61歲的李白,仍然以極大地熱情前往投奔,他要去貢獻自己的智慧。然而,此時的他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行至中途,就因病不得不轉投在當塗任縣令的李陽冰,並最終病逝於李陽冰的家中。

李白的晚年,是現實主義的,是充滿了愛國熱情的,是為民而不惜自己生命的,奈何生不逢時。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