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歷史朝代歌》中有一段是:夏商西周和東周,東周前期為春秋。後期戰國七雄起,秦朝統一列國休。東周的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是史學家對一個朝代不同時期的一個劃分,春秋和戰國時期長達550餘年之久,在這段較長的時間中,當時的社會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與不同,春秋和戰國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時代,春秋到戰國時期的社會制度、結構、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變化,加上春秋戰國也並非是朝代的名稱,最終史學家為了方便區別,用《春秋》和《戰國策》兩部史書對這兩個時期命名,後史稱為“春秋”、“戰國”。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完全包括了東周,但東周時期卻並不完全包括春秋、戰國兩個時期,在戰國後期秦國還未吞滅六國,統一天下前,東周已經被秦國滅亡。在秦國覆滅周王朝前,周天子已經是名存實亡,空有一個天子的名頭,在公元前367年,此時處於戰國後期,趙國和韓國兩大諸侯國逼迫當時的周天子姬扁進行分封姬根(周烈王姬喜之弟),周顯王被迫將周王朝僅存的王畿之地封給周公子根,姬根建立東周國,成為始封君,是為東周惠公。

在東周公國建立之前,在公元前440年,周貞定王姬介的第三子姬嵬就透過弒兄篡位,成為周天子,是為週考王。週考王怕弟弟也弒兄篡位,重現前事,週考王即位後,便將四弟姬揭封於周王城洛陽,姬揭開始建立西周公國,形成一個小諸侯國,是為西周桓公。此時加上公元前367周天子被迫分封的東周公國,周王朝的王畿之地已經被分裂為東周和西周兩個小公國,東周此時形成了三週,即周王室、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而周天子僅剩下週王宮,是寄居於東周國。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東周到了周顯王時期,周王朝在戰國後期已經到了衰敗成“可有可無”的角色了,此時秦國的君主是秦獻公和秦孝公時期,周顯王去世後,週週慎靚王姬定即位周天子,在位六年後於公元前315年病逝,之後東周的最後一任周天子,也是周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周赧王姬延登上戰國後期的舞臺,周赧王在位時期,周王朝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周赧王手下所統治的轄地以及人口已經幾乎很少很少了,周王朝在周赧王爺爺時期已經,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已經各自為政,連周赧王自己也不得不依附周王朝所分封的西周公國來生存。

周赧王姬延原本是生活在東周公國的封地,居住在西周王朝的京師成周(現今河南洛陽),西周王朝的京師成周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定都成周後,將成周改名為洛邑,此時西周正式結束了(西周因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最終導致被犬戎和申侯殺死而結束),此後的周王朝到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的折斷時間稱為東周。從公元前770年的平王東遷,春秋戰國這段中國歷史上大分裂時期開始,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幾百年以來的分裂局面,戰國時代宣佈結束,而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21年之間的這段時間,隨著東周被秦昭襄王攻滅周國,同年周赧王姬延死後,周王朝覆滅。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後,周王室開始走下坡路,只有“天下共主”的名義,並無實際的控制能力,周王室已經失去了對諸侯國的管制。東周自此也開始了春秋戰國時期,而春秋戰國時期又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段時期,戰國是東周的後半期階段。春秋之名主要是源於孔子修訂過的年體史書《春秋》而來,當時魯國的史官將各國的重大事件,以年、季、月、日的形式記錄了下來,而一年又分春夏秋冬四季來記錄,就將這部史書名為《春秋》。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從漢代將儒學提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時候,孔子是儒學宗師,孔子修訂國過的史書也就具有了相當高的地位,加上魯國有一個特殊地位,魯國負責掌管“周禮”,是執掌周王朝的禮法、禮儀的,而“周禮”是周王朝時期,當時各諸侯國的最好準則,各國都必須尊崇。最後在古人的時間概念中,春季是萌發的季節,為褒義,而秋季是衰敗的季節,因此,以“春秋”來命名這個時期,也是比較合適的。

春期的開始時間可以確實是從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開始,不過春秋的結束時間存在多種說法,春秋這段時期的結束時間處於公元前476年(戰國前夕)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之間,春秋末期和戰國前期混雜在了一起,沒有一個完全確定的說法。其中風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晉國三氏族滅掉智氏,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為標誌。也有東周君主周敬王在位44年,於公元前476年春秋結束的說法,因周敬王的去世時間恰好處於春秋、戰國混合時期,所以公元前476年也是春秋、戰國的一個分界點。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還有是一說是公元前403年,因為在這一年之前,晉國基本已經被趙、韓、魏三家瓜分,晉國的公室可謂是名存實亡,在公元前403年,晉國的韓氏韓虔(韓國始封君韓景侯)、趙氏趙籍(趙國始封君趙烈侯)、魏氏魏斯(魏國始封君魏文侯)被東周君主周威烈王姬午(東周第20代君主)正式封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公元前376年,韓景侯韓虔、趙烈侯趙籍、魏文侯魏斯完全瓜分了晉國公室僅有的土地,同年晉國最後一任君主晉靜公姬俱酒被廢成為庶民,晉國徹底滅亡。姬俱酒被韓王韓王派人刺殺後,晉國公室易姓為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開始時間於公元前475年,結束時間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為止建立大一統秦朝為止。東周後期到秦國統一中原大地之前,當時各國處於混戰不休,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是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各國開啟了長達幾百年的爭霸戰爭,在春秋時期,周王朝境內的國家數量就開始大大減少,西周時期又千百餘個國家,包括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國,附屬國,泛諸侯國等等形式的國家,到了春秋初年的時候,還剩下170多個國家,在戰國之初,經過混戰只剩幾十個了國家。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戰國開始,各國為了在互相武力征伐下生存下去,各諸侯國展開了許多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變法和改,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商鞅變法、李悝變法、吳起變法等等,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後,奠定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格局。齊、楚、燕、韓、趙、魏、秦齊國連年發動戰爭,各國混戰不休,當時人們便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戰國七雄都有戰國的稱呼。

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東遷後,代表周王室已經衰落,所謂的禮崩樂壞的時代的正式到來,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齊國的田氏推翻齊國公室後,周王朝的禮制徹底崩潰,禮法成為了過去式,武力成為了王道,戰國的思想逐漸出現。趙國馬服君趙奢(紙上談兵趙括的父親)就提到:“今取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能據十萬之兵,曠日持久,數歲”,意思為周王朝當年的“萬國”已經被戰國七雄兼併,現今戰爭輕易就能匯聚十萬大軍來征戰,時間也會很長。在劉向(西漢文學家)的《戰國策》中描述“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而這句話也就成了戰國的由來。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東周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主要原因是兩個時代有著明顯的區別,春秋時期的主旋律是大國之間的爭霸,如“春秋五霸”,而戰國的主旋律是以滅國戰爭為主,如趙國滅了中山國、秦國滅六國。為什麼分為春秋和戰國,也是因為這段時間在中國歷史上算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比一些王朝存在的時間都久,長達550餘年之久,在這麼長的時間內當時的社會發展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和區別,史家為了區分的方便,用《春秋》和《戰國策》來為這兩個時期命名。而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也並不是朝代名稱,只是平王東遷後,東周到秦國一統天下的時期,這段時間社會制度、結構、生產、組織等方面有了重大的轉變,最終在後世,我們將整個東周時期分割成了春秋和戰國。

周王朝自周武王姬發滅商後,於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武王滅商後,便實施分封諸侯制度,大規模的對王族、宗親、有功之臣進行分封,直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需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需要定期朝貢、提供軍服和力役,本意是為了維護周王室的安全和使周王室不斷強大,諸侯需要為周天子鎮守疆土,也要在周王室有難之時,隨時進行支援作戰,如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諸侯在最開始便馬不停蹄地趕來“救援”周幽王。相應的諸侯在封地內也享有世襲統治權。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周王朝在經歷了“成康之治”的鞏固時期,到了周懿王姬囏(jian,西周第七位君主)時期,周王朝的國勢便不斷衰落,在西戎侵犯下,周懿王被迫遷都。最終到了周幽王姬宮湦(西周第十二任君主)時期,因為周幽王只為美人一笑(褒姒,周幽王王后),而烽火戲諸侯,最終遭遇了犬戎之禍,周幽王也被犬戎殺死,西周於公元前771年滅亡。之後周幽王的子嗣姬宜臼被諸侯擁立為周平王,東周自此開始。

東周開始後,周王朝國勢大衰,東周王室管轄的範圍大大縮小,還不如大一點的諸侯國大,周天子此時只有“天下共主”的名號,而面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間發生互相攻伐、兼併的局面,不能擔負天下共主的責任,而自身還要向諸侯國尋求保護,而一些強大的諸侯國便自居霸主,如秦國秦穆公、齊國齊桓公等,到了戰國時期,各國先後變法圖強,秦國在秦孝公時期,推行商鞅變法,使得秦國逐漸成為戰國時期最強大的諸侯國,相反東周是逐漸勢衰,在週考王時期被迫分為東周國、西周國,形成了“三週”(加上東周王室)的局面。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東周到了最後一任周天子周赧王時期,周赧王還被秦國驅逐出洛邑王宮,強行遷到西周公國的王城,周赧王之後巴結秦國,但最終聽信了楚考烈王的建議,以天子名義召集東方六國合縱出兵伐秦,最終六國合縱失敗,秦昭襄王因此大怒,便攻打參與合縱的西周公國,西周君向秦國投降,將治下的36座城邑和3萬人口盡數獻給了秦國,西周君也被秦昭襄王貶為平民,而同年東周的最後一任君主周赧王姬延鬱憤而終,秦國將代表周王朝至高無上王權的九鼎收取,傳承八百餘年的周王朝走向了終結,七年後,秦昭襄王滅掉東周公國,東周滅亡,周王朝的祭祀也從此斷絕。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秦王,22歲舉行冠禮親政之後,積極推行統一戰略,加快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用金錢收買六國官員,以此打亂六國合縱等部署,之後出兵東進,透過多年的征戰,從公元前230年秦滅韓,至公元前221年秦滅齊結束,秦始皇先後攻滅了東方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時期以來五百餘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秦國統一了中原大地,秦始皇史稱“皇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大家對周王朝的興衰怎麼看?對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舉如何看?對東周的春秋和戰國時期有何看法?下方留言交流。

參考文獻:《史記》、《春秋》、《戰國策》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援。

本文宣告原創,文中配圖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