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李世民把功臣貶出京,對李治道這人若走,他日便拜相,不走便殺!

李世民把功臣貶出京,對李治道:這人若走,他日便拜相,不走便殺

古代的封建制度下的統治者們,大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費心盡力,不管是在生前還是死後。唐代的唐太宗在位統治二十三年,死前還不忘給太子李治交代囑咐,為他出謀略,為了鞏固他們李家的統治地位。

李世民把功臣貶出京,對李治道這人若走,他日便拜相,不走便殺!

在唐太宗臨終前,為了讓太子李治得到輔助,他遺命宰相長孫無忌,他的妻兄以及諸遂良,讓他們來輔助李治處理政事,但是宰相長孫無忌位高權重,權勢和地位過高,他擔心皇權因長孫無忌的輔政而發生獨攬專權的事情發生。為了讓大臣們可以很好的輔助將要繼位的新君李治,防止權臣持權專橫,權威過高威脅到他兒子的統治地位,他考慮到還是很有必要多選幾位重臣輔政。考慮到能夠與長孫無忌制衡的大臣,相比之下只有宰相、英國貞武公李勣了。李勣個人才智過人,善於權術,為唐皇朝立下了屢屢戰績,功德深厚,也深受唐太宗信任。唐太宗李世民曾對他有如此評價,據史書記載李世民:“參經綸而方面,南定維揚,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勳書冊府”。當今名將,唯李績、道宗、萬徹三人。李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即大敗。李靖、李績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如此看來唐太宗對這李勣的能力是信任的。

李世民把功臣貶出京,對李治道這人若走,他日便拜相,不走便殺!

但是唐太宗也是深知,李勣這個人,位極人臣,地位權勢已是做得如此之高了,也沒有什麼更高的賞賜可以賜予他了。沒有利益就沒有驅動力,唐太宗深知如果李治沒有甜頭可以給李勣,李勣這個人也不會給你賣力的。但是李勣的位置已經到如此之高了,還有什麼樣的辦法可以讓他死心塌地的為輔助李治呢。於是唐太宗想到了一個辦法便是他自己先把李勣給貶謫到外放到疊州當個小小都督,然後讓李治在他離世以後把他重用提拔為宰相。李治不明這樣做是為何,問唐太宗這其中的原因。唐太宗解釋道,李勣這個人才智過人,善於政事,他準備著讓李勣在他過世以後讓李勣與其他重臣一起輔助李治處理朝廷政事,但是李治平時對李勣沒有什麼照顧和恩惠,李勣也不會真心和忠心的為你效力。現在我把他給貶謫外放,如果李勣即刻就動身去赴任,那李治就可以在唐太宗離世之後,把李勣重新召回來重新重用,讓李勣輔助李治治理朝廷國家之事。但是如果李勣沒有即刻動身,而是有所疑慮而遲遲不動身,李治便可將李勣給殺了。太子李治聽了唐太宗的那一番話以後,也深有所會。

李世民把功臣貶出京,對李治道這人若走,他日便拜相,不走便殺!

但是李勣是何等人,做到位高權重的他,以及被皇帝如此評價的人怎麼會不懂這其中深諳的道理。在皇帝給他下達這詔命之時,他就即刻動身前去疊州接任都督。唐太宗駕崩以後,李治登基為帝,成了歷史上的唐高宗,唐高宗即刻將李勣召回並且提拔他為宰相。李勣在唐高宗面前表現的只懷著忠心報國的心,其實實地裡卻對唐太宗唐高宗父子心懷恨意,一直暗中等待時機,能夠有朝一日對這李氏皇朝重大的一擊。

在唐高宗在位期間,他就等到了這個機會。唐高宗要改立武媚娘為後,詢問李勣意見,李勣以“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為由,讓唐高宗堅定了廢后立武媚娘為新後。自武媚娘為後以後,一路往上,幾年間就把把李氏皇朝篡改成了武周。曾經唐太宗為了讓李勣輔助唐高宗治理國家,但卻沒想到李勣的一言也為這李氏被改朝換代埋下了伏筆,唐太宗深諳權術,卻也被這過於聰明給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