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湖北為基礎研究構建“負責任的同行評議”

湖北為基礎研究構建“負責任的同行評議”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11月30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釋出會,解讀《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基礎研究類以同行評議為主,軟科學研究類多采用同行評議,並在基礎研究領域開展國際“小同行”評議改革試點。

在2020年深化“三評”改革、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規範SCI論文指標使用等改革中都提到“同行評議”。什麼是“同行評議”,如何開展“同行評議”?武漢大學科教管理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張琳介紹,同行評議是指由從事或接近某一領域的專家評定一項研究工作的學術水平或重要性的方法,主要是在同行評議組織方的組織、協調和支援下,由符合遴選標準的同行專家,根據統一的評價標準,遵循特定的行為準則,對某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價值評議的過程。同行評議的核心在於評審專家、組織方、評價物件等多方參與主體的盡職盡責、協同配合,以充分發揮同行評議的判斷、預測、選擇及導向功能。為此,需要落實“負責任的同行評議”機制,要求在同行評議的系統過程中,多方參與主體共同維護同行評議過程及結果的公正性和高質量,使評價標準、制度、程式、方法等要素相輔相成、協同推進。在當前破“四唯”和糾正過於強化定量評價的新時代新任務背景下,“負責任的同行評議”與分類評價等一起被認為是破除唯論文、SCI至上等不良學術驅動、破解評價難題的核心規則和必由之路。

“負責任的同行評議”有一套相對複雜的規則和程式,需要依據具體場景,設定相應的體系和制度,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情關係和利益衝突造成的偏見,真正發揮出同行評議的優勢。當前的同行評議中仍存在專家遴選匹配不夠規範精準、評議責任不明確、評議結果不夠客觀、國際高階專家缺失、有效資料資訊零散等問題,其中又以評議程式不規範、資料平臺支援不足兩個問題尤為突出。引入和創新“負責任的同行評議”制度,進一步精準匹配和規範明晰“誰來評、評什麼、怎麼評”, 將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化、產業化、規範化。

張琳介紹,目前,武漢大學科教管理與評價中心正在國家科技部、湖北省科技廳的指導和支援下,開展以同行評議規範指引為指導、同行專家資料平臺為支援的“負責任的同行評議”試點工作和研究。

該項試點的重點任務:一是建立以國際同行專家為特色功能的評審專家資料平臺;二是制定多場景、全流程覆蓋的“負責任的同行評議”的規範指引。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取部分特色學科領域和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示範應用,應用方向初步擬定為省級科技計劃專案驗收復核和後評估,以及人才評價與機構評價中的代表作評價等場景。希望透過“負責任的同行評議”試點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起基礎研究類科技成果的評價標準和工作指引,併為科技部等國家更高層面和更廣範圍的科技評價提供湖北經驗。

編輯:王會

【來源:湖北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