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三國演義無疑是歷史上最為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出現,才讓後人對三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個充分的瞭解。可是三國演義畢竟屬於文學作品,不可以當作正史去看,這樣一來,三國演義中就有很多與正史不符的地方。

時至今日,三國演義仍然是瞭解三國曆史的主要書籍之一,畢竟三國演義中出現了很多讓人記憶猶新的描寫。比如說空城計、舌戰群儒、三英戰呂布、七擒孟獲等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精彩描寫實在是太多了。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那麼仔細閱讀三國演義就會發現一個情況,就是每一次武將之間的交戰,就會出現自報家門的話。比如說人們熟悉的“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這兩句話就是盡人皆知的了。其次還有甘寧圍堵曹操時說出了:“東吳甘興霸在此,曹賊休走!”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由此說來,三國演義中,武將都是非常霸氣自信的報上名號。那麼作為萬人敵的關羽,在自報家門方面是怎樣的呢?實際上,關羽自報家門僅有兩個字,就是“關某”。只不過“關某”是他用過最多的稱呼。他也自稱過小將、關雲長等。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這樣看來關羽自報家門沒什麼不同的,可是關羽從來沒有說過“某乃河東關雲長!”。為何關羽喜歡自稱“關某”呢?從關羽的性格來分析,就是關羽是河東解良人,因為看不慣惡霸橫行鄉里出手打抱不平,沒想到失手打死了人。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打死人的關羽成為了殺人犯,為了躲避通緝,關羽跑到了他鄉,他的這段經歷對他的自稱有著重要影響。身為殺人犯的關羽,在外受盡了苦難,此時的關羽不可能使用真名,否則就會被抓。假如說出自己姓甚名誰,那殺人犯的身份就可能暴露。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那麼在逃亡期間,關羽為何不改名換姓呢?這就要從姓、名、字的意義以及關羽的性格說起了。姓氏文化是我國獨有的文化,姓氏文化的意義是影響重大的,時至今日,人們對自己的姓氏也是非常看重的。因為姓氏必須是男孩才能傳承,於是就有了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時至今日,人們對重男輕女已經是不在意了。姓,是由祖先傳下來的,是不能輕易改動的。名,是父母所賜,因此也是不能夠隨便改動的。除非為了避諱等原因,若非迫不得已也是不能變動的。古代的時候,還有“字”,古人成年後為自己取“字”。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字”是公共場合下與別人所用的稱呼。首先來說,關羽不會為了躲避通緝就改名換姓的。但是自負不代表沒有頭腦,假如不懂的變通,那麼關羽肯定是成為不了三國名將的。更不會成為被後人祭祀的“關公”。所以關羽稱自己為關某,這樣既避免了被人發現的麻煩,也維護了自己的內心。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飛”,為何關羽自報家門只用兩個字?

關羽成名之後,沒有稱自己為“河東關雲長”、“解良關雲長”。此時的關羽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了,根本不在乎自己曾經是逃犯。關羽被曹操約法三章時,他的自稱就是關某。三國演義對此描寫為“關公曰:“關某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此時恐不及拜辭,伏乞見原。”

關羽熟讀《春秋》,又深明大義,後人都贊其為義絕。可是此時的關羽卻身在曹營,這無疑是讓人感到不解的。雖然說是降漢不降曹,但實際上怎麼回事大家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關羽不願意張揚自己的名字。所以自稱關某。

此時的關羽,面對曹操是很尷尬的。畢竟自詡忠義的關羽在為曹操建功立業,這一點肯定是被人詬病的。實際上關羽並不只有關某這個稱呼,主動請纓戰華雄是曾自稱“小將”。這樣看來,關羽還是非常謙虛的。不可否認的是,關羽仍然是忠義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