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明代的甲冑則繼承元代時期制甲思想,並在元代甲冑基礎之上,進一步進行了加改最佳化,同時恢復了漢制文化元素,在《大明風華》中明宣宗朱瞻基所披掛的環臂甲製作精美,代表了當時環臂甲的最高水平,畢竟作為皇帝的甲冑,自然與眾不同。

在《大明風華》劇中,明成祖朱棣數次遠征漠北,親征兀良哈、阿魯臺等部,劇中火爆的戰爭場景,讓人看得熱血沸騰,而隨其出征的明軍將士所披戰甲,更是令人大開眼界,其中一些高階將領兩臂所披掛的造型特異護臂,讓人看著甚是新奇,好像中國以往的歷史劇中,很少看到這種護臂甲冑,沒錯,這就是明朝盛行的護臂——環臂甲。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常看歐美歷史劇、喜歡玩中世紀遊戲的小夥伴們,一般對這種護臂型護具不會陌生,在歐洲中世紀戰場之上,最早的戰士們為了靈活施展武器,多是赤膊上陣,在古羅馬、古希臘時期,常能看到這種赤膊的武士們。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而到了後來,特別是十字軍東征之後,歐洲的軍隊之中,專門針對手臂的防護用具便開始逐漸出現,有一體的,也有鎖子纏繞型別,而根據後來作戰體驗最佳化,與軀體相貼、較為靈活的護臂則更加受人青睞。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元代之前的中國,戰場之上,人們更加註重對頭、胸口、身體及其他要害部位的防護,而作為防護用具,首先要求的效能便是堅固,其製材也往往比較笨重、堅硬。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披掛這種笨重的護具,就使得作戰人員雖然在戰場之上防禦增強,但也使得自身靈活性也大打折扣,這個時期,作為揮舞兵器、格擋來襲的重要部位——手臂,人們往往將其靈活性放到了首位,而對於護臂,大多采用布帶、軟甲等輕質材料作為防護。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後來隨著蒙古西征的深入,當策馬彎弓的蒙古騎兵突襲馳入歐洲之時,面對歐洲重灌步兵士兵的阻擋,這些馬背上的戰士們便發現,對方的那些武裝到牙齒的戰甲設計,在戰場上倒是很科學,也很有效,往往一波箭雨射下去,並不能對那些身著板甲的歐洲兵士們造成致命的傷害,這就使得蒙古騎兵的威力在正面戰場上,打了不小的折扣。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歐洲的板甲,一般是由工匠們利用鋼板材質製造出整體的鐵手套、護臂、護腿和大型的護心鏡,這些部件作為鎖鏈甲、鱗甲、札甲的加強部件,被皮帶固定在鎧甲的四肢之上,將戰士們的軀體防護在厚厚的甲冑之中,防禦力確實很猛。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這些歐洲的護甲文化隨著蒙古騎兵的西征,最終被蒙古軍隊的隨軍工匠們所借鑑和吸收,並逐漸演繹出東西文化相融的甲冑,一體防護概念進入蒙古甲冑製作的理念之中,特別是加強對肩臂的防護,成為了元代時期甲冑的共識。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在明朝存世至今的一幅畫作《出警入蹕圖》之中,記錄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外出謁陵的畫面,這裡面便能很清楚地看到,一身戎裝的朱翊鈞兩側肩臂上的環臂甲模樣。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對於皇帝披掛的精美環臂甲來說,普通軍將們則更加傾向於實戰防禦力,在明代時期,環臂甲一般被部署在精銳邊軍之中,比如遼東邊軍,這也和他們頻繁的作戰頻率有著相當大的關係,良好的甲冑防禦,也減少了部隊的傷亡率。

為何明軍戰力強大,除了火器之外,獨特的護甲也造就了其超強防禦

據《四鎮三關志》、《武備志》中所記載,環臂甲是用皮革或繩索等物,將每個甲片一片片串聯在一起,每一副需要用淨鐵十二三斤、鋼一斤,而加工製成之後的環臂甲重五六斤, 最後以熟狗皮釘葉,皮繩作帶。

單單護臂甲冑就五六斤,整套甲冑披掛下來,對當時計程車兵們來講,應該也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