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北宋種家軍神箭手,主帥意外陣亡,他一人射死千名敵軍,反敗為勝

你知道xx是誰,有什麼作品嗎?留言告知小編吧,讓小編也張張見識。

眼見不一定為真,耳聽也不一定為實,真真假假用心去判斷

《水滸傳》中,魯智深在拳打鎮關西鄭屠時,曾言道自己當初投軍到“老種經略相公”處,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魯智深的這位老首長,老種(chong)經略相公說的就是北宋末年西軍名將种師道。

种師道的祖父種世衡,守禦西境有功,被視為種家軍的開創者。種世衡的子孫們又都是忠義之士,種世衡所生八子均在軍中服役,其中種古、種諤、種診三人,有大將之材,被關中士人稱為“三種”。

北宋種家軍神箭手,主帥意外陣亡,他一人射死千名敵軍,反敗為勝

第三代種家將,以种師道、种師中、種樸著稱。种師道、种師中是種世衡第七子種記之子,而種樸是種世衡第五子種諤之子。

1099年,熙河經略使由朝廷空降的直學士胡宗回擔任,他是文官出身不懂軍事,但喜歡紙上談兵。青唐吐蕃(唃廝囉)曾依附北宋,但沒過多久,其中一位名叫羌族阿章的部落首領叛亂,胡宗回派出王吉、魏釗征討,結果二將兵敗身亡。

種樸時任熙河蘭會路鈐轄兼知河州,胡宗回命種樸率本部兵馬前去征剿,但種樸認為王吉、魏釗所部全軍覆滅,西北宋軍士氣低落。反觀叛軍剛擊敗宋軍,兵鋒正銳士氣高漲,應該將敵軍穩住,保全自己避其鋒芒,再慢慢對付叛軍。

北宋種家軍神箭手,主帥意外陣亡,他一人射死千名敵軍,反敗為勝

但胡宗回聽不進勸告,以熙河經略使的身份強迫種樸出戰,連續派人催促六七次。種樸迫不得已,只能帶領本部兵馬前去平叛。種樸命兩位番僧擔任大軍嚮導,而這兩位番僧,告訴種樸一個秘密:“羌人雖畏旗幟之多,益(更)畏大將之旗鮮明光彩者”。

這句話的意思,如果宋軍大將旗幟色彩鮮明,叛軍會非常畏懼,種樸竟然聽信了這兩個番僧的建議,鬼使神差的命人趕製了幾百竿色彩鮮豔的大旗(種樸信其言,別制新旗數百竿,文采甚絢,建旗而出)。

北宋種家軍神箭手,主帥意外陣亡,他一人射死千名敵軍,反敗為勝

結果這兩位番僧將種樸宋軍,引入叛軍的伏擊圈,戰鬥剛一打響,色彩鮮豔的大旗,為敵軍指明主帥種樸所在的位置。叛軍騎兵蜂擁而至,包圍並襲擊了種樸所在的中軍,種樸雖奮力抵抗,但還是力不從心,被敵軍所害。種樸坐騎馱載種樸遺體離開,南宋李燾創作的史書《續資治通鑑長編》,將種樸遇伏敗亡之事記載其中。

主帥種樸已死,這支宋軍如驚弓之鳥,被叛軍圍追堵截。西北山川多險峻,無法及時撤入關隘的宋軍,在關前狹窄的小路上擠成一團,不出意外的話,遇到叛軍騎兵的突襲,這支陷入混亂中的宋軍肯定會全軍覆沒。

北宋種家軍神箭手,主帥意外陣亡,他一人射死千名敵軍,反敗為勝

種樸的副將,是蘭州知州王舜臣,此人猿臂善射,出征時經常把弓掛在手臂上,方便使用。此時王舜臣站在敗軍的最後方,他看到主帥種樸殉國,決心儘可能阻擊敵軍,雖死無憾。叛軍騎兵多達萬人,首當其衝率先衝陣的,是七位敵將。王舜臣知道這七人是叛軍先鋒,必須殺掉他們,才能為大軍入關爭取時間。

於是王舜臣高喊:“吾令最先行者眉間插花!”接連三箭,射殺三名敵將,都是面門中箭。剩下四將看到形勢不好,轉身就逃,結果被王舜臣射出的箭,貫穿胸背部落馬而亡。

王舜臣神箭,竟然嚇傻了面前佔據優勢的叛軍騎兵部隊,他們不敢輕易上前。而王舜臣爭取了重整旗鼓的時間,他告訴來不及進關的宋軍,結陣迎敵還有保全性命的機會。如果不聽指揮,避戰逃命混亂不堪,敵騎上前只能任人宰割,直至全軍覆沒。

北宋種家軍神箭手,主帥意外陣亡,他一人射死千名敵軍,反敗為勝

這支宋軍為了保全自己,不得不跟衝上來的叛軍騎兵陷入苦戰,從下午打到了晚上(自申時及酉時),王舜臣在部卒的補充支援下,射出了一千多支箭,箭無虛發射死射傷一千多名敵軍,長時間拉弓射箭以至於手指破裂,血流至肘。

《水滸傳》中,小李廣花榮多次憑藉高超的射技,遠端狙殺敵將,射落敵軍用於聯絡的燈籠,多次解救梁山好漢的性命。但花榮是水滸故事中的神射將,而王舜臣則是在正史中揚威的神箭手。

北宋種家軍神箭手,主帥意外陣亡,他一人射死千名敵軍,反敗為勝

叛軍看到佔不到便宜,無法上前,只能撤兵。而這支筋疲力盡的宋軍,沒有絲毫戰意,在暮色的掩護下,終於撤進關隘。王舜臣臨危不懼,尤其是在主帥種樸陣亡,宋軍陷於混亂的危險境地。

官職不高的王舜臣勇敢站出來,單騎出陣神箭退敵,並組織宋軍英勇抵抗,最終絕境逢生,避免了種樸所部重蹈王吉、魏釗部宋軍覆轍的慘劇,西北宋軍也沒有因此戰失利而遭受重大損失,而對於孱弱的北宋來說,西線宋軍各路兵馬沒有全滅就是最好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