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0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用眼過度近乎失明,葉永烈練練盲寫

“為什麼睡覺要枕枕頭?”“為什麼血液是紅色的?”“為什麼手比腳靈活?”

為什麼?這三個字是一個孩子對世界最初的好奇,

為了滿足這份好奇,很多父母會送給孩子一本書

——《十萬個為什麼》。

截至今日,《十萬個為什麼》這本科普書籍已經多次再版,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孩子,只是令人遺憾的是,

它的初代主編葉永烈先生,已經在今年五月與世長辭。

20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用眼過度近乎失明,葉永烈練練盲寫

葉永烈對寫作的熱愛從幼年時代就開始了,他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嗜書如命,葉永烈很小的時候,父親在客廳讀《古文觀止》,他在一旁默默地聽,那是他對文學最早的認識。

小學時代,葉永烈便開始嘗試寫作,在報紙上發表詩歌,但在考大學的時候,

他沒有選擇文學系,而是選擇了北大化學系,原因是"好奇",人類世界是由無數的化學元素構成的所以對於化學,他很好奇。

其實這一年,化學系新生葉永烈已經是文學界小有名氣的新星了,聽說他報考了化學系,不少和他相熟的編輯作家都深感意外。

但化學系的學習生涯給他打開了另一條路——

科普文學,用風趣幽默,平易近人的文字,揭開科學的神秘面紗。

20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用眼過度近乎失明,葉永烈練練盲寫

1959年,19歲的大學生葉永烈在北大的校刊上發表了一篇科學小品文《碳的一家》,以小故事的方式介紹了碳元素,這篇文章讓他在化學系“紅”了一把。

這篇文章後來被他投稿到上海的出版社,出版幾天後編輯給他打電話問:“你還有沒有稿子?反響很好,我們想給你開個專欄。”

於是葉永烈把這篇小短文擴寫成了中篇科普文送給出版社,

出版社看到《碳的一家》前途無限,便將它出版成書,這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書

,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一份新工作——

擔任《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

這本書的誕生,正是葉永烈的寫作給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提供的靈感,在當時青少年及兒童對科學認知貧乏的情況下,葉永烈科普文學的風格正好符合市場的需求,就這樣,

葉永烈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

那時他不過20歲,便已經成為了著名的作家

20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用眼過度近乎失明,葉永烈練練盲寫

這可能難以置信,影響了無數人的作家,當年寫書的時候竟然如此年少,不得不令人感慨一句天賦過人。人生思考

此後,葉永烈一直撰寫各類科普文章,他的文章風格鮮明,平和幽默,深受兒童的喜愛,這樣的寫作風格,葉永烈維持到了1983年。然而,

1983年之後,葉永烈的文風陡然一轉,走向了寫實、厚重的風格。

很多文學愛好者在評價葉永烈的作品時,都將83年作為分界線,在這之前,他的作品是“

花開未老人年少

”,83年之後卻是“

長安城裡人先老

”,一個人前後的作品,何以呈現這樣的多面性呢?

20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用眼過度近乎失明,葉永烈練練盲寫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作品往往是人生際遇的投射,葉永烈之所以在83年後文風驟改,

多半也是因為人生浮沉和國家社會變遷的雙重影響

那一年,葉永烈已是人到中年,他的最後一篇科普小說《黑影》在業內引起了巨大的爭議,讓葉永烈備受攻擊,但這一次的磋磨卻讓葉永烈開始更冷靜的去思考寫作的意義。

而國內幾十年的發展變化,也讓葉永烈這個身在其中的人感到某種召喚,在洶湧的歷史浪潮中,每個人都只是時代之中的滄海一粟,人世浮沉,歲月如梭,

這一切讓葉永烈產生了動筆書寫的慾望

,從此,葉永烈轉型成為了人文歷史作家。

雖然轉型,但葉永烈仍然保持著一個科普作家的嚴謹,葉永烈的家裡有一間大書房,書房的櫃子裡陳列著密密麻麻的資料,葉永烈動筆之前,

一定得先翻閱資料,保證準確性

,葉永烈戲稱這件書房是自己的“檔案室”,而他自己就是館長。

20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用眼過度近乎失明,葉永烈練練盲寫

葉永烈說:“寫東西,尤其寫人文歷史,雖然我們是以相對輕鬆的方式去做文章,但是絕不能夠隨意下筆,因為這個文學種類是脫胎於歷史的,他不是虛構小說,讀者是相信你的,他們抱著一個學習瞭解的想法去閱讀,

你在文章中的錯誤或是某些偏向性,某些個人意識過重的評價,會嚴重影響到一個讀者的正確認知,

這是我寫文章的時候,非常注意的地方。”作品永存

葉永烈對於寫作的態度是,尊重文字,更要尊重讀者。

寫作是他終身的愛好,他清晰地記得自己寫過每一篇文章,

在五十多年的寫作生涯裡,他撰寫了三千多萬字。

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寫了上千萬字的作家,

其實從91年開始,就患了嚴重的眼疾,左眼完全失明,右眼高度近視,完全是近乎失明的狀態

,但他半數作品,都是在91年之後完成的。

20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用眼過度近乎失明,葉永烈練練盲寫

1991年得知自己可能失明後,葉永烈的第一反應是,

我得練練盲寫

。面對失明這種重大打擊,葉永烈超乎常人的樂觀,他想,最糟糕的是完全看不見了,但是寫盲文也不是不行,實在不行,口述也可以,

只要還能寫作就好了

熱愛寫作的葉永烈深信天無絕人之路,病了時候,視線一片模糊,寫字變得很困難,於是葉永烈斥巨資買了臺電腦,那會兒才1992年,電腦遠不如現在普及,而葉永烈算是第一批用電腦寫字的作家,電腦打字速度快,用眼相對少,這個新科技讓葉永烈讚不絕口,唯一有些遺憾的是留不下手稿。

葉永烈年輕的時候,曾經想過,寫到四十就不寫了,享受生活去,後來四十被他推到了六十,結果到了六十歲,幾近失明的他還是沒有封筆,說到自己曾經發的誓願,葉永烈也覺得挺好玩,當時想去享受生活,結果多年以後發現,

自己最享受的,就是寫作的過程,

葉永烈筆耕不輟,直到今年,他離開了人世。

20歲寫出《十萬個為什麼》,用眼過度近乎失明,葉永烈練練盲寫

他的死訊宣佈時,很多人從家裡翻出了那本小時候的《十萬個為什麼》,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本書是何人所寫,但這本書是我們童年美好的回憶,我們長大了,葉永烈先生離開了,

但他的作品依然存在世間,繼續陪伴著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