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臺灣末代巡撫唐景崧,改進了聽不懂的桂劇,更貼近老百姓了

唐景崧是廣西灌陽縣人,中過進士,和其弟唐景崇、唐景

一起入過翰林院庶吉士,有“一門三翰林”的美譽。參加過中法戰爭,曾會同劉永福的黑旗軍共抗法軍,因功升任臺灣巡撫,官至二品。

臺灣末代巡撫唐景崧,改進了聽不懂的桂劇,更貼近老百姓了

唐景崧

甲午戰爭後,臺灣被迫割讓,日本攻佔臺灣,唐景崧輾轉廈門回到桂林,得到張之洞資助的十萬兩白銀,在桂林

榕湖

邊建了一座住宅,命名“五美堂”,從此定居下來。

臺灣末代巡撫唐景崧,改進了聽不懂的桂劇,更貼近老百姓了

位於榕湖邊的唐景崧銅像

到桂林後,唐景崧熱心於桂劇的研究和改革。舊時,桂林人的文娛生活很貧乏。有錢的人打麻將,平民百姓除了聽賣唱的瞎子唱幾段“蓮花落”、民間小曲外,看桂劇、聽桂劇就成了桂林各個階層人士的主要娛樂形式。

臺灣末代巡撫唐景崧,改進了聽不懂的桂劇,更貼近老百姓了

桂劇表演

桂劇這一劇種,在明、清時代就已經形成了。其前身是湖南的祁劇,演唱話術並不貼近桂林話,經唐景崧改進,形成了桂劇的劇種。由於桂劇最初沒有固定劇本,演員在舞臺上的對話、唱詞都是隨心所欲,有時情節也一改再改,因而嚴重損害了戲曲主題和演出效果。針對這一情況,唐景崧將所有劇目編成統一劇本,花了幾年時間和大量的金錢,終於編寫出了《黛玉焚稿》、《晴雯補裘》、《芙蓉誄》等四十多個桂劇劇本。

臺灣末代巡撫唐景崧,改進了聽不懂的桂劇,更貼近老百姓了

東西巷馬啟邦故居前桂劇表演

唐景崧還成立了“桂林春班”,培養了林秀莆、周梅圃、一枝花等一批優秀桂劇演員。後來,林秀莆依照上海的戲園形式,在桂林創辦了第一家桂劇院——景福園。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不怎麼看得懂桂劇,幾乎沒人去看了,但桂劇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大家一定要知道這些遺產的產生付出了多少前人的努力,我們要繼續發揚下去。

本文由桂林旅遊紀錄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通過歷史和文化解讀

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