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低慾望的婚戀,你會接受嗎?--評《新相親大會》中王國安的擇偶觀

近來,江蘇衛視《新相親大會》上來了一位26歲的大學老師王國安。

他大聲喊出,“選擇一份工作,還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我是個低慾望的青年,不想被世俗的壓力推著走…… 只在乎精神世界的淡定,找到自己最真實的慾望……低慾望不是缺乏深度,如果你也是一個低慾望的人,讓我們一起度過簡單的人生”。

低慾望的婚戀,你會接受嗎?--評《新相親大會》中王國安的擇偶觀

這樣一種擇偶宣言,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婚戀海海中泛起種種漣漪,很多姑娘在底下直搖頭。

當今社會中,婚戀觀的法碼往往向物慾上傾斜:有穩定高薪的工作,有房有車無貸款。即使當前還差強人意,那也要設定一個小目標,哪年可以實現,哪年才能談婚論嫁。

最不濟在農村某些地區,還流行彩禮、起床費等名目繁多的捆綁金錢的婚姻舊習俗。

突然有人提出低慾望婚戀觀,彷彿就是胸無大志代名詞,便意味著此人“喪”了,完全 lost了。像王國安這樣的男生,會有人願意與他牽手嗎?

低慾望的婚戀,你會接受嗎?--評《新相親大會》中王國安的擇偶觀

隨著節目的深入與親友互動,王國安的低慾望婚戀觀,漸漸清晰起來,也漸漸被主持人孟非與助力官所接受。筆者也就此發表下觀點。

1。 低慾望≠無進取心

有親友發問你這麼個低慾望的青年,怎麼看待另一半的消費觀,怎麼設定人生的目標,成家立業?

王國安的回答是,“我的低慾望,可是有限定詞的。是’他者的願望’,也就是說

社會上約定俗成的物質上的願望,有房有車有存款”。

其實王國安的低慾望,並不是無志向,得過且過的低目標的懶漢哲學。

他本人在讀本科期間,就出去打工,掙上月入5位數工資,26歲成為大學教師,說明他的志向很明確。

所以主持人孟非就說,王國安要的,不是不得不低慾望的無奈,而是有能力進入自己想過的生活,卻選擇在物質上的低慾望

低慾望的婚戀,你會接受嗎?--評《新相親大會》中王國安的擇偶觀

一個有志向的青年,就應該在設定的理想目標上努力,而不是在追求物慾上攀比。

你開源節流,追求物慾,購買華服美包。可這些時尚新款,一直在翻新,你永遠趕不上趟。

路人可不在乎這些,最多用上半秒在你身上瞄上一眼,同事、同學、客戶讚揚幾聲,也就打住,說不定還有幾位嚼舌者在背後編排你的“故事”呢,花錢自找茬,何必?

近來紅遍網路的中科院黃國平博士那一封致謝信,看哭了多少寒門子弟。他12歲母親離家出走,17歲時婆婆與爸爸都離世。

是讀書改變命運的信念支撐著他一路砥礪,這是一位物質上低慾望,卻追求精神上富足的有為青年。

他的賺了人生,是對自己物質的低慾望,對他人做有益之事的高慾望,如果世人人人如此,該有多美好。

所以,明星助力官柳巖一語中的,王國安的藝術方向的屬性,決定他的低慾望,不是喪文化,而是無欲則剛。

是的,只有打壓慾望上無窮無盡的攀比,才能心無旁騖,以匠人心態做好本職工作,這是當代青年中另一種心聲的吶喊。

低慾望的婚戀,你會接受嗎?--評《新相親大會》中王國安的擇偶觀

2。 婚戀中的低慾望≠將就型

王國安在相親節目中對另一半的要求,沒有具體的標準,沒有冷冰冰的數字,只有簡單一句話,“如果你也是一個低慾望的人,讓我們一起度過簡單的人生”。

這比一眼見底的美貌,身高,才藝,學識不知要高出幾個維度。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要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觀中有高度的契合,才能與他比翼雙飛。

這樣的女生是心靈中散發出真善美,非一般物慾女子所能駕馭的。

也是那種寧可孤獨,也不可違心,寧可抱憾也不將就,不入我心者,不屑一付的婚戀觀。

淡定與從容,不就是無欲則剛的別解嗎?在當今慾望無度,成功學橫行,低慾望婚戀好像一股別樣的清流。

這場相親節目中,好些父母質疑王國安,女嘉賓中也有不贊同者。

可偏偏有位4號的女嘉賓,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頓時心頭小鹿亂撞,毅然按下了愛的爆燈。

這位女嘉賓自身也很優秀,從法國碩士畢業,在北京從事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她生性正直,曾在義大利街頭上,徒手從兩個小偷手裡奪回了自己的手機和錢包。

她勇敢表白,也是追求物質上低慾望,精神上高品質人士,最終與王國安成功牽手,一對壁人走下舞臺,走向愛戀之路。

低慾望的婚戀,你會接受嗎?--評《新相親大會》中王國安的擇偶觀

3。 在寶馬車中哭VS腳踏車後座上笑

能進入《新相親大會》節目中的男女嘉賓是經過層層遴選的,個個看起來光鮮亮麗,人設的維度也很高。

可是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都是平凡之人,許多人還在為生活苦苦的奮鬥中,是不得不過著低慾望的日子。

於是有人就想到了走捷徑,透過“人生的第2次投胎”,把婚戀做成了錢戀,喊出了“寧可在寶馬車中哭,也不願坐在腳踏車後座上笑”,這種赤裸裸的追求物慾的婚戀觀,遭到了很多人的詬病。

是的,哪怕在不得不低慾望中生活的人,也不應該摒棄追求精神上高品格與契合。

人生苦短,在“寶馬車”婚姻中彆彆扭扭,哭哭啼啼度過一輩子,那麼結局不是委曲求全,就是憂鬱成疾,是愛情之花根植錯了, 腐爛變質是不可避免的。

腳踏車後座上笑的婚姻,反而可以共同抵禦命運的風雨,齊心合力在貧瘠的土壤中開出絢麗的愛之花。

我們父母輩的婚姻,好多都是從腳踏車的行程中走了過來的,到了他們耄耋之年,還是能夠互愛互助,共同欣賞晚霞中的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