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如果說“五代第一人”是朱溫,那麼“十國第一人”就應當是楊行密

要想了解楊行密這個人對於歷史程序的影響力,先得明晰五代十國到底是個什麼概念。畢竟很多人將這一段亂局納入到了自己的歷史短板之列,除了割據好像沒什麼規律可言。其實五代十國的歷史脈絡很清晰,甚至比一些大一統王朝都好記,就是五代加十國。五代即五個相繼出現的中原正朔,意思就是五個短暫的朝代作為當時名義上的天子,實際控制地只限北方中原一帶。十國就是周圍特別是南方的一些割據勢力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個,他們多數只稱王不稱帝,表面上尊奉中原正朔,實際上在自己的地盤上完全說了算。

如果說“五代第一人”是朱溫,那麼“十國第一人”就應當是楊行密

那麼問題來了,透過看五代十國地圖可以得知,無論五代中孰強孰弱,其綜合實力都要比任意一個十國中的一個要強的多,為何持續到梁唐晉漢週中的最後一個後周才開始逐漸消滅十國成員呢?其實這裡面大致有兩個因素,一是之所以五代更迭的快,每一箇中原王朝持續時間都不長,就是因為總有大的軍事將領,特別是幾任河東節度使總會覬覦皇權,一個個來的快去得也快,沒有什麼時間準備也沒有精力去對十國用兵。

如果說“五代第一人”是朱溫,那麼“十國第一人”就應當是楊行密

第二個原因那就是楊行密了。其實楊行密跟十國中其他王國並無二異,都是先在軍中任職,到唐末藩鎮割據嚴重期時恰好升遷至手握重兵的程度,然後一看既然大家都在割據,自己也就在自己控制範圍內開始自治。

如果說“五代第一人”是朱溫,那麼“十國第一人”就應當是楊行密

楊行密本是廬州一小小牙將,後來升遷為廬州刺史,再後來被封王。但與十國中其他王國不同的是,他的轄地在江淮,緊挨著中原正朔,如果中原王朝有精力南下,那麼首當其衝就是他。但如果中原王朝想要\“柿子先挑軟的捏\”,略過楊行密的江淮去對閩國、南漢等這些地方用兵也難以實現。換句話說,楊行密為保住自己地盤而進行的努力,客觀上也截斷了中原王朝攻打其他東南諸國的機會,在不經意間保護了諸割據勢力。

如果說“五代第一人”是朱溫,那麼“十國第一人”就應當是楊行密

但這並不意味著東南諸國之間不會互相攻擊,這裡面當屬錢鏐的吳越國比較富強,楊行密和錢鏐又恰好出現了人生理想的重疊,那就是都想當一個\“新版的孫權\”,以至於兩家都有獨吞東南的野心,互相之間戰爭頻頻。先是錢鏐從楊行密手裡奪走了蘇州,後楊行密又在杭州令錢鏐大敗,各有勝負的長期對壘之下,楊行密的楊吳和錢鏐的吳越兩個政權算是結下了世仇。

如果說“五代第一人”是朱溫,那麼“十國第一人”就應當是楊行密

在反覆爭奪中,楊行密的地盤基本穩定,面積在十國中算是比較大的了。公元902年他正式被封吳王,在唐朝還沒滅亡時就被封王,在十國中也算比較早的了。有這樣一個既是\“龐然大物\”又受到朝廷親封的政權在江淮擋著,致使朱溫根本沒有南下拓展的機會,這也就奠定了五代十國的局面基礎。

如果說“五代第一人”是朱溫,那麼“十國第一人”就應當是楊行密

十國君主中,大唐還沒滅亡就去世的只有楊行密這麼一個,死後還被唐朝追封為吳武忠王。也就是說他在五代十國還沒正式開場的前幾年去世,十國根本還沒有全部形成,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他\“在前面擋著\”的作用,有的史書稱其為\“十國第一人\”。而且楊吳這個政權存在時間並不長,因為後來被李昪篡奪,轉化為了後來十國中最著名的南唐。李昪,也就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爺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