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武三思年過五旬,仍與皇后韋氏不清不楚,太子武三思死得老慘了

“張易之兄弟是武后的寵臣,武三思是武后的侄子,今日二張已死,大局初定,我等手握宰相大權,坐擁復辟之功,縱使武三思是皇帝的姻親,他又能翻起什麼浪?”

張柬之用一種極度傲慢的姿態迴應著劉幽求的警告,他的臉上充滿了勝利後的喜悅和對武三思的不屑。然而劉幽求一言不發,平靜的臉上暗藏著些許慌亂,他悄悄地回過身,看向角落裡的洛州刺史薛季昶。

薛季昶悲從心起,牙齒咬得咯咯響,冷冰冰地說了一句讓張柬之等人摸不著頭腦的話;“我不知要死在何處了!”

這是唐史讀物《大唐興亡三百年》中所記載的一個小插曲,宰相張柬之與洛州刺史薛季昶因處置武三思的問題爭論的面紅耳赤。那麼武三思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他怎麼會有如此大的能力讓薛季昶如此畏懼?

武三思年過五旬,仍與皇后韋氏不清不楚,太子武三思死得老慘了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武則天掌權時,將欺負過她們母子的哥哥武元慶外放地方,武元慶死後,武則天顧念舊情,重新啟用了武元慶的兒子武三思,並委以重任,將他當作朝中宰輔培養。

然而,武三思只會曲意迎合著武則天剷除李氏宗族,治國平天下的本事一點沒有。武則天多次給他機會樹立威信,都被武三思一一浪費。

隨著武承嗣與李顯的太子之位爭奪漸入尾聲,武三思的未來也迷茫不可見。病入膏肓的武則天擔心李顯繼位後對武三思痛下殺手,便將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許配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以此緩和二人的矛盾。

705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將武則天趕下皇位,迎立太子李顯復唐。新任皇帝對張柬之等人大加賞賜,升官賜爵,並將他們的親屬一併納入朝堂,進入權力中樞。

武三思年過五旬,仍與皇后韋氏不清不楚,太子武三思死得老慘了

然而張柬之等人不知收斂,對李顯的各種決策橫加阻攔,隨著李顯的日益昏庸,他擔心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張柬之等人架空,成為有名無實的皇帝,因此開始有意的遠離這群復辟功臣。

與此同時,深受李顯信賴的安樂公主李裹兒將武三思當作了皇宮外的籌碼。在李顯執政時期,安樂公主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完全可以左右李顯的意志。她是一個妄圖做第二個武則天的女人,控制昏庸的李顯的同時,也需要在外培養自己的勢力。

跟安樂公主一樣,李顯新立的婕妤上官婉兒也有同樣的政治訴求,她是武三思的舊愛,早在武則天時期便走在一起,如今在新皇帝李顯身邊受寵,自然不會忘記武三思。

在安樂公主與上官婉兒的穿針引線下,武三思頻繁出入宮中,與皇帝李顯和皇后韋氏干係處得非常融洽。武三思少年時便擅長博弈遊戲,而皇后韋氏也是痴迷於此,因而武三思常常當著李顯的面與皇后玩博弈遊戲。

而在李顯走後,年過五旬的武三思便將心思放在了韋后身上,沒過多久,韋后與上官婉兒一樣,成了武三思在宮中的內應。

武三思年過五旬,仍與皇后韋氏不清不楚,太子武三思死得老慘了

有了韋氏這層關係,武三思才真正開始了平步青雲。神龍政變僅僅一個月後,罪魁禍首之一的武三思就成了最大受益者李顯的門前客,連出入皇宮都不受限制。

張柬之等人終於意識到了神龍政變的不徹底,開始頻繁上書勸諫李顯誅殺武三思。可是李顯倒向了武三思,他又能怎麼辦呢,桓彥範、敬暉只剩下抱怨和怒目而視,然而這一切都被武三思看在眼裡,記在了心裡。

武三思官拜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後,對張柬之等人的清洗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此時朝中的大權盡在韋后與武三思手中,張柬之與崔玄暐相繼被貶地方,敬暉、桓彥範、袁恕已也被趕出朝堂,神龍政變的功臣,全部遭到了清洗。

武三思年過五旬,仍與皇后韋氏不清不楚,太子武三思死得老慘了

武三思平步青雲

然而,武三思仍沒有放過他們,張柬之與崔玄暐被貶途中病逝於路上,躲過了一劫。桓彥範被放在削尖的竹子上來回拖拽,直到肉盡見骨,才將他亂棍打死。敬暉死於凌遲之下,渾身肌肉被一片片割下,痛苦而亡。袁恕已被灌入劇毒的野葛汁,因疼痛難耐,忍不住亂抓,致使十指盡斷,後被活活打死。

殘忍虐殺五大臣的武三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得意之情,他用一種令人絕望的聲調宣示著他的為人處事之道: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麼是善人,什麼是惡人,但對我好的就是善人,對我不好的便是壞人。”

706年,內有韋后授意,外有武三思支援的安樂公主掀起了對太子之位的衝擊,她肆無忌憚將皇太女的身份擺在李顯的面前,逼迫李顯廢掉太子李重俊。

早已憤怒到絕望的太子正愁沒有藉口對付武三思等政敵時,安樂公主送來了機會。李重俊果斷地拉攏了神龍政變殘存的功臣禁軍將領李多祚與成王李千里。透過協商,李重俊將目標放在了武三思、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的身上。

安樂公主對李重俊最有威脅,殺她並不可惜。上官婉兒是李顯的妃子,能夠左右皇帝決策的人,武三思大權獨攬,武氏一族權傾朝野,他們二人進入李重俊的誅殺名單也不冤枉。

武三思年過五旬,仍與皇后韋氏不清不楚,太子武三思死得老慘了

李重俊誅殺武三思

可李重俊卻全然忘記了最重要的李顯。安樂公主是他的女兒,上官婉兒是他的妻子,武三思是他的寵臣,無論李重俊動哪一個,都是對皇權的挑戰,也是對李顯最直接的威脅。李重俊不過是一個幼子,謹小慎微地做了五六年太子後,壓抑的情緒已經無法讓他做出最有利的判斷。

707年七月初六,武三思正與兒子武崇訓在府中品茶,享受這難得的安逸。突然喊殺聲一片,只見太子李重俊渾身是血地揮舞著屠刀逢人便砍,武家人在他的身後一個個倒下,驚恐中的武三思被眼前血腥的一幕嚇住,雙腿像灌了鉛一樣無法移動,在兒子武崇訓的人頭飛離他身體的那一刻,還沒得及傷心的武三思便永遠的閉上了眼睛,隨後武氏一族遭到血洗。

武三思也僅僅比張柬之等人晚倒下了一年而已,而他的舊愛,上官婉兒、韋后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死在亂刀之下。

王覺仁在《大唐興亡三百年》中對武三思極盡貶低之詞,稱他禍亂朝綱,虐殺功臣。卻也揭示他能夠與韋后、上官婉兒走到一起的真實原因:

“李顯復位後,每次下達政令,都要受到五大臣的制衡,他迫切地需要一股力量左右張柬之。在政壇上擁有廣泛的人脈和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的武三思自然成為他的目標。他不喜歡五大臣,因此故意拔高武三思來制衡,可李顯自己也沒想到,皇后韋氏和婕妤上官婉兒都已站隊武三思,成了他獨掌大權的幕後支持者,而再想動武三思的時候,消失的就會是李顯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