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朝宮廷史:什麼是“幸宮”?皇帝寵幸妃子有什麼流程和制度?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又是一個邊疆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加上各種清朝宮廷電視劇的輪番轟炸,故而民眾對清朝宮廷秘聞感到好奇和新鮮。

有關清代皇帝宮廷內的生活特別是與眾多后妃情感的宮廷生活,由於這是屬於真正的宮闈禁忌,不可能公開見諸於正史。

清朝宮廷史:什麼是“幸宮”?皇帝寵幸妃子有什麼流程和制度?

但也有些亂七八糟的傳聞,可以從中探知了解皇帝“幸宮”之謎。

何為“幸宮”?

在古代,皇帝去某一個地方或者某位妃子居住的宮殿,就被稱之為“臨幸”。

在眾多傳聞中,最為廣為流傳的一種傳聞是,清朝皇帝在每天用完晚膳後,一般會留在尚書房閱讀批閱公文和奏摺,但是有些時候,皇帝興致來了,也是在晚膳後,決定哪個妃子進行侍寢。

每個妃子有一塊宮牌,也就是所謂的綠頭牌,和清朝宮廷電視劇裡演的那般,這塊牌面上寫的是妃子的姓名。

清朝宮廷史:什麼是“幸宮”?皇帝寵幸妃子有什麼流程和制度?

備好了晚膳之後,敬事房大宦官會將幾十塊綠頭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中,於是這些牌子也被稱之為膳牌。

等皇帝用完晚膳後,皇帝如果回自己寢宮或者尚書房處理政務,那麼大宦官會撤掉牌子。

如果皇帝興致來了,大宦官有所會意,就會舉牌跪於皇帝面前。

有些時候皇帝臨時沒了興致,就會說“去”。

若有屬意妃子,想要妃子過來陪陪自己,則會在銀盤中拿出一塊牌子,扣過來,背面向上。

大宦官就拿過此牌,交給另一名手下伺候的小宦官,這位小宦官就專門負責把妃子背扛到皇帝寢宮來。

清朝宮廷史:什麼是“幸宮”?皇帝寵幸妃子有什麼流程和制度?

這名妃子進了皇帝的寢宮後,則由小宦官將妃子從皇帝腳下送進去,妃子一骨碌鑽入被中,敬事房大總管與馱妃的小宦官立候於窗外,聽候動靜,做好記錄,旁邊有專人在起居錄裡面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皇帝臨幸某妃子。

臨幸的時間長度是固定的,到了時間,妃子必須離開皇帝寢宮,如果臨幸的時間太長了,太久了,則在窗外的大總管必然聲高氣足的高唱:是時候了。若皇帝不聽,依然在臨幸,不答應把妃子抬走,大總管隔一段時間就會再唱,這樣反覆三次。

等到皇帝臨幸完畢,命小宦官入內,妃子則仍由皇帝腳下退出,由小宦官再揹回去(《中國深宮實錄》)。

在另外一本文獻資料《愛新覺羅家族全書》中記載:當皇帝臨幸妃子之後,大總管會跪地向皇帝請命“留不留?”這是問皇帝,這位妃子要不要留下子嗣。如果皇帝說“留”,則在內務府一本專門的冊子上註明某年某月某日臨幸某人,用來作為未來這位妃子妊娠的有效證明;如果不留,大總管就會命令周圍的小宦官取這位妃子身上某穴道按捺,這樣就可以使她不孕,從而無法誕下子嗣(效果好不好,沒有記載)。

清朝宮廷史:什麼是“幸宮”?皇帝寵幸妃子有什麼流程和制度?

如果皇帝沒住在皇宮,而是住在圓明園的話,那就不會去用這套方法。

在《中國深宮實錄》記載:在圓明園,膳牌之法依舊使用。但是皇帝召幸妃子,就在妃子住的園子門前懸掛一個大大的紅燈籠,在其它行宮也是這樣做(原來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有歷史原型的)。

宮女們進入宮廷後就要全部梳辮子,一旦被皇帝召幸並獲得相應的封號,就要把頭髮盤上去。

也有時人在筆記中記載(《清稗類鈔》有記載),認為皇帝晚上夜宿在某地方,臨幸某人,內務府都是要登記造冊,並全部報告給皇后。若有不合規矩的行為,皇后則可以懲罰皇帝身邊的小宦官,以達到勸誡皇帝的效果,如果太過逾矩,到時,皇后可以在皇帝寢官門外背誦王朝祖訓,皇帝必須在自己寢宮內跪下,聽完祖訓才作罷。

咸豐六年(1856年)春,咸豐皇帝住在懿貴人處(也就是未來的慈禧太后)多日,荒廢朝政。孝貞(也就是未來的慈安太后)便頭頂祖訓,到咸豐皇帝寢宮外,跪正,命小宦官請皇帝立刻起床,聽訓。

咸豐皇帝被嚇到了,立刻制止說,我馬上要早朝了,不用唸了,我直接去。咸豐皇帝不一會兒就從早朝退朝回來,看到坤寧宮孝欽(慈安太后)還跪在地上,懿貴人則坐於正中,歷數自己過去的種種過失,並當著咸豐皇帝的面用杖責辱她。

清朝宮廷史:什麼是“幸宮”?皇帝寵幸妃子有什麼流程和制度?

在封建王朝,特別是靠後的封建王朝,宮廷有整套越來越完善的制度。

但是皇帝既是至高無上的天子,就擁有無限的權力,對宮廷內的事務就可以為所欲為,雖然有所謂的祖制或某些宮廷規矩,卻根本無法真正約束皇帝的作為。

比如《清帝列傳》中記載:咸豐皇帝在圓明園中居住的時候,就做過一件十分荒唐的事,那就是僱傭幾十名民女,在宮廷內打更巡邏。每天夜晚都必須有三人輪流守在皇帝寢宮外,每個民女手上都綁上一個鈴鐺,在外搖動,琳琳作響,咸豐皇帝可以隨時召外面的民女侍寢。

清朝宮廷史:什麼是“幸宮”?皇帝寵幸妃子有什麼流程和制度?

這些到底是野史還是真史,已經很難說清。宮廷妃子之事,畢竟涉及皇室秘聞,所以只能從一些民間野史中略見端倪,是真是假那就只能看自己信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