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東漢第一個小皇帝是漢和帝,繼位時還不到十歲。因年紀太小,所以朝政由其養母竇太后和大將軍竇憲把持(竇太后的哥哥)。又因竇太后平日裡不管事,所以朝政實際上是由竇憲一人專權。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竇憲專權時期,飛揚跋扈,漢和帝對他很有意見,朝廷大臣對他也有意見。比如當時擔任三公的袁安(袁紹的高祖)就經常跟他對著幹。

由於漢和帝看不慣竇憲,文官們也看竇憲很不爽,於是在漢和帝十三歲時,文官們便與漢和帝暗中培養的宦官一起發動政變,把竇氏家族打下了臺。

漢和帝去世後,年僅百天的漢殤帝繼位。由於他年紀小,所以歷史再一次輪迴。鄧太后臨朝稱制,她的哥哥鄧騭掌握了大權。

鄧騭性情寬厚,他不同於專權的竇憲,他相對寬厚,能容人,也能識人,朝政在他的精心處理下,井井有條。弘農楊氏(楊修家族)就是因為他的提拔,自此發跡,逐步成為能與汝南袁氏平起平坐的頂尖士族。

相比於會做人的鄧騭,鄧太后的為人就極為霸道了。漢殤帝夭折後,她又另立清河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繼位,是為漢安帝。但她對漢安帝不信任,一味打壓。安帝直到鄧太后去世後才親政。而當時的安帝已經27歲了。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常年的打壓必然導致一個人心理失衡。所以鄧太后死後,漢安帝就把對鄧太后的不滿情緒報復在了鄧氏一族身上。

當他親政後,便操控宦官對鄧氏一族進行了殘酷清算。

漢安帝親政五年後去世,宦官和外戚閻氏共掌朝政。

但閻氏不滿足於分權,便在閻太后的支援下,打擊宦官。

在打壓宦官的同時,閻氏還飛揚跋扈,把文官也得罪了。

於是當宦官發動政變時,大家坐視不理,閻氏一族孤立無援,全部被滅。

之後,宦官迎立年僅十一歲的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由於漢順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他把大權完全交給宦官。而後來順帝又寵幸皇后梁妠,於是外戚梁氏開始發跡。與宦官一起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專權。

漢順帝死後,年僅一歲的漢衝帝繼位,這是東漢第五位小皇帝。

衝帝繼位四個月後突然去世,東漢第六位小皇帝,年僅八歲的劉纘繼位,是為漢質帝。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漢質帝在位期間,外戚梁冀飛揚跋扈,質帝看他不順眼,宦官看他不順眼,文官看他也不順眼。這個時候,只要質帝能忍,聯合宦官、文官一起政變,打倒梁氏並非不可能。

但可惜質帝沒有城府,口出狂言,聲稱親政後要弄死梁冀,被梁冀聽到。

結果,漢質帝就被梁冀派人毒死了。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漢質帝死後,年僅十四歲的劉志被梁冀迎入南宮當上皇帝,即漢桓帝。

相比於質帝,桓帝性格完全相反。他是相當沒臉沒皮的一個人,梁冀從不拜見他,他覺得無所謂;朝臣彙報工作只跟梁冀彙報,從不搭理他這個皇帝,他也覺得無所謂;甚至於他的日常作息,每天干了什麼,還要跟梁冀彙報,他也覺得心安理得,沒什麼。

就這麼一個窩囊皇帝,宦官死心了,士大夫也死心了,大家都倒向了梁冀。

一時間,梁冀權傾朝野。

如果不是後來梁冀要弄死桓帝最心愛的寵妃,觸犯了桓帝底線,他估計能忍到自己嚥氣。

當桓帝決定不忍後,依靠宦官單超等人,將梁冀以及其黨羽一同誅滅,成功奪回權力。

由於他和當年的順帝一樣,都是在宦官的扶持下才上位的。所以他親政後,朝政也全部交給宦官負責。

於是一時間,外戚和士大夫又全部靠邊站了,這導致外戚、士大夫對宦官極為不滿。三方黨同伐異,相互攻擊。鬧出了著名的“黨錮之禍”。

最後桓帝無奈之下,只得各打五十大板,充當和事佬了事。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漢桓帝死前,冊立竇妙為皇后。他死後,由於沒兒子,竇妙便與父親竇武密謀擁立政治地位不高,僅為亭侯的劉宏繼位,即漢靈帝。

因為有擁立有功,再加上竇武不僅是外戚,同時還是頂級士族。於是一時之間,朝政便由他一人把控。

當時漢靈帝身邊的人,除了個別太監之外,都被竇武滲透。但此時太監仍然有一定實力。為了徹底打倒宦官,竇武便勸女兒竇太后下令清算太監。

太監們一看情況不妙,就發偽詔,搶先下手把竇武殺了。隨後,太監忽悠漢靈帝,下達士族禁令。又一次“黨錮之禍”由此開始。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竇武一黨被消滅後,漢靈帝寵幸太監,朝廷再一次烏煙瘴氣。

為了平衡宦官,靈帝開始重用一批文官。

到了黃巾之亂爆發後,靈帝進一步解除黨錮禁令,給地方士族以兵權。

之後,漢靈帝去世。外戚何氏聯合張讓等宦官火併了宦官蹇碩和董太后的勢力,這時候本來何家和宦官都是漢少帝的擁護人,而且張讓等人也願意從屬何氏。等於說,外戚和宦官實際上已經結尾一夥了。

但不曾想,何進沒腦子,被袁紹忽悠瘸了,居然把太監逼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太監們急了就又狗急跳牆,殺了何進。

袁紹等的就是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立即號召有兵權計程車族與何進部下,殺進宮裡,下令屠殺沒鬍子的人。當時的漢少帝劉辯年僅十餘歲,也是沒鬍子的小孩。袁氏如此,必然也是想渾水摸魚,把皇帝也宰了。他們再擁立一個方便控制的新皇帝。

等帶兵士族把太監徹底清除後。按理說,這時候士族控制皇權的障礙已經沒了,士族翻身的時候來了。

然而誰也沒想到,天上突然掉下個不守規矩的董卓把時局攪亂了。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董卓廢掉漢少帝后,新立漢獻帝,但關東聯軍不買賬。此時宦官沒了,外戚沒了,帶兵計程車族紛紛割據一方,不掌握兵權計程車族轉身成為軍閥的家臣。至於各地的宗室力量也是消亡殆盡。

於是除了個別漢室舊臣仍然宣稱忠於漢室外,漢獻帝成了真正意義的孤家寡人。

回看東漢中後期,可以發現,

東漢的朝廷中樞有外戚、宦官、文官三股勢力相互制衡,外地也有宗室輔弼。外戚也好,宦官也罷,就算再得勢,也不可能長時間壓倒另外兩派和皇帝,更不可能操控地方宗室

。所以東漢的皇帝只要能忍,總有籠絡同樣被打壓的政治勢力,幹掉權臣,奪回屬於自己權力的機會。

至於士大夫,那都是靠邊站的配角。

而後來東漢朝綱不振,皇帝淪為傀儡。也是因為太監、外戚都被消滅了,僅靠士大夫群體又無法制衡軍閥的緣故

。並且有一部分軍閥本身就是士族出身,比如袁紹、袁術。他們對皇權的威脅可遠比太監、外戚要大。

畢竟太監、外戚都要依靠皇權存在。而士大夫可以不用

東漢滅亡後,

曹丕總結其滅亡教訓,認為外戚和宦官都是禍亂朝政的根源。於是從曹丕時代開始,曹魏就沒有專權的外戚和宦官

同時,由於儲君之位競爭激烈,讓曹丕是心有餘悸,於是曹丕把宗室也壓得死死的。派人監視兄弟一舉一動。

至於對士大夫,曹丕則是盡力去籠絡,搞出了“九品中正制”。

但不想,正是因此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九品中正制的惡果是什麼,不用多說。

士族不僅把控了行政權,同時還把握了軍權

。曹丕最信任的陳群、吳質、司馬懿、朱鑠等太子黨均掌握一定軍權。此等情況在此前的東漢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以上的失策之外,曹丕還挖了個大坑。

他一會想立曹禮,一會想立曹叡,最後迫於無奈又匆匆立曹叡,這導致曹叡繼位前,孤家寡人一個,沒有自己的心腹黨羽。

所以曹叡上臺後,他完全沒有可用的親信,只能繼續依靠曹丕留下的老太子黨人。而陳群一族、曹真一族,司馬懿一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瘋狂累加著政治資本,並最終觸碰到了曹魏核心權力的門檻。

本來,曹丕就已經很坑了。沒想到,曹叡比曹丕還要坑。

曹叡生前,也是長時間不立繼承人,到要死的最後一天,才立了個八歲的小孩子曹芳作為繼承人。這直接導致了曹芳繼位後,他也沒有任何根基與政治資本。他也只能依靠曹叡留給他的輔政大臣:一個曹爽,一個司馬懿。

曹爽家族和司馬懿家族一樣,前後伺候了三代先帝。早就已經收割了很多政治資本,是觸碰到權力核心的人。

因此,

曹芳從繼位開始他就註定了是傀儡

。他不是作為曹爽的傀儡,就是作為司馬家的傀儡。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誠然,東漢皇帝也有很多沒有政治資本,從繼位開始就是傀儡。但別忘了,

東漢時期是有權力制衡的

。而且東漢士族不掌握中樞權力。這個權力是掌握在外戚和宦官手上。這些外戚和宦官不存在什麼三代人、四代人積累政治資本的可能性。

皇帝想打倒他們很簡單,往往只要皇帝下一個決心即可。

而曹魏,沒有太監,沒有外戚,朝廷沒有起碼的政治平衡。曹丕本打算讓遠支宗室與士大夫分庭抗禮,結果卻養出了兩個白眼狼家族。到最後,遠支宗室和士大夫的代表都掌握了中樞權力,都有兵權。

當他們中的一家被打倒後,另一家就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唯一的權臣。

像曹丕、曹叡兩父子這麼瞎搞,不管換到哪個朝代去,皇帝都不可能沒有好下場。

曹魏的滅亡,實際上是意料之中的事。

所以很顯然,

曹丕的總結是不對的

。他認為東漢的制度蠢透了,可實際上,曹魏的制度更愚蠢。

而值得一提的是。曹魏滅亡後,晉武帝對其也有一番教訓總結,他認為曹魏滅亡的原因,是宗室沒有實力保障皇室安全。於是他給宗室下放了極大的特權與自由度,想依靠諸侯王管理地方治安以及鞏固皇室。

但結果,因為宗室權力太大,導致諸侯王爭霸,引發了更愚蠢的八王之亂。

同樣是幼主即位,為何東漢能維持195年,而曹魏卻只有45年呢?

唉~怎麼說呢。

歷朝歷代開國時,基本都會總結前朝的經驗教訓,進行改革。但這些改革往往都會改得矯枉過正。還不如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