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陸贄唐朝中期的名相,是嘉興歷史上最有地位的文化名人之一

文 | 馮培紅 余文偉

陸贄唐朝中期的名相,是嘉興歷史上最有地位的文化名人之一

宣公祠 攝影 周偉達

1

今年7月,嘉興環城河東,甪里街旁,一座嶄新的紀念唐代賢相陸贄(754-805)的宣公祠(二樓為宣公書院)正式開館。

附近的東門橋,以前稱為中山東橋,再次更名為宣公橋。這樣,新的宣公祠、宣公橋,加上河岸原有的陸贄像和宣公亭,以及祠堂南面新的宣公路,一個以先賢陸贄為主題的文化景觀群成了嘉興的又一城市新名片。

據新、舊《唐書》記載,陸贄為“蘇州嘉興人”。唐代時嘉興設縣,隸屬於蘇州。此前六朝時期,蘇州稱為吳郡。吳郡有顧、陸、朱、張四大家族,是當時江東地區首屈一指的望族。但到了唐代,這些往日的高門大姓已經是“舊時王謝堂前燕”,喪失了原本的顯赫門第。

關於陸贄的祖系,唐人林寶編撰的《元和姓纂》只記到陸贄的祖父、富平縣令陸齊政,再往前就無從追述了。陸贄父親陸侃為溧陽縣令,不幸英年早逝。陸贄大概就出自吳郡陸氏的沒落家族。

2

陸贄是唐朝中期的名相、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也是嘉興歷史上最有地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是新、舊《唐書》中為數不多的幾位單獨列傳的人物之一,以忠廉和文采聞名於世。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罕見地引用了陸贄多達39篇的奏疏,幾乎囊括了《陸宣公集》的大部分內容。蘇軾則稱“私所敬慕者,獨陸宣公一人”。

陸贄生活在唐朝中葉,在他出生後的第二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唐,掀起了歷時近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朝國勢由盛轉衰。陸贄一生經歷了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五朝,主要生活在唐德宗時期(779~805年在位),長期擔任翰林學士,官至宰相,為挽救中唐的艱危時局付出了巨大心血。

在18歲考中進士以前,陸贄的少年時代是在嘉興度過的。父親早逝後,母親韋氏含辛茹苦,獨自撫養陸贄、陸賞、陸賡兄弟三人。唐代宗大曆六年(771),陸贄赴京趕考,獲進士第六名。

及第後陸贄返鄉嘉興,鄰鄉湖州前輩、“大曆十才子”之一的錢起贈詩《送陸贄擢第還蘇州》,末句“華亭養仙羽,計日再飛鳴”預言陸贄不日春閨,參加銓敘。此後陸贄再度赴京,以博學宏詞登科,出任華州鄭縣尉,從此踏上了仕途。

陸贄在鄭縣尉任滿以後,再次歸鄉探母。在回嘉興的途中,他路經壽州,拜謁刺史張鎰。張鎰為蘇州人,與陸贄為同鄉。張鎰之父張齊丘曾任朔方節度使,是郭子儀的老上司。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張鎰被闢為判官,後來出任濠、壽二州刺史,甚有時望。陸贄因同鄉之誼,更慕其望,前往拜謁,住留三日,得張鎰賞識,兩人結為忘年之交。臨別之時,張鎰給陸贄贈錢數萬,以為養母之資,但陸贄堅拒不納,唯受新茶一串。陸贄這麼做,既不拂同鄉長輩張鎰的面子,又保持了自己清正廉潔的人格。張鎰對他自然更是欽敬有加,這也為日後陸贄的仕途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陸贄此次回鄉也是向家鄉作別,母親韋氏將家從嘉興遷到了常州。據陸贄所撰《奉天論解蕭復狀》記載,他在常州家中居住了兩年,然後再赴京參加銓選,以書判拔萃,被選授為雍州渭南縣主簿。唐代的縣有等級之分,如鄭縣是望縣,渭南是畿縣。畿縣位於京畿地區,地位重要,畿縣主簿是將來升遷京官的捷徑之官。

另一位名列“大曆十才子”的盧綸為昭應縣令,撰詩《驛中望山戲贈渭南陸贄主簿》。昭應與渭南為鄰縣,同屬雍州。大概是陸贄西行路過昭應,盧綸在驛站迎接款待。在任渭南主簿之後,陸贄來到京城長安,升任監察御史,開始成為一名京官。

3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七月,張鎰出任宰相,得其舉薦,陸贄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即《舊唐書·陸贄傳》所記“贄受張鎰知,得居內職”,可見陸贄得入翰林院,得力於同鄉前輩、忘年之交的新晉宰相張鎰。可惜次年四月,張鎰被同列宰相的盧杞排擠出朝廷,出任鳳翔尹、隴右節度使,後因鳳翔軍亂而被殺害。失去了前輩知己,陸贄“常憂惴”,直到第三年底盧杞被貶,才敢上書言事。當時,連續發生朱泚、李懷光之亂,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陝西乾縣)、梁州(今陝西漢中),陸贄作為翰林學士,起草詔書,建言獻策,出使亂軍,挽救危局。史載,“及出居艱阻之中,雖有宰臣,而謀猷參決,多出於贄,故當時目為‘內相’”。陸贄為風雨飄搖中的國家力挽狂瀾,作出了巨大貢獻。

陸贄在任翰林學士期間,操勞國事,與母親韋氏千里相隔。唐德宗特地遣使將韋氏從常州接到長安。不幸的是,韋氏不久亡故,陸贄將母親的靈柩運到洛陽,德宗又派遣使者到嘉興,將陸贄之父的靈柩也護運至洛,父母得以同穴合葬。在這之後,陸贄再未回過嘉興。

在為母服喪期間,陸贄寓居在嵩山豐樂寺,直到三年服喪期滿,才回到長安續任翰林學士。貞元八年(792)四月,年僅39歲的陸贄出任宰相(中書侍郎、門下同平章事),躊躇滿志,“悉心報國,以天下事為己任”。

遺憾的是,由於受到裴延齡等人的攻擊,陸贄任相兩年八個月,便遭罷黜,被貶為太子賓客,甚至差點被殺。貞元十一年(795)四月,陸贄再被貶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別駕,直至十年後去世。

4

縱觀陸贄五十二年的人生軌跡,他年少時生活在嘉興,踏入科舉仕途後曾兩次回到家鄉,以後母親韋氏將家從嘉興遷至常州;在京城長安任職時,他忙於國事,再未返歸故鄉,母親韋氏去世以後,父親陸侃的靈柩運也從嘉興被遷至洛陽,與母合葬。陸贄的晚年在忠州度過,死後雖然無法歸葬嘉興,但也沒有葬入洛陽父母塋地,而是長眠於忠州。安史亂後的中唐是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這也註定陸贄的漂泊一生。

陸贄是一位兼具理想主義和實幹精神的偉大政治家。他廉潔自律,一身正氣;忠於國家,心憂天下。陸贄生活的時代,是安史亂後顛沛流離的艱難階段;陸贄短暫的一生,經歷了德宗恩寵與失寵的波瀾起伏。

他的人生軌跡,就像劃亮黑暗夜空的一顆流星,從嘉興到長安再到忠州,在理想主義的激情抱負與現實朋黨的殘酷鬥爭中慢慢隕滅。陸贄的理想抱負和政治實踐,在中唐黑暗混亂的時代未能完全施展,但在新時代的,我們更應效法踐行,發揚光大。

陸贄是唐朝的賢相,也是嘉興的先賢。嘉興陸贄傳說及相關遺存,與陸贄的修身廉正、忠於國家、心憂天下的精神一樣,是嘉興寶貴的文化資源,在今天值得大力宣傳與弘揚。

在今天的嘉興各地,有關於陸贄的遺存很多,如市內的宣公祠(宣公書院)、宣公橋、宣公亭、宣公路、放鶴洲(傳說陸贄建宅處),以及新塍能仁寺中的清末和現代碑刻(提及陸贄)、嘉善惠民曙光村的陸莊東匯老等等。

《嘉興日報》自2019年11月15日起,更是連續推出“喚醒嘉興文化記憶”系列報道,崔泉森、陸明等地方文化學者結合史料和遺蹟,提出打造陸贄文化精神的方案建議。我們欣喜地看到,這些方案建議有些已經成為現實,有些正在成為現實。

(作者馮培紅系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余文偉系嘉興一中歷史特級、正高階教師)

來自:讀嘉人文

——END

作者/來源:正春和

陸贄唐朝中期的名相,是嘉興歷史上最有地位的文化名人之一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