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詳解周齊平陽之戰全過程:高延宗實現人生價值,後主高緯無力迴天

公元575年8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正式出兵東征北齊,到了公元577年2月,北周正式滅掉了北齊。繼前秦滅前燕之後,西北地區再一次征服了河北地區。

今天,我們主要講講北周滅亡北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戰。

576年11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攻克了幷州的平陽城,與北齊後主高緯展開對峙,但當宇文邕看到北齊軍隊大舉集結的時候,立刻決定回師長安暫避鋒芒。宇文邕撤軍之後,高緯立刻圍攻平陽城。

十一月,己卯,齊主至平陽。周主以齊兵新集,聲勢甚盛,且欲西還以避其鋒。——《資治通鑑》·陳紀六

12月,宇文邕發現前線形勢不利,於是決定再次親赴前線。

此時,北齊也已將大軍集結完畢,雙方的軍事主力展開決戰,戰鬥的結果是北齊大敗,喪失了翻盤的可能性。

詳解周齊平陽之戰全過程:高延宗實現人生價值,後主高緯無力迴天

這場戰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陽之戰”,在整個戰爭過程中,高緯的表現談不上多高明,但也不算太差勁。北齊雖然敗了,但皇帝高緯親臨前線時,逼得北周武帝宇文邕撤軍暫避鋒芒,說明北齊勢頭還是很強勁的。

北齊軍隊在反攻的時候,也曾把北周的軍隊打得陷入絕境。當宇文邕帶著大軍再次返回前線的時候,平陽守將梁士彥哭著對宇文邕說:“臣差點就見不到陛下了”。

梁士彥見周主,持周主須而泣曰:“臣幾不見陛下!”周主亦為之流涕。——《資治通鑑》·陳紀六

解救了梁士彥之後,宇文邕發現將士們非常疲憊,一度產生了撤軍的念頭,但梁士彥極力勸阻。最累的梁士彥都沒反對,宇文邕也不好強令撤軍,於是留梁士彥守晉州,自己繼續進軍。

周主以將士疲倦,欲引還。士彥叩馬諫曰:“今齊師遁散,眾心皆動。因其懼而攻之,其勢必舉。”周主從之,執其手曰:“餘得晉州,為平齊之基,若不固守,則大事不成。朕無前憂,唯慮後變,汝善為我守之!”遂帥諸將追齊師。——《資治通鑑》·陳紀六

但跟隨宇文邕的將領們一再請求回長安,因為大軍過於疲勞。宇文邕好說歹說都沒用,最後他被逼急了,直接對將領們說:“要回去你們自己回去,我獨自領軍前行。”話說到這個份上,將領們才不再說話。

諸將固請西還,周主曰:“縱敵患生。卿等若疑,朕將獨往。”諸將乃不敢言。——《資治通鑑》·陳紀六

一樁樁一件件來分析,應該說北周滅北齊的過程並不輕鬆,如果我們只是客觀分析這些基本事實,就應該得出一個結論:北齊後主高緯親臨前線,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原因很簡單,沒有主心骨的軍隊是不可能如此頑強的。主心骨是誰?除了高緯還能有誰呢?

但當史書被史官加入一些戲劇性的內容之後,北齊後主高緯的相關記載就沒法入眼了。因為根據史書來看,高緯橫看豎看都像個白痴。大家說起北齊的滅亡,都說是因為高緯在前線瞎折騰。

比如說,北齊大軍差點攻破平陽城,活捉梁士彥。但高緯想讓寵妃馮小憐親眼看著軍隊入城,所以就命令軍隊暫停攻擊,可等到馮小憐出來之後,攻城的良機早已錯失,大家對於馮小憐恨入骨髓,馮小憐還一臉掃興的樣子,顯得格外討厭。

齊人作地道攻平陽,城陷十餘步,將士乘勢欲入。齊主敕且止,召馮淑妃觀之。淑妃妝點,不時至。周人以木拒塞之,城遂不下。——《資治通鑑》·陳紀六

我第一次看到這段歷史的時候,大概只有十歲左右。可對於十歲的我而言,史書的這段記載也毫無可信度。

首先,高緯不是弱智;其次,就算高緯是弱智,他身邊的重臣也不是弱智;再次,就算高緯和他身邊的重臣都是弱智,前線指揮官也不是弱智。

當時的北周軍隊已經攻入了北齊境內,高緯哪來的這份閒情逸致?難道大家真以為,高緯跑到前線,只是為了近距離觀摩戰爭大片?

可在我接觸了網際網路之後,發現很多人還不如十歲的我。他們藉著這種假得不能再假的故事,直接把北齊後主高緯罵了個狗血噴頭。似乎只要他們隨便一個人穿越回去,都不會犯這種錯誤。

普通人都不會犯的錯誤,難道高緯就會犯?如此唐突古人,不過是為了獲得一些廉價的優越感而已。

再後來,當北周和北齊展開決戰的時候,北周的軍隊只是稍微後撤做戰略調整,馮小憐就驚慌失色地說:“我們完蛋啦!”高緯一聽就差點嚇尿了,不管周圍的重臣如何勸說,自己就是一意孤行要逃走,而且據說打算逃往突厥。

兵才合,齊主與馮淑妃並騎觀戰。東偏小卻,淑妃怖曰:“軍敗矣!”齊主欲留安德王延宗、廣寧王孝珩守晉陽,自向北朔州。若晉陽不守,則奔突厥,群臣皆以為不可,帝不從。——《資治通鑑》·陳紀六

在第一個故事中,高緯和馮小憐面對戰爭場景時,居然還有心思打情罵俏秀恩愛,好一副傻大膽的樣子。

在第二個故事中,高緯和馮小憐面對戰爭場景時,就像兩個得了失心瘋的智障,完全不顧自己還控制著河北全境的客觀事實,居然想立刻逃往國外。

大家對比一下,難道不覺得離譜嗎?

無奈地是:很多人就是喜歡看這種故事,並喜歡一再對這種假得不能再假的故事評頭論足,大有“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派頭。

北齊的滅亡,後主高緯的確要承擔主要責任。但是在具體的戰爭過程中,他失分並不多。高緯之所以沒能在戰爭中力挽狂瀾,主要是因為他在政治中失分太多。就算高緯能在戰爭中獲得某一階段的勝利,依然也是無法拯救北齊的。

詳解周齊平陽之戰全過程:高延宗實現人生價值,後主高緯無力迴天

北齊的滅亡,早在高緯重用宮廷勢力,並擅殺朝廷重臣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宮廷政治的結果,就是把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排擠出決策中心。這樣做的弊端就是:北齊的統治基礎變得極其狹窄。

對於一個統治基礎廣闊的國家而言,它的命運絕不會由一場戰爭的得失來決定。

比如說:1937年正式抗戰之後,國府從南京退到武漢,再從武漢退到重慶,吃了不計其數的敗仗,大半個中國都被敵寇佔據。

在這種極端不利的局勢之下,大多數人想的依然是積極抵抗,就算重慶丟了,大家就算撤到東南亞也要繼續為國奮鬥。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統戰工作已經完成,統治基礎極為廣闊,誰敢輕言投降,誰就可以滾蛋了!

只有那些統治基礎極其薄弱的國家,才會因為一場敗仗而土崩瓦解。

原因很簡單:這個國家早就岌岌可危了,風一吹就有倒塌的危險。這場敗仗並不是使它倒塌的主因,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北齊的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被宮廷勢力排擠出決策中心,他們對國家和皇帝必然懷有極深的恨意,當北周入侵時,他們自然願意積極與北周合作。

北周東征所面對的北齊,只是一個內部被撕裂的北齊。但就算如此,北周也打得極為艱難。如果北齊內部能夠眾志成城,北周拿什麼來征服北齊呢?

西北地區的確很強大,但河北地區也不是吃素的;河北地區想收拾西北地區不容易,西北地區要滅掉河北地區也得看天意。

詳解周齊平陽之戰全過程:高延宗實現人生價值,後主高緯無力迴天

客觀地還原“平陽之戰”,其前後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公元577年11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親率大軍攻佔平陽城,北齊後主高緯親率大軍趕赴平陽城。宇文邕為暫避北齊大軍的鋒芒,就留梁士彥堅守平陽城,自己率軍返回長安。

但因為前線一再告急,而且北齊大軍對著平陽這座孤城久攻不克,銳氣已失,所以宇文邕再次率軍返回前線。

公元577年12月,當宇文邕率軍返回前線後,北周和北齊在平陽城附近展開決戰,北齊軍隊大敗,周軍也疲憊異常。在這種背景下,高緯決定讓高延宗率軍堅守晉陽,自己率軍返回鄴城。

高緯的選擇錯了嗎?並沒有。想當初,宇文邕也是留梁士彥堅守平陽城,自己率軍返回長安。高緯的這種選擇,其實也是暫避北周大軍的鋒芒。再在北周的行進途中安插幾顆釘子,致使北周大軍無法長驅直入。

當高緯率軍返回鄴城之後,宇文邕也有了撤軍的念頭,而大部分將領也在勸宇文邕撤軍。他們的想法其實很好理解:平陽城外這場大戰,北周雖然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這是名副其實的慘勝。如果繼續深入敵境,誰敢保證不會發生意外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北周還是北齊,他們在戰略制訂方面都沒有什麼重大失誤。梁士彥建議宇文邕進軍,只是希望宇文邕能夠賭一把。要說梁士彥斷定此行必能滅掉北齊,那也太高看梁士彥了,他是將軍,不是神棍。

詳解周齊平陽之戰全過程:高延宗實現人生價值,後主高緯無力迴天

北齊之所以會在北周的追擊中崩潰,完全是因為其內部矛盾爆發,使得北齊根本無法有效地執行既定戰略。

12月13日,高緯離開幷州;12月14日,鎮守晉陽的高延宗居然稱帝了。從客觀地角度來看,皇帝前腳剛走,宗室立刻選擇了造反,這叫什麼事?

幷州將帥請於安德王延宗曰:“王不為天子,諸人實不能為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戊午,即皇帝位。——《資治通鑑》·陳紀六

史書說:高延宗是被迫稱帝。但在我看來,高延宗本人應該也有著極其強烈的稱帝意願。雙方之所以能一拍即合,主要原因大概有兩個:

一、高澄一系想奪回曾屬於自己的皇位,高澄的六個兒子已經死了三個,高延宗正是倖存者之一。

二、晉陽前線的各級官員和將士,對於北齊後主高緯沒什麼歸屬感。失敗了喪命,勝利了也不會有什麼好處,因為高緯只知道重用宮廷勢力。當高緯在前線督戰的時候,大家不敢有什麼想法,可現在高緯已經回鄴城了。

在這種“郎有情妾有意”的環境中,高延宗很快就選擇了稱帝,而晉陽的各級官員和將士則給予了支援。

高延宗這種做法是否正確呢?很難說。

從樂觀的角度來看,高延宗稱帝等於給了北齊一個新希望,後主高緯不尊重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但高延宗一定會尊重他們。大家如果願意拋棄高緯,紛紛選擇高延宗,北齊就有希望渡過難關。

從悲觀的角度來看,高延宗稱帝意味著北齊正式分裂,因為後主高緯絕不會心甘情願地讓位於高延宗。當高緯得知高延宗稱帝的訊息之後,立刻發表了一番講話:“我寧願把幷州讓給北周,也不會留給高延宗這個反賊!”

齊主聞之,謂近臣曰:“我寧使周得幷州,不欲安德得之。”左右曰:“理然。”——《資治通鑑》·陳紀六

皇帝還在位,高延宗就自立為帝。只要不帶感情色彩,我們可以輕易得出一個結論:高緯只是做出了正常反應。

事實上,“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這種想法絕非慈禧太后的專利,任何一位統治者,甚至可以說任何一個人,幾乎都會有這種想法:我寧願把好處白送給敵人,也不留給你這個叛徒!

再者,北周即使攻入幷州,他也只是一個侵略者,高緯還有機會收復失地。而高延宗則是極具影響力的宗室,如果他在幷州擊敗北周,那高緯不要說收不回幷州,就連河北都有可能保不住。高延宗完全可以挾大勝之機,傳檄定河北,畢竟對高緯不滿的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實在是太多了。

高延宗的選擇是一場冒險的賭博,他做出這種選擇的籌碼也在於兩點:

一、高延宗自認軍事能力超強,梁士彥可以獨力守平陽,自己也可以獨力守晉陽;

二、北周的軍隊已經極度疲乏,自己又獲得了晉陽各級官員和將士的支援,勝算頗大。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12月14日高延宗稱帝,12月17日高延宗被俘虜,只守了三天晉陽,只當了三天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天大概是高延宗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在這三天時間裡,他一度打得北周武帝宇文邕倉皇逃竄,險些死在戰場上。經過這場潰敗,又累又餓的宇文邕甚至想直接回長安,不打了,太遭罪了!眾將領也在旁邊呼應,不打了,太遭罪了!

周主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牽馬首,賀拔伏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得出。齊人奮擊,幾中之。城東道阨曲,伏恩及降者皮子信導之,僅得免,時已四更。延宗謂周主為亂兵所殺,使於積屍中求長鬣者,不得。周主出城,飢甚,欲遁去,諸將亦多勸之還。——《資治通鑑》·陳紀六

詳解周齊平陽之戰全過程:高延宗實現人生價值,後主高緯無力迴天

但北周最終還是選擇了繼續進軍,高延宗退場之後,高緯的故事也快講完了。

當北齊後主高緯回到鄴城之後,他的保姆陸令萱自殺,陸令萱的兒子穆提婆投降北周,這是高緯統治崩潰的開始。

穆提婆西奔周軍,陸令萱自殺,家屬皆誅沒。——《資治通鑑》·陳紀六

在北周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北齊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的影響力開始增強,北齊宮廷勢力的重要人物陸續退場。

而北周招降納叛的工作進展得也很順利:被俘的高延宗和投降的穆提婆都受到了優待。北周皇軍高喊著“降者不殺”的口號,對北齊進行著最後的摧殘。

周主以提婆為柱國、宜州刺史。——《資治通鑑》·陳紀六

周主曰:“兩國天子,非有怨惡,直為百姓來耳。終不相害,勿怖也。”使復衣帽而禮之,唐邕等皆降於周。——《資治通鑑》·陳紀六

在北齊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後主高緯被迫退位,成為太上皇,北齊進入了豪門士族和軍政大佬聯合執政的階段。

齊主引尚書令高元海等議,依天統故事,禪位皇太子。——《資治通鑑》·陳紀六

但此時團結為時已晚,北周大軍攻克晉陽之後,休息了十二天,於12月29日向著鄴城進發。

578年正月18日,北周大軍包圍鄴城,19日擊敗北齊軍隊,20日進入鄴城,北齊滅亡。

十月,被北周冊封為宜州刺史的穆提婆造反,有人趁勢誣陷高緯也參與其中,北齊皇族因此被集體屠殺,只有寥寥數人因病倖免於難,遷徙至蜀中居住。

周人誣溫公高緯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並其宗族皆賜死。眾人多自陳無之,高延宗獨攘袂泣而不言,以椒塞口而死。唯緯弟仁英以清狂,仁雅以瘖疾得免,徙於蜀。其餘親屬,不殺者散配西土,皆死於邊裔。——《資治通鑑》·陳紀六

自公元550年5月高洋建立北齊,至公元578年2月鄴城失守,不過二十八年而已。

詳解周齊平陽之戰全過程:高延宗實現人生價值,後主高緯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