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中華許氏網(chinaxushi。net)已創辦第十年

團結世界許氏宗親? ?凝聚中華許氏力量

修譜 | 尋根 | 聯誼 | 文化 | 公益?| 發展

老話說“人食五穀雜糧孰能不病”,人會生老病死,自然離不開醫生。只是,醫生這一職業在宋代之前還被視為是末流職業,唐代韓愈的《師說》中就有:“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到了宋代,范仲淹卻說出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話,將“從醫”和“入仕”視為讀書人的兩大人生巔峰,這也是宋代許多儒生的選擇。只是,為什麼宋代的醫生地位會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可以和“宰相”相提並論,還讓宋代儒生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呢?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第一,宋代產生大量儒生從醫的社會現象,促生了新的“儒醫”群體

1,宋代產生大量儒生從醫的社會現象

首先,宋代產生儒生從醫的現象。宋代科舉考試,主要考較經學,如此一來,宋代的太學和地方學校就以經學為主要教學內容。並且,宋代的科舉制發展的十分成熟,加上宋代重文輕武的氛圍,宋代的教育發展也十分的良好,這也就意味著宋代的文人大多接受的是儒學教育,他們的身份多是儒生。同時,科舉制的發展成熟,使得宋代出現了大量以科舉入仕為主要目的的儒生,只是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會經歷制舉不第的後果,於是大部分儒生在對科舉失去希望後,為了生計會選擇棄儒從文,這就使得宋代產生了大量儒生從醫的社會現象。比如,董汲的《小兒斑疹備急方論》中記載:“孫準序曰:吾友董及之少舉進士不第,急於養親,一日盡棄其學,而從事於醫。”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2,宋代儒生從醫的社會現象,促生了新的“儒醫”群體

其次,宋代儒生從醫的社會現象,促生了新的“儒醫”群體。上文已經簡單提及,宋代讀書人接受的教育是儒學教育,如此一來,在儒生選擇棄文從醫後,就成為了儒、醫兼通的儒醫。同時,宋代的很多官員雖然不以醫生為職業,但是卻懂醫學,偶爾會診療疾病或者編寫醫術,他們也算“儒醫”群體的一部分。此外,儒醫還指的是接受了正統醫學教育,具有豐富醫學知識、優秀醫療水平和較高儒學素養的儒學生,這類人多為官宦子弟,就讀於宋代政府官方舉辦的醫學院,透過考核後會成為宋代皇城中的醫官,隸屬於宋代的官僚系統,也是“儒醫”群體的一部分。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只是,宋代的儒醫群體不僅能夠治病救人,還能透過發揮醫學義理而進行醫療活動,來側面實現他們身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並且,在宋代社會上尚醫的風氣下,儒醫受到了宋代朝廷和社會相當高的禮遇,儒醫甚至成為當時高水平醫者的代名詞。比如,《宋會要輯稿》記載:“伏觀朝廷興建醫學,教養士類,使習儒者通黃素、明診療,而施於疾病,謂之儒醫,甚大惠也。”在這段話中,不僅很明確的記載了宋代的尚醫思想和對儒醫的肯定,也記載了宋代存在大量的儒醫,這就是宋代的儒醫現象。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3,宋代儒醫的代表人物

另外,宋代儒醫現象下,誕生了許多儒醫代表人物。第一個儒醫代表人物——許叔微,他是在科舉無望後轉型為儒醫的典型代表。他年輕的時候和很多年輕人一樣都努力學習儒學經典想要走科舉入仕之路,只是多次未中舉,於是轉而學醫,他的主攻方向是傷寒病,著有許多醫學著作,比如:《傷寒百證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本事方》、《續本事方》等等多種實用價值非常高的醫書。並且,他還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比如,在建炎元年真州發生瘟疫時,他曾救人無數,可見他從側面透過醫學實現了濟世救人的理想。還有就是,在他晚年科考高中後仍然不忘發展醫學,被後世尊稱為“許學士”。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第二個儒醫代表人物——吳拱之,他是宋代儒醫群體中純粹因為個人興趣和修身養性而習醫的代表。比如,《淨德集》記載他:“性孝友,事親盡其道……亦無仕進意……常閱書,曉方論,以疾告者為治之。”說他並不是從因為科舉無望而學醫的,純粹是因為對醫學感興趣就常常翻閱醫書自學了醫術,只是在行醫的過程中來得到內心的滿足,將醫學視為了實現自己達濟天下的載體。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第三個儒醫代表人物是——王安石,他是推崇醫學義理的儒生代表。王安石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是宋代的高階官員,也是宋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他在從政之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陰陽五行與五運六氣的學說,提出了“不如是不足以盡聖人之故也”,將知曉醫學和聖人相聯絡,還強調“百家諸子之書,及於《難經》、《素問》、《本草》”,強調讀書時也要讀一讀醫書,看重的是醫學的價值,他的言論極大地提高了醫學在宋代的地位。而王安石這樣高階官員對醫學的重視,體現了醫學在宋代儒生們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儒醫現象在宋代的影響,也是宋代儒學家認同、發揮了醫學的社會、道德功能的體現。只是,宋代為何會出現儒醫這一社會現象呢?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第二,宋代儒醫大量出現的原因

1,宋代皇帝對醫學的重視和宋代朝廷實行的諸多“揚醫”政策,抬高了醫學和醫者的地位

首先,宋代皇帝對醫學十分重視,宋代朝廷實行了諸多“揚醫”的政策,抬高了醫學和醫者的地位。其一,宋代皇帝對於醫學十分的關注,宋朝的多位皇帝都是狂熱醫學愛好者,這對於宋人崇尚醫學學習醫學有很大的引導作用。比如,《宋史》記載:“往視之,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帝亦取艾自灸。”說宋太祖曾經親自給宋太宗艾灸治背。比如,宋太宗還曾親自收集名方千餘張,《宋史》記載:“藏有名方千餘首,皆有驗”。而且,宋代的很多名醫還受到了皇帝的優待。比如,王懷隱、錢乙、龐安時等等。所謂“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對醫學的重視,再加上范仲淹“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輿論推動,很大的鼓舞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走上從醫的道路,開了宋代崇尚學醫的風氣,也提高了醫生在宋代的社會地位,這激勵了許多宋代儒生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其二,宋代朝廷實行了諸多“禁巫揚醫”的政策。因為,在宋代早期存在信巫不信醫的風氣,《宋會要輯稿》記載:“凡遇疾病,不事醫藥,聽命於巫,決卜求神,殺牲為祭。”說人們生病之時不看病吃藥卻去求神問卜,殺牲口祭祀,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地方巫術的壓制提升民眾對於醫學的崇信就彌足重要。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於是,宋代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來發展醫學。主要有收集、校對、編撰、刊刻醫書,規範醫學教育,發展醫學制度等幾方面,比如,宋代帝王曾專門下詔書徵醫書,多次向民間徵集醫學書籍類豐富國家的醫學知識儲備,還賜給獻書之人很大的物質獎勵甚至是賜予官位。宋代在公元 1057 年開始,還設定了專門的校正醫書局,大批的名醫、儒士參與到對歷代重要醫籍進行校對整理的工作中,先後完成了 11 部醫書的校勘和編集,其中醫籍五部,本草六部。甚至,宋代還形成了“大凡醫書之行於世者,皆仁廟朝所校定也”的現象,這對於宋代乃至於中國後世醫學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宋代政府對醫學有如此高的重視程度,很大的鼓舞了宋代文人走上棄文從醫的道路,將從醫視為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2,宋代政府大力提倡科舉取士,為宋代儒醫大量出現提供了人才儲備基礎

其次,宋代政府大力提倡科舉取士,為宋代儒醫大量出現提供了人才儲備基礎。在宋代重文輕武和以文制武的國策下,對於文官的需求有了大量的提升。所以,宋代政府擴大了進士的錄取名額,每次錄取人數達到了二百三十人,宋徽宗時期甚至達到六百八十人。並且,宋代政府還擴大科舉範圍,不對門第出身做過多的限制,還對及第的進士給予極大的優待,這很大的提高了參與科舉的人數的增加。比如,蘇轍所說“今世之取人,誦文書,習課程,未有不可為吏者也。其求之不難,而得之其樂,是以群起而趨之。”說宋代的科舉不光難度低,待遇還好,於是很多人都想要透過科舉入仕。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只是,科舉考試畢竟是選拔性考試,中舉的人數有限,就導致出現了很多落榜的考生。家境富裕之人可以再考或者依靠祖業生活,而家境貧寒的考生為了維持生計只好另走他路。在宋代崇尚醫學、醫生地位崇高的風氣下,從醫不僅僅是生計之道,還是儒生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僅次於從政的一條途徑,於是很多儒生走向了從醫之路,這就為宋代儒醫大量出現提供了人才儲備基礎。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3,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為醫學、醫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打破各職業難以逾越的界限

另外,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為醫學、醫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打破各職業難以逾越的界限。一方面,在宋代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下,宋代的造紙業、印刷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比如,宋代有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凝霜、澄心紙、粟紙、藤紙等等聞名於世的紙張,紙張的迅速發展為宋代印刷術的繁榮提供了基礎,而印刷術的繁榮為醫書的刊印和推廣提供了最基礎的技術支援,而醫書的大量刊印使得宋代的文人可以閱讀到大量的醫書,為宋代儒生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奠定了基礎。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另一方面,宋朝繁盛的商品經濟使重商觀念抬頭,各個職業之間難以逾越的界限在宋代有所打破。宋代士農工商四民之間的職業轉變得到實現,也被社會所默許,一些宋代的醫官甚至自己開設了藥店,用自己醫官的招牌為自己招攬生意謀求利益。同時,宋代的商品經濟使得社會上誕生了對財富、名利的追逐,這也很大的衝擊了儒學思想下“重利輕義”的思想,也衝擊了宋代儒生恥於言利的清高,在物質和精神上給儒生們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於是,一些沒有雄厚資產的儒生開始意識到必須另外學習一門技術來養活自己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並且,這些技術還不能損害儒生身為讀書人的所謂尊嚴,而在宋代政府推崇醫學,宋代統治者重視醫生的基礎下,使得儒生開始轉變思想將從醫視為除入仕外的另一種人生巔峰。從更實際的方面來看,學醫對於家境貧寒的儒生還是一舉多得的事情,不僅為自己謀求了體面且收入可觀的工作,還可以用學到的醫學知識來照顧家人,更能得到社會上的尊重不辱沒自己讀書人的身份,這也是宋代儒生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追求的原因。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第三,宋代儒醫大量出現的影響

1,宋代儒醫大量出現,提高了宋代醫生隊伍的質量

首先,宋代儒醫大量出現,提高了宋代醫生隊伍的質量。上文已經簡單提及,宋代儒醫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讀書人,他們的加入,極大地提高了宋代醫生隊伍的質量,不僅促進了宋代醫學著作的問世,提高了宋代醫學理論的完善和進步,透過書籍的流傳,使經驗知識得以傳播和擴散,對於醫療實踐給予了很大的指導,也提高了宋代的醫療水平。因為,口耳相傳的師徒模式,難免會存在誤差,而且醫學知識的傳播範圍也十分有限,有良好文化素養的儒醫,可以透過閱讀醫術來獲得大量的知識和經驗,對於醫生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益處。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2,宋代儒醫大量出現,將非醫學內容引入醫學,不利於醫學的科學發展

其次,宋代儒醫大量出現,將非醫學內容引入醫學,不利於醫學的科學發展。宋代儒醫接受了傳統儒家的思想文化影響,有“重道輕器”的基本觀念,對於一些如解剖學、生理學等當時發展欠缺的自然科學理論知識,多會用文科類比、演繹等方法強行將具體經驗提升為理 論,這樣的做法會失去醫學發展的針對性,並阻礙醫學的發展。同時,儒家講究“尊經崇古”,儒醫受此思想影響,對於新知識、新經驗的探索不夠,也阻礙了醫學的發展。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宋代儒生為何會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

總結

綜上所述,宋代儒生將從醫視為另一種人生巔峰,是宋代儒醫現象下的延伸。因為,宋代產生大量儒生從醫的社會現象,促生了新的“儒醫”群體,產生了許多宋代儒醫的代表人物。而宋代儒醫大量出現的原因,一來,是因為宋代皇帝對醫學的重視和宋代朝廷實行的諸多“揚醫”政策,抬高了醫學和醫者的地位;二來,是因為宋代政府大力提倡科舉取士,為宋代儒醫大量出現提供了人才儲備基礎;三來,是因為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為醫學、醫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打破各職業難以逾越的界限。並且,宋代儒醫大量出現還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利影響為:宋代儒醫大量出現,提高了宋代醫生隊伍的質量;不利影響為:宋代儒醫大量出現,將非醫學內容引入醫學,不利於醫學的科學發展。足見,宋代的儒醫現象背後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背景。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