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宋代士大夫婚配不甚重視門當戶對 那重視什麼

通常而言,擁有共同祖先的後裔們組成的社會群體即為宗族。而宋代以前,宗族往往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宋代士大夫既懷念前代人倫敦厚的社會氛圍,又透過重新闡釋儒家經典中的禮法規範,將舊的宗族制度進行與時代相應的改造,進而加以重新構建形成了一套系統的新宗族理論和制度。

宋代士大夫婚配不甚重視門當戶對 那重視什麼

魏晉隋唐時期,譜牒是世家大族選官和婚配等方面的依據。隨著門閥的衰落,譜牒學亦逐漸走進歷史。宋仁宗時,歐陽修編寫《歐陽氏族譜》,蘇洵編寫《蘇氏族譜》,開啟了家族私家著譜盛行的局面。直至今日,我國民間修訂家譜的基本格式依然本於二氏著述所形成的規範。與魏晉時期官方撰修譜牒以維護士族政治地位不同,宋以降的民間家譜,目的在於傳承家族歷史,最終達到“敬宗收族”的目的。有了家譜,即使是血親關係稍為疏遠的宗族成員,也可以在家族譜系所確定的尊卑之序下約束彼此的行為。

宋代士大夫婚配不甚重視門當戶對 那重視什麼

更為重要的是,宋人所修家譜,嚴於續修後世而疏於考訂先世,記錄當世子孫的官爵、德行被視作榮耀祖先的行為,而祖先的事蹟卻多有模糊不清之處。相州韓氏家族自名相韓琦發跡之後,漸為顯達。然自韓琦父韓國華之上歷代祖先,不僅記載不一,且與韓氏交好計程車大夫又主動為韓琦先父的形象加工潤色,宋代宗族對於祖先的回憶愈發具有主觀色彩。誠然,這可能是因為中唐以後戰亂頻仍,族譜之類的文書資料難以儲存。然而不可否認,宋人追述祖先多是用來激發宗族成員對祖先的崇敬之情,並提高宗族歸屬感、自豪感,誇飾之風也就在所難免。

宋代士大夫婚配不甚重視門當戶對 那重視什麼

宋代以前,宗族婚配非常重視門第觀念。唐高宗時有個宰相叫薛元超,據說他自述平生“三恨”,其一便是未娶“五姓女”。五姓是指崔、盧、鄭、王、李,即為當時的名門望族,他們幾乎不與門第低下的外姓通婚。宋代士大夫則有意識地強調“婚姻不問閥閱”,即不甚重視門當戶對的觀念。

宋代士大夫婚配不甚重視門當戶對 那重視什麼

呂蒙正是北宋初年的宰相,他的大女婿孫暨、三女婿周漸、六女婿揚巽不僅門第不高,他們本人當時也僅僅是八品官僚。這是由於宋代推廣科舉制,宗族再也不能成為仕途延續的保證,反而要靠婚姻吸納科舉新貴維持自身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