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五一的時候,來到了洛陽孟津。雖然天氣很熱(當天溫度超過40度),但是依然想外出,於是通過當地人的推薦和網上各種介紹,最終選擇前往孟津官莊村的一個桑葚採摘園,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和桑葚來一次近距離接觸。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真正採摘桑葚的時候,也是需要技巧的,比如說要挑選顏色為紫色的,越深越好,最好是一觸就落的,至於其他顏色,則暫時不要採摘,畢竟還沒有熟透,不是特別好吃。剛摘取的桑葚,用清水沖洗一下,味道極為甜美,不過要注意的是,很有可能因為接觸到桑葚導致舌頭、牙齒、手腕甚至衣服沾染上桑葚,可以摘取桑葚葉和完全綠色的桑葚揉碎了再清洗,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在整個桑葚園,有一條通道,道路一旁有一座大土丘,完全被樹木所覆蓋,而在路旁,有一塊鐵牌,則向路人揭示了這個地方的所在,居然是一座貨真價實的帝陵。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這座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土丘,居然是一座帝陵,而這座帝陵的主人,則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雄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漢名元宏)。在這座帝陵的旁邊不遠處,有一個較小的土堆,則是魏孝文帝的皇后高氏的陵墓(皇后高氏來源於高句麗,是北魏孝文帝的第二個皇后,也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生母,孝文帝死後,遷葬於此)。據桑葚園的工作人員說,這座帝陵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長期以來都有相關部門的人來巡查,而桑葚園也會定時巡邏,起到保護作用。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一直以來都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說法,孟津位於洛陽北部,這裡也是北邙的核心地段,在這裡據說安葬在數不清的帝王將相。邙山墓葬群和陝西的周原一樣,都擁有眾多極為重要的陵墓群。邙山墓葬群包括孟津、偃師、洛陽西工、洛龍、老城區,在這裡擁有大型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將近數十萬個,陵墓群已經探明的帝陵包括東漢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晉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後唐帝陵1座,而北魏孝文帝的長陵,則是這些眾多帝王陵中的一個,顯得無比普通。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在孝文帝的陵墓下,有一條通道可以直通陵頂,可以眺望孟津縣城,但是由於來的時候準備的鞋子不合適這條非常崎嶇的山路,所以也就放棄了登陵的想法,據說上面風景極好,如同西安的杜陵一樣,是一個登高望遠的好地方,然而千古帝王,江山無限,終歸終歸一抔黃土!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提起北魏孝文帝,很多人都會想起他的全面漢化,遷都洛陽。可以說,孝文帝的一生,都和洛陽這座城市有關,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看到他留下的各種遺蹟。北魏,是由鮮卑族建立的,當時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自立國開始,就一直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早在拓跋燾時,就在當時著名謀臣崔浩的輔佐下,一統北方,不過隨著當時的漢臣權勢越來越大,和當時的鮮卑貴族矛盾越來越大,最終由於《國史》一案,崔浩被滅九族,牽連范陽盧氏、河東柳氏以及太原郭氏,可以說當時北方的漢族名門受到了重創,不過太武帝拓跋燾很快就後悔,除了修改刑罰之外繼續重用漢臣,推行漢化。

到了孝文帝時,當時他是北魏的第七位帝王,由於他的父親禪位,拓跋宏五歲登基。由於北魏沿用的是漢武帝的殺母立子的策略(漢武帝晚年,為了防止皇太后干涉朝政,出現母壯子幼的局面,在立劉弗陵為太子後,立刻賜死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在孝文帝拓跋宏三歲被立為皇太子後,他的生母李夫人,中山大族李惠之女被立刻賜死。沒有了母親的拓跋宏是由祖母馮太后養育長大,馮太后是一個漢女,在丈夫文成帝死後,先後剷除了權臣太原王、車騎大將軍乙渾,並誅滅了當時北魏朝廷內的反對力量,被尊為皇太后。等到兒子獻文帝勢力大增不聽話之後,又迫使獻文帝禪位給當時不滿五歲的孫子拓跋宏,後來獻文帝被軟禁,不久死去(傳言說是馮太后下令毒殺)。這時的馮太后成為太皇太后,在平定掃除了獻文帝的勢力後,重新執掌北魏的大權。由於馮太后是漢女,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力推漢化,而且對於孝文帝的影響巨大,在馮太后的全面漢化改革中,孝文帝拓跋宏被從小教育,全面參與,經過多次考驗後,馮太后終於對孝文帝放心,並親自教育,終成大器。後來,馮太后死後,孝文帝悲痛不已,五日內他滴水未進,毀墓哀悼,並將自己的陵墓選擇在馮太后墓旁邊,以示自己死後永遠相伴祖母之意。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馮太后死後,孝文帝掌握實權,開始繼續推進馮太后生前既定的國策,不過當時的北魏國都是平城(今山西大同),不利於控制中原,和當時的南齊爭奪天下。為了更進一步推進漢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不過雖然洛陽是漢晉故都,但是由於長年戰亂,如今已是一片廢墟,再加上當時的鮮卑貴族已經習慣於平城的生活,不喜歡洛陽。孝文帝在這個問題上反覆權衡,決定出兵南征,大軍南下,遇到雨季,道路泥濘不堪,到了洛陽,就地安營紮寨休息。在洛陽,鮮卑貴族和朝臣極力勸阻孝文帝南征,在這時,孝文帝突然表示大軍已經南下,不能無功而返,乾脆就地駐紮,遷都到洛陽,震懾南方。這時,孝文帝的真實目的終於暴露,相對於南征,鮮卑貴族和朝臣最終接受了遷都洛陽。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來到洛陽的孝文帝,乾脆徹底推行漢化政策,下令所有來隨的鮮卑貴族戶籍一律改為洛陽,下令所有人包括自己都穿漢服,說漢語。六月,正式釋出詔令:“不得以北俗之語,言於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 當月,孝文帝又釋出詔令,規定遷到洛陽的鮮卑人,死後要葬在河南,不得還葬平城。於是,從代郡遷到洛陽的鮮卑人全都成為河南郡洛陽縣人。後來宣佈廢除鮮卑姓氏,皇族拓跋氏改姓元,自己改名字為元宏,同時要求鮮卑貴族和漢族通婚,自己也納娶了不少貴族漢女。在此期間,孝文帝在洛陽開始挖掘龍門石窟,歷經四百多年,終於給洛陽留下了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洛陽孟津這片普通桑葚園中,埋葬著首個開龍門石窟的北魏帝王

不過,由於孝文帝的全面漢化政策,導致了鮮卑貴族的極為不滿,其中皇太子元恂和皇后馮氏,先後給了孝文帝不小的打擊。皇太子元恂由於堅持鮮卑習俗在加上受人蠱惑,竟然涉嫌謀反,孝文帝痛心不已,下令廢黜元恂的太子位,又過了不久,有人舉報謀反,孝文帝在長安命中書侍郎邢巒與咸陽王元禧,帶著詔書和毒酒前往河陽,賜死元恂,時年十五歲,死後僅僅穿著平民的粗布衣服安葬。除了太子之外,在皇宮內,皇后馮氏堅持穿鮮卑衣服,拒絕說漢語,結果被孝文帝下令廢黜,不過為了報答馮太后的養育之恩,孝文帝選擇了皇后馮氏同父異母的姐姐馮潤,重新立為皇后(兩人均為太皇太后馮氏的侄女)。

孝文帝對於馮潤極為寵幸,不過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馮潤是一個不安寂寞的女人,早在入宮之前,就有了想好之人。入宮之後,她又想起了這個男人,讓心腹把他悄悄帶進宮,謊稱宦官。這件事後宮人皆盡之,不過攝於馮潤的權勢,無人敢於向孝文帝陳述。最終在孝文帝南征之時,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向孝文帝揭發了此事,聽聞此事的孝文帝如同五雷轟頂,立馬派人前往洛陽徹查,獲得證實。憤怒的孝文帝下令殺掉了所有和馮潤有關係的人,但是沒有廢除馮潤的皇后位,原因是考慮到馮潤是太皇太后的侄女,不願意讓太皇太后死後蒙羞。不久之後,孝文帝病重,在臨死之前,他告訴兩個弟弟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詳:皇后不守婦道,我死以後,她恐怕會干預朝政,你們去讓她自盡,找個其他地方,以皇后之禮安葬吧。於是在孝文帝死後不久,馮潤在彭城王元勰、北海王元詳的監督下飲下毒酒,死後以皇后禮儀下葬,諡號幽皇后。

縱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一生,可以說是年少有為,銳意改革,全面漢化,將北魏推向了極為強盛的時代,但是其個人命運有極為坎坷,三歲喪母、年少喪父、痛殺太子,皇后出事,最終在三十三歲時英年早逝。如果歷史在給北魏孝文帝時間,或許孝文帝會將全面漢化繼續加固,甚至可能一統天下。不過北魏孝文帝死後沒多久,反對漢化的鮮卑貴族發動六鎮起義,後來發生的河陰之變,北魏靈太后和幼帝元釗在孟津被爾朱榮下令投入黃河,不久之後,爾朱榮將北魏的皇族高官將近2000人全部殺戮在河陰之陶渚(今孟津東),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這時距離孝文帝去世不過二十多年。

對於北魏孝文帝的全面漢化國策,後世的歷代王朝都反覆研究討論,特別是對於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比如金朝、元朝、清朝,先後都遵循了漢化的國策,只是尺度上有不同的把握,基本都吸取了孝文帝的過失。不過雖然北魏滅亡,但是鮮卑族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據說隋唐皇室就有部分鮮卑血統。不過孝文帝的兒子宣武帝元恪做了一件雖小但是影響深遠的事情,那就是廢除立子殺母的慣例,在一千多年後,咸豐皇帝在臨死前,同樣有人建議效仿漢武勾弋事,不過咸豐想起同治年幼,拒絕了這一建議,也徹底改變了清朝後來的歷史。如今的龍門石窟已經成為洛陽的標誌,人來人往,遊客不斷,而龍門石窟的最初開挖者北魏孝文帝則在一片桑葚園中安息,和他的第二位皇后高氏相伴永遠,遠離塵世喧囂。

本文由每日說文旅整理編輯,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需轉載,請備註來源。

圖文編輯:馬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