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由於趙構懼怕金軍,所以即使開封還在他也不敢回去

在金兵擄走二帝后,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定都於金陵。後來,張邦昌由於得不到支援,遂灰溜溜地讓出帝位,趙構於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登基,是為宋高宗。那麼,趙構為什麼不還都開封呢?

開封距離宋金邊界近,趙構怕死

趙構登基後,南宋政權面臨一大選擇:國都應該選擇在哪呢?

開封是北宋都城,按理說返回故都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固然,在經歷金人破壞後,開封已是殘破不堪,但這並不是宋高宗放棄的理由。金兵兩度南下,都輕而易舉地打到開封城,還擄走二帝,這樣的都城,皇帝怎麼放心得下呢?

高宗內心深處充滿對金人的畏懼,他想把都城遷往長江以南,離金人越遠,他就越有安全感。李綱則堅持認為,開封乃是“宗廟社稷之所在,天下之根本”,新政權可先在長安、鄧州、襄陽三城中選一個為臨時都城,等到開封城重建完畢後,便遷回舊都。

由於趙構懼怕金軍,所以即使開封還在他也不敢回去

趙構

李綱主持朝政時,為抗擊金兵,以張所為河北招撫使,王燮為河東經制使,宗澤為東京留守,知開封府,招兵買馬,恢復中原地區的防禦。

在趙構登基的同時,金兵血腥鎮壓河北、河東的抗金勢力。在河北、河東淪陷後,開封已經處於宋金戰線的前沿地帶。由於開封作為北宋故都的特殊地位,倘若趙構成返回舊都,就可以給南宋軍民帶來抗戰到底的信心。故而東京留守宗澤連連上表,力請皇帝返回開封,以固民心士氣,領導抗金戰爭。

開封曾兩度被金兵圍攻,為什麼宗澤力勸皇帝返回呢?

宗澤經營下的開封城

宗澤力出任東京留守後,從河北率軍返回開封,負責保衛故都。

此時的開封城殘破不堪,守備軍隊數量也嚴重不足,而且多數是各地來的“勤王”部隊,戰鬥力低下。但這並沒有難倒老將軍,宗澤首先聯絡各地義軍,以自己的真誠及影響力將這些雜牌師團結起來,許多義軍首領,如王善、丁進、王再興、李貴、楊進等,都投其麾下。一時間,義軍、民兵的數量達到一百多萬人,聲勢大振。

由於趙構懼怕金軍,所以即使開封還在他也不敢回去

宗澤

為了守衛開封,宗澤殫精竭力籌劃各種防禦工事。為加強軍隊的機動能力,他打造一千兩百輛戰車,每輛戰車可載五十五人;他又考察開封城四周地形,在城外設立二十四壁壘,駐兵數萬;又在黃河沿岸設定許多營壘,開通五丈河以便利交通。為擴大防禦區,他下令京郊近河七十二里範圍內的十六個縣分守禦敵,每個縣都開挖壕溝,置各種障礙物,以防金兵南下。

一座被燒燬的城市竟然奇蹟般地成為銅牆鐵壁的堡壘。

宗澤滿心以為,只要宋高宗能回到開封,振臂一呼,天下莫不響應,把這一百多萬的義勇軍團結為一個整體,何愁不能光復失地、迎回徽宗、欽宗二帝呢?可是他實在高估了宋高宗,這位亂世皇帝早被金人嚇破了膽,不要說反攻,若是金人不主動來犯,他就謝天謝地了。

開封頂住金兵的雷霆一擊

對宋高宗來說,越金兵越遠的地方越安全。於是他不僅不回開封,還把都城從應天府遷到揚州。這裡距離金兵甚遠,皇帝總算喘了口大氣。

南宋開國後,金兵便發動兇悍的進攻。金人發動三路攻勢,勢如破竹。金將婁室連陷同州、華州,破潼關,直入陝州。另一名金國大將銀術可攻陷鄧州後,分兵陸續攻陷襄陽、均、房、唐、陳、蔡、汝、鄭州及穎川府等地。

金人兵鋒又殺至開封,那麼,開封城能否頂住金兵的雷霆一擊呢?

由於趙構懼怕金軍,所以即使開封還在他也不敢回去

完顏宗翰

由於開封乃是大宋故都,在軍事政治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若再次攻破開封,勢必能瓦解南宋軍民計程車氣。金兵統帥完顏宗翰與完顏宗弼兩路人馬進逼開封,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當金兵前鋒離開封越來越近時,宗澤仍然不慌不亂。當時宗澤正與客下圍棋,忽接到金兵來犯的情報,屬僚皆驚,獨宗澤神色自若,不動聲色地說:“何事張皇,劉衍等在外必能禦敵。”原來老將軍早有部署,他派部將劉衍、劉達各率一支軍隊牽制敵勢,又精選數千騎兵作為機動部隊,繞道敵後,截敵歸路。金兵前鋒部隊在幾路宋軍的夾擊下,大敗而還。

在開封外圍戰中,金兵的進展很不順利。

金兵以將近兩萬人之眾攻入滑州,宗澤部將張撝在與敵兵力懸殊之下,拒絕撤退,他慨然道:“避而偷生,何面目見宗公。”遂以寡擊眾,力戰而死。宗澤得悉後,急遣部將王宣前往支援,王宣擊敗金兵,金人放棄滑州逃走。

由於趙構懼怕金軍,所以即使開封還在他也不敢回去

完顏宗弼

由於連遭敗績,完顏宗翰、完顏宗弼只能望城興嘆,夾攻開封的計劃也不了了之。在宗澤堅強的防禦下,開封城巍然屹立。

宗澤連上二十四表,懇請高宗還都開封

在宗澤看來,要重振士氣,收拾人心,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宋高宗回到開封城。以開封“八方風雨會中州”的戰略地位,虎視中原、鷹揚牧野,以此作為收復兩河的橋頭堡,在軍事上與政治上都有重要意義。

在留守東京的一年時間裡,宗澤鍥而不捨地上書宋高宗,要求移駕開封,領導對金戰爭。金兵對開封的挑戰已遭挫折,皇帝還在擔心什麼呢?老將宗澤的拳拳愛國之心,可以感動上蒼矣,但卻絲毫也沒能打動宋高宗。宗澤一連上了二十四道奏疏,請求皇帝迴鑾開封,但是這些奏疏石沉大海。

宗澤不僅僅是單純防禦,而是積極策劃反攻,為渡河解放河東、河北做努力。他派人前往兩河各山寨、水寨,與抗金義軍首領聯絡,相約只要南宋大軍渡河作戰,各路義軍將展開軍事行動,牽制金兵,配合王師作戰。在部署完畢後,宗澤再度上疏皇帝,提出在建炎二年(1128年)六月渡河北上、收復失地的計劃,並強烈要求高宗皇帝回到開封,指揮北伐戰爭。

但宗澤的幻想又一次破滅了。

由於趙構懼怕金軍,所以即使開封還在他也不敢回去

趙構

執掌朝中大權的黃潛善、汪伯彥乃是兩個佞臣,非但不支援宗澤的北伐計劃,還百般阻撓。宋高宗原本就畏懼與金人開戰,又聽得兩位佞臣的胡言亂語,不消說對宗澤的北伐計劃置之不理。至於還都開封他更是沒半點興趣。

國難當頭,而朝廷居然沒有進取之心,偏安一隅,苟且偷生,醉生夢死。老將宗澤憂憤成疾,身心俱疲,終於背疽發作,一病不起。在宗澤臨死前,最後說的一句話是:“過河!過河!過河!”可是趙構別說過河北伐,他連開封城都不願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