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自比周公輔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宦官專擅,早有端倪

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作者:史遇春

明朝之壞,壞於宦官。

這是一部人堅定不移的認知。

這一認知,正不正確,仔細思索起來,似乎也有那麼一點點道理;

這一認知,正不正確,嚴格檢視下去,確實存在很多顯見的漏洞。

關於歷史,很多事情,也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辨證清楚的,一切,暫且留給聰明的讀者去考索求證吧。

這裡,來說點具體的。

本篇來講明代的一位宦官。

這位宦官,不是別人,他就是王振。

話說,王振得勢的時候,他是非常地驕橫。

當時,大明王朝的公卿們,都會前往王振的門前,向他俯首下拜。

當時,就連高高在上的天子,在稱呼王振的時候,都要尊其一聲“先生”。

如此看來:

(一)王振其人的惡、王振的不被正面看待,最主要的,還是他的驕橫;至於說,因為宦官的身份而被貶斥,那還算是次要因素。

(二)王振的惡,在於他玩弄權力。

(三)王振的惡,在於他為大明王朝後來的宦官專擅做了榜樣。

自比周公輔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宦官專擅,早有端倪

三殿剛建成的時候,朝廷為表示慶賀,曾大宴百官。

關於三殿,《明史》卷三百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中有:

“正統時,重建三殿,治楊村河,並有功。”

可見,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時期,確有修建三殿之事。

那時,朝廷賜宴百官,按照以往的慣例,宦官即使非常被皇帝恩寵,他們也是不能參加外廷筵宴的。

可是,此次皇帝賜宴百官時,他始終放心不下王振。於是,他便派人,前去看望“王先生”。

使者見到王振的時候,他正勃然大怒。

見到皇帝派來的使者之後,王振怒氣衝衝地說道:

“我之與皇帝,可比之周公輔佐成王!難道百官賜宴,獨獨就不能有我的一席之地嗎?”

使者回去之後,把王振的原話稟告皇帝。

因為王振的話,皇帝皺起了眉頭,他甚至還有些侷促不安。

於是,皇帝命令大開東華門的中門,請王振從中門入內。

王振問傳旨的人,為什麼要從東華門入內,使者回答說是:

“這是聖上的旨意,請您從東華門入內。”

這麼高的禮遇,王振自己都有點不可思議,口中說道:

“難道這樣也可以嗎?”

等到王振到達東華門外的時候,遠遠就看見中門大開,百官都在門前下拜等候。

這麼大的場面,王振無法不十分愉悅!

自比周公輔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宦官專擅,早有端倪

細究起來,王振所表現的專擅,其實,並非偶然,而是其來有自。

最初,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之後,嚴禁宦官參與政事。明太祖洪武時期(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的宦官,其主要的職責,不過就是看守宮中的門戶、傳達口信、灑水掃地、差遣使喚而已。這一時期,宦官都是默默無聞,沒有名聲的。

明成祖(朱棣)永樂(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中,皇帝對宦官已有所重視。這大約和朱棣奪取皇權的經歷有關。這一時期,馬雲、孟驥等宦官,在朝廷內外,已經多少有些名氣了。但是,他們還不至於明目張膽地參與到政事當中來。

不過,從《明史》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馬雲已很有些地位了。

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駕崩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

當年,朱棣死在半道,在其後事的處理中,馬雲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據《明史》卷七·本紀第七》成祖三》載:

“辛卯,崩,年六十有五。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熔錫為椑以斂,載以龍舉,所至朝夕上膳如常儀。”

宦官孟驥,其人不詳。

關於孟驥,見於資料者,如下:

明人黃佐所撰之《翰林記》卷十五《扈從》下有:

“(永樂)二十年二月,上北征,惟幼孜與侍讀王英扈從,賜鞍馬鈔幣。至闊欒兒海,五月遂還。英嘗奏事,上喜,謂曰:‘秀才是二十八人讀書者,朕需爾為用,正好宣力,勿憚勞苦,今凡軍中一切動靜或謡言之類,爾有所聞,即來奏。’又諭太監孟驥曰;‘秀才有事,即令入見,毋沮。’”

由此可見,孟驥為朱棣貼身太監,曾隨他北征。

《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之二十

宣德元年(公元1426)農曆八月,朱高煦反,其中有載:

“遣太監孟驥、陳蕪馳奏皇太后。”

依此可見,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時,太監孟驥仍隨侍皇帝。

明成祖永樂時期,雖然對宦官有所委任和寄託,但是,宦官一旦犯事,都會處於極刑。

這一時期,對待宦官,還是極其嚴厲的。

自比周公輔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宦官專擅,早有端倪

明宣宗宣德(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朝,宦官王瑾、劉永成等人,因為受到皇帝的寵信,他們已經開始參與到政事當中來了。

王瑾、劉永成(資料欠缺,從僅有資料判斷,他們主要參與軍事)等人的參與政事,還是比較輕微的、程度較淺的,遠遠沒有達到專掌政柄、制定政令的地步。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範弘傳》下附有《王瑾傳》。

關於王瑾,可簡介如下。

王瑾,初名陳蕪(上文所引明宣宗實錄中,曾及“陳蕪”,即其人。)。明宣宗還是皇太孫的時候,王瑾朝夕在其左右供職。等到明宣宗即位以後,賜其姓名為王瑾。王瑾曾跟隨明宣宗征討漢王朱高煦。回來之後,王瑾就參與處理四方的兵事,曾被賞賚,累積鉅萬。他多次被賜予銀記(銀質印章),文“忠肝義膽”、“金貂貴客”、“忠誠自勵”、“心跡雙清。”等。他還曾被賜予兩名宮人(宮女),並給他的養子王椿賜予官職。

明宣宗時,雖然宦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政事,但是,當時對宦官的管制,還是嚴厲的。

這一時期,宦官袁琦命令阮巨隊等偷偷出外採辦物事。後來,事情被發覺,袁琦被磔死(酷刑),阮巨隊等全部處斬。

這一時期,宦官裴可烈等所為不法,立即被誅殺。

就因為這樣,所以,此時的宦官還不敢放肆。

自比周公輔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宦官專擅,早有端倪

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公元1436年~公元1449年)即位時,年僅九歲。

王振狡黠,能得皇帝的歡心。於是,他便被破格提拔,執掌司禮監。

王振用事之後,他誘導皇帝,要用重典酷刑統馭官員,說是可以防止大臣對皇帝的欺瞞矇蔽。於是,大臣被治罪下大獄的絡繹不絕。這樣,王振得以進行權力交易。

最初,太皇太后(誠孝昭皇后張氏、明仁宗朱高熾元配)賢德,政事還是由內閣處理的。此時的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人,都是幾朝元老。因為忌憚老臣,所以,王振還不敢逞勢。

後來,情勢漸變:

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崩逝;

此前,楊榮已先辭世;

楊士奇因其子楊稷論死,不出;

楊溥年老多病;

新進閣臣馬愉、曹鼐權勢比較輕;

這樣,王振便飛揚跋扈、無法無天了。

於是,從王振開始,大明王朝的制度和規矩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此以後,天子身居在深宮大內,不再與外廷群臣相接、不再議政。

從此以後,宦官的勢焰燻蒸。朝廷的公卿都要到宦官的門前下拜,向掌握權力的宦官低頭。

從此以後,就連天子,也要稱宦官為“先生”。

從此以後,宦官參加外廷的筵宴,還要從中門出入。

真真可嘆啊!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王振傳》,可參看。

本文框架,依照明人王鏊《王文恪公筆記》中《王振》一節。

(全文結束)

自比周公輔成王,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宦官專擅,早有端倪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