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隨著電視劇《清平樂》的火爆熱播,由江疏影飾演,被韓琦稱為“貌醜不至惑君”的曹丹姝,在劇中的戲份也逐漸展開,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與熱議。

那麼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曹丹姝這個人,她的經歷與生平與電視劇中的演繹是不是一樣?在此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所知的的歷史真相呢?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01 因緣際會,冊立為後

曹丹姝的歷史原型,是宋仁宗趙楨第二任皇后曹氏,她出身於宋朝著名的豪門世家——真定曹氏,是北宋開國元勳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關於她的名字,各種史料都沒有記載,丹姝之名,可能是為電視劇的方便。《宋史》中記為“慈聖光獻皇后”,是以她的諡號相稱了。

曹皇后的入宮,是緣於仁宗第一任皇后郭氏的被廢。郭皇后是在劉太后堅持下,被冊立為皇后的,並不符合仁宗心願。加上她生性魯莽,嫉妒心重又姿色平平,故而很不得仁宗歡心。劉太后去世後,仁宗對她更加疏遠,經常很長時間都不與她相見。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仁宗當時有兩個受寵幸的美人,一個是尚氏,另一個是楊氏。郭皇后對她們常懷嫉妒之心,經常去找她們的麻煩,並且屢次和她們發生衝突。有一天,三人同在仁宗跟前侍奉,尚氏恃寵而驕,口無遮攔,當著郭皇后的面向仁宗抱怨皇后。

郭皇后聽了勃然大怒,衝上前去想打尚美人的耳光,仁宗忙上前親自救護尚氏,郭皇后收手不及,一下打到了仁宗的脖子。

仁宗大怒,不顧范仲淹等大臣們的反對,執意於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將郭皇后廢為淨妃,並責令她出家,賜號“玉京衝妙仙師”,居於長寧宮。此事過後很長一段時間,仁宗依然餘怒未息,受此影響,尚、楊二人也於次年被相繼廢黜。這一場宮斗的結果,是三敗俱傷,並沒有什麼勝利者。

曹皇后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被選入宮中,並於景祐元年(1034年)又被章惠楊太后選中,被冊立為皇后。考慮到她的家族背景,可以得出一個很確定結論——這又是一場政治上的聯姻,仁宗對她照樣也是沒有什麼感情的。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02 謙淡沖和,寬容內斂

曹皇后出身望族,心境淡泊,《宋史》說她曾在宮中親自種植穀物,並領著宮人內侍養蠶紡絲,過著平淡的生活。她自幼熟讀詩書,練就了一筆漂亮的書法,尤其擅長寫“飛白書”。良好的教育背景,提升了她的眼光和境界,讓她比其它妃嬪們顯得更有教養。被冊立為皇后之後,她並不象郭皇后那樣斤斤計較於皇帝的榮寵,而是謙淡沖和,寬容內斂。

有一次,張貴妃仗著皇帝的寵幸,不甘居於皇后之下,竟然向仁宗提出要用皇后儀仗出遊。仁宗讓她自己去借,曹皇后得知後,對於這種明顯僭越行為,並沒有表現出不悅,反而馬上答應了她。張貴妃非常高興,跑去告訴宋仁宗,反倒是仁宗制止了她,對她說:“國家自有禮制,你這樣明目張膽地打著皇后儀仗出去,大臣們是不會答應的!”張貴妃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放棄了這樣的想法。

曹皇后全力輔佐仁宗皇帝,做好皇后份內的事,從不參與後宮的爭鬥,遇到爭端,總是主動退讓,因此,在宮中獲得了極好的口碑和聲譽。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03 心思縝密,臨事果斷

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的閏月恰好在正月,當年就有了兩個正月十五元夕節。第一個元夕過後,宋仁宗準備在閏正月的十五再張燈結綵辦一次燈會。曹皇后得知後,以靡費和無法保證安全為由勸阻仁宗取消了這次燈會。

過了三天,有幾名衛士發動叛亂,他們趁夜黑穿越前殿,直奔仁宗寢宮而來。當時曹皇后正在侍奉仁宗,仁宗想出去逃跑,被曹皇后抱住全力勸阻,仁宗聽從勸告,沒有出去。叛亂時,內外情況不明,貿然出去,萬一遇到叛軍,後果不堪設想。曹皇后的思慮周到,做法堪稱明智。

曹皇后隨即命令關閉了寢宮的殿門,並迅速派人傳召負責宮廷禁衛的都知王守忠,讓他儘快前來平叛。這時叛亂的衛士擊傷一名侍女,侍女大聲驚叫,聲音傳到寢宮。有內侍假意來稟報說是乳媼在毆打小宮女,曹皇后厲聲訓斥他道:“叛賊就在旁邊殺人,你們還敢這樣胡說!”

她預料到叛軍一定會放火,就派內侍宦官端著水盒悄悄跟在叛軍身後。叛軍果然用火把點燃了門簾,待他們走後,悄悄跟在後面的宦官,馬上用水澆滅了火種,讓叛軍焚燒宮殿的想法未能得逞。

當晚曹皇后每派出一人出去辦事前,都要親手剪下他的頭髮,告訴他們說:“明天就以頭髮作為憑據來論功行賞。”因此,人人爭先效力,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了。

發生叛亂時,內外情況不明,貿然出去,萬一遇到叛軍,後果不堪設想。曹皇后思慮周到,勸阻仁宗外逃的做法堪稱明智。另外,在整個事件的處置中,曹皇后心思縝密,堅決果斷,表現出了超人的鎮定及非凡的統御力和判斷力。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04 不被認可,倍受猜疑

叛亂平息後,寢宮內一名宮女與叛軍私通,按律應該處死,宮女找到深受仁宗寵幸的張貴妃替她求情。仁宗答應了張貴妃的請求,赦免了那名宮女的死罪。曹皇后得知後,穿著正式朝服去見仁宗,要求按律處置,並說:“不這樣的話,就沒辦法整肅宮掖了!”。仁宗讓她坐下說話,曹皇后堅持不肯,要求仁宗儘快下令。這樣僵持了一會,仁宗被迫應允,馬上處死了那名宮女。

不過這件事也激起了仁宗的猜疑,仁宗懷疑這是她為了邀功,自導自演出的一幕鬧劇。態度開始急轉直下,對她變得極度不信任。按《宋人軼事彙編》記載,仁宗曾對宰相說:“我在宮中,左右都是皇后的黨羽!”。另一次又對宰相梁適說:“我想廢黜皇后怎麼樣?”梁適說:“市井小民都不會輕易休棄自己的妻子,陛下是萬乘之主,廢黜皇后這樣的事怎麼能連做兩次呢?”。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後來,仁宗心情稍好了一點,有一次閒聊時告訴曹皇后說:“我曾想過要廢黜你,幸虧梁適進諫,你才倖免於難!”。曹皇后心裡非常感激梁適,梁適去世後,曹皇后曾花費五百萬錢做法事為梁適祈福,仁宗見了過問此事,曹皇后據實以告,仁宗長聲嘆息,卻並未阻止。曹皇后於是每年都做此法事,引為定例,直到她去世後才停止。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仁宗得病,神志有些錯亂,恍惚中竟然覺得曹皇后會謀害他,於是就在宮中叫喊:“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張茂則是負責服侍仁宗宦官,聽聞後嚇得想去自殺,被人救下,曹皇后從此也不敢再到仁宗跟前去伺候他了。

仁宗對曹皇后的不滿,其實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於兩人的結合是出於政治婚姻,並無感情基礎。加上仁宗就感情而言,更加親近貴妃張氏,並不喜歡曹皇后,因此,不管曹皇后如何表現,在仁宗眼中,總有不是之處,這也是曹皇后的悲哀。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05 慈愛賢德,得享天倫

仁宗以無嗣的緣故,將年方四歲的英宗趙曙接入宮中撫養,立為皇子。曹皇后對他視為己出,盡心撫育,對他非常慈愛。仁宗暴病身亡後,曹皇后和大臣們扶持趙曙繼位,史稱宋英宗。英宗登位後,尊奉曹皇后為皇太后。

英宗有一次得了重病,不能處理政務,為防備大權旁落,便請求太后幫忙處理政務。太后答應了英宗的請求,來到東門小殿垂簾聽政。因為她熟悉五經及史書,聽政中多以經史中的道理來判斷是非,故而很少犯錯。聽政期間她嚴格約束自己的孃家曹氏和自己身邊的臣僕,不讓他們肆意妄為,因此,朝廷上下政治環境秩序井然,沒有出什麼大的亂子。到了夏天,太后馬上下令歸政英宗,並無絲毫貪戀權勢的想法。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後來,英宗病逝,他的兒子趙頊繼承帝位,史稱宋神宗,曹皇后也成為太皇太后。宋神宗對祖母非常孝順,只要能逗祖母高興的事都全力去做。每次陪祖母出去遊玩,都主動去扶掖保護,非常盡心。他將太皇太后所居的宮殿名改為“慶壽宮”,表達了他希望祖母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太皇太后也對神宗非常慈愛,每次上朝時間晚了都會在屏風後守望等待,並經常親手做一些菜餚給神宗品嚐。

太皇太后還救過大文學家、大詩人蘇東坡。元豐二年冬,太皇太后得了水疾,牽延不愈,神宗衣不解帶,在她身邊侍候,憂心如焚。此時蘇東坡因為做詩獲罪,已被關入死牢。

太皇太后聽說此事後,她強撐病體對神宗說:“我記得當時仁宗皇帝在蘇軾和蘇轍兄弟二人考中進士時,高興地說:‘我為子孫得到了兩個宰相!’,現在聽說蘇軾因為做詩的緣故被關進了死牢,是不是有仇人中傷他啊!何況做詩是很小的罪過,我病已經很重了,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死去,不要因為冤殺大臣而得罪上天,你好好考慮一下吧!”神宗聽說後悲傷莫名,痛哭流涕,蘇東坡因此被赦免。

雖然神宗全力施救,想挽回她的性命,便限於當時醫療條件,太皇太后終於還是溘然而逝,終年六十四歲。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06 結語

曹皇后走完她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她因為宮鬥獲益而被冊立為皇后,在位期間謙淡沖和,寬容內斂,慈愛賢德。臨大事又不乏果敢勇決,正是這些優點保證了她在中宮中的地位穩固,數十年而不衰。由於政治婚姻的牽累,雖然她全心全意想輔佐支援丈夫,卻沒有得到丈夫憐愛,這也是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哀。但好在到了晚年,她慈愛賢德,受人尊敬,母子相互扶持,孫兒又非常孝順,得享天倫之樂,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曹丹姝因宮鬥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蘇軾於危難中,卻一生無兒無女

另外,按照傳世的曹皇后的畫像,她長相雖稱不上傾國傾城,絕代風華,也自清秀可人,史料中也沒有她相貌醜陋的相關的記載。所謂“貌醜不至惑君”之語,應是電視劇為展開劇情而進行的藝術創作,姑妄聽之即可,當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