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Ⅱ。諸侯崛起,競相稱霸。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

【學習目標】

1、瞭解春秋時期經濟發展及王室衰微的表現;

2、識記春秋時期的主要霸主並探究春秋爭霸的影響。

春秋爭霸的影響

【學習重難點】

重點:

1.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

2.周王室的衰微。

3.春秋諸侯爭霸的影響。

春秋諸侯爭霸的影響。

難點:

【課前知識儲備】

1、平王東遷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2、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

春秋和戰國時間段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編訂的編年體史書《春秋》而得名。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漢劉向整理校訂《戰國策》一書而得名。

【課程講解】

1、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勞動工具改進

春秋戰國的鐵農具,大多數是在木器上套一層特製的鋒刃。古書記載,春秋時期,人們已經用鐵農具來耕種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蘇等地的春秋墓葬中,發掘出一批鐵農具。《管子》記載:春秋時齊國已經用鐵農具耕種土地。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耕作方法改進

《國語》中記載,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晉國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鐵製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併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誌。它把中國的物質文明由青銅時代推進到鐵器時代。

手工業: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製作等都有所發展。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春秋蓮鶴方壺(河南讀者必看)

春秋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商業: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金屬貨幣圖

這一時期貨幣的最大特點是貨幣鑄造的種類繁多,幣制混亂。由於當時周王朝的勢力漸弱,列國均各自為政,經濟也自成體系,所以各國自行鑄造貨幣,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幣制和多幣型長期共存並用的特殊局面。

2、王室衰微

原因: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被迫遷都到洛邑後的周王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面臨著怎樣的困境?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而周平王東遷都城後,統治範圍大減,直接管轄地區僅在洛邑一帶,國庫虧空。這樣慢慢諸侯國的經濟實力,已經超越周王室,逐漸不再聽從周王室的管理。

表現:

Ⅲ。周王室勢力大減

根本原因

春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諸侯爭霸

背景:

周王室衰落;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諸侯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人口和支配別國的權力展開的鬥爭。

?經過:

齊桓公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春秋五霸

關於“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現過8種說法, 但中學歷史教科書通常用的都是《史記》或《荀子》的版:《史記》的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而《荀子·王霸》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中學歷史教科書兼顧兩種說法。

但首位霸主齊桓公,各版本都有涉及,我們看看齊桓公為什麼會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齊桓公,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經濟上:齊國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政治上: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軍事上: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外交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這一切奠定他成為春秋時期的首位霸主。

春秋爭霸的實質

奴隸主的掠奪戰爭。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有800諸侯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而到戰國初期只有十幾個諸侯國了。春秋時期的大國爭霸,使得戰事不斷,中原地區的諸侯國幾乎都捲入了戰爭。如鄭國遭受戰禍70多次,宋國也有40多次。

消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積極影響:客觀上有利於實現區域性的區域性統一,促進各民族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

【課本問題解答】

1、材料研讀

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諸侯之長。想一想,春秋時期諸侯取代周王室操縱了國家政治,使得整個國家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國家處於分裂割據狀態。

2、問題思考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

春秋時期的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客觀上促進了各民族間的民族融合,國家出現了走向統一的趨勢。

3、課後活動

(1)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諸侯勢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瓦解,這裡主要反映了西周禮樂制度的破壞。

(2)小故事會略

【拓展延伸】

1、《孟子·盡心下》雲:“春秋無義戰”,認為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是沒有道義的戰爭。你認為春秋爭霸有何影響?

“春秋無義戰”,這種觀點沒有擺脫以周天子為正統的立場,是不全面的。爭霸者打著周天子的旗號,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在相當程度上,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混戰。春秋時期的戰爭,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客觀上促進了各民族間的民族融合,有利於實現區域性統一。

2、人類生產工具進步簡表。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3、春秋時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點

有成就宏圖霸業的雄心壯志;

重用人才;

重視改革內政和發展生產,增強國力;

能運用正確的謀略,取得政治上、軍事上的優勢;

他們的爭霸戰爭都給人民帶來了災難,但又在客觀上有利於民族融合和國家走向統一。

4、春秋諸侯爭霸中為什麼用“尊王攘夷”為口號?

所謂“尊王”,就是擁護周王室;“攘夷”指當時我國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國爭戰之機內侵,對各國造成嚴重威脅,領頭伐夷就能得到各國的擁戴。

課堂小結

七年級上冊歷史《動盪的春秋時期》知識點+練習題

【達標檢測】

1.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這反映了牛耕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作用開始於( ? ? ?)

A.

B.

C.

D.

2。我國春秋時期,農業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鐵農具的應用

B.牛耕的推廣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屬貨幣的流通

3.據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只有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 )

A.魯國定期向周天子納貢

B.魯國國君很傲慢

C.諸侯之間來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4。下列哪一位諸侯國的國君打著“尊天子,攘四夷”旗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

A.晉文公

B.秦穆公

C.楚莊王

D.齊桓公

5.對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所造成的社會後果敘述正確的是(?? )

戰爭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災難戰後出現了一些較大的諸侯國中原各族與周邊少數民族出現大規模的民族交融周天子坐收漁利,權力漸大

參考答案

1——5:ADDDA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