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殘存的《析津志》(圖)

李琨

殘存的《析津志》(圖)

一部殘書,有時候就像一座城市的遺蹟,當人們在尋找它,面對它的時候,會發現它的殘缺,是歷史留給我們另一種美感。《析津府輯佚》是一部元末人記述元大都的書所留下的部分文字,從這些殘留在後人著作中的部分文字中,我們彷彿才能夠看出一些當年元大都時期,乃至和、金中時期北京地區的一些有關官署、水道、坊巷、廟宇、古蹟、風俗等的難得資料。《析津志》原書是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專寫北京地方史地的著作。析津,古代的時候屬於古薊州的地域,唐代的時候這裡叫幽州。

五代時成為遼的屬地。遼太宗將幽州升級為南京,又叫燕京。遼聖宗開泰元年(1012),取古代人以星土辨分野的辦法,以燕為析木之津,所以改南京為“析津府”(治所在北京城西南)。析津這個名字雖然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沒有人為它寫一部志書,直到元朝的末年,才有一個叫熊夢祥的人因為在北京做官,對元朝時的北京有切身的瞭解,才為已經廢而不用的析津府寫了一部書,名字叫《析津志典》,又叫《析津府志》。此書的亡佚大約是在明末,20世紀80年代原北京圖書館善本書室將其佚文輯出成書,《析津府志》的輯佚工作前前後後用了50年的時間,20世紀30年代,當時管理四庫全書的陳恩惠將《永樂大典》的輯佚工作列入善本組的工作計劃,這項工作由當時善本組組長趙萬里主持,用了六年的時間,他們輯出了一批佚書,這其中就包括《析津志輯稿》。到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析津志輯佚》,共計出文字將近10萬左右。30年代所輯出的文字約佔輯佚本百分之五十多一點,後來輯出的文字佔百分之五十弱。這個輯佚本的資料來源大致有四個方面,著名版本學家李致忠先生在其為《析津志輯佚》所寫的“整理說明”中對此作了十分詳盡的介紹。它主要來自於四個方面,第一來自於原北京圖書館館藏的二百部《永樂大典》,以及中華書局影印本《永樂大典》。第二來自於《日下舊聞考》,當年朱彝尊從《永樂大典》中輯出許多《析津志》的文字,那時候的《永樂大典》雖然也已經不全了,但是朱彝尊畢竟還是可以面對數千冊的大典殘卷,朱彝尊為我們保留下來的文字顯得十分珍貴。第三來自於一部叫做《憲臺通紀》的書。第四來自於明朝初年的順天府志輯稿,此稿原由著名版本學家孫殿起所得,後來入藏原北京圖書館。前不久我還在網上見到了一條帖子,指出《析津志輯佚》漏收的文字。其實佚書的最大價值,不是一勞永逸的把亡佚的文字全部輯齊,而在於不斷有所發現。熊夢祥既非著名文人,也不是著名官吏,像他這樣的文人,一般情況下是很難進入正史的。也正是因為歷史上存在著像熊夢祥這樣的一大批文人,歷史有時候才會讓我們覺得很可愛。熊夢祥《元史》無傳,甚至就連他生活的時間也都只能是一個大概齊,約在1368年前後在世。這就夠了,不過他的書比他個人似乎幸運些,沒有向他這個人一樣被湮沒在茫茫的歷史海洋中。還是李致忠先生為我們找到了一些有關作者的文字,對咱們北京深有感情的熊夢祥,才稍稍有了一點身影。古人和今人一樣,也喜歡把當代或是前代的詩文結成選集,元人朗瑛的《草堂雅集》就是這樣一部元人選元詩的集子,光選詩還不行,還要對詩歌的作者有個簡短的介紹,這是古今的通例,就是這個通例,把這個有恩於北京歷史的文人,拯救了出來。清朝人也編了一部元人詩選,裡面也有熊夢祥的介紹文字,把這些零零星星記憶在文人筆墨中的資料綜合起來,大體可以知道熊夢祥,(有時候也寫作蒙祥),字自得,晚號松雪道人。富州(今江西豐城)人,曾任白鹿書院山長,任大都路(今北京地區)儒學提舉,又任崇文監丞。晚年隱居京西齋堂村。那麼這樣一部對於北京來說十分重要的圖書,到底編撰於何時,據輯佚者推測很有可能是在熊夢祥擔任崇文監丞之時或之後,丞這一職務在古代是個副職,崇文監丞屬於閒職,這對寫作《析津府志》來說則是個大好機會。元代崇文監是從藝文監改名而來,藝文監的職能是掌管內府圖書、譯作和出版。1340年,元至元六年改名“崇文監”,隸屬翰林國史院。熊夢祥擔任的就是這樣一個可以查閱大量內府以及罕見文獻資料的職務。從現在留存下來的文字來看,熊夢祥接觸到的有關北京山川名物風俗傳說資料,今天已經是很難一見了,有一些文字也只能藉助於《析津志輯佚》見個一鱗半爪。今天我們見到的這個輯佚本,只有262頁,區區一薄本。那麼熊夢祥的《析津志》到底有多少卷,明代正統年間編撰的《文淵閣書目》,以及成化年間編撰的《菉竹堂書目》中著錄此書為34冊,可見應該是一部大部頭。它的亡佚對於北京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圖書文獻散失的原因,今人曹書傑在其《中國古籍輯佚學論稿》中總結出了六條:一天災人禍;二被統治者列為禁燬的圖書;三雕版印刷之前全靠手抄,儲存下來極其不易;四雕版印刷出現之後,多種相近的圖書,往往僅有一種在社會上流傳,其他幾乎不行於世,象《析津志》這樣的關於北京歷史的書,後世多有編撰,而且還大量引用了其文字,使新書行而舊書亡;五大部頭書流傳不易;六有些書不在社會上流傳,只收藏於官府。就明代北京來說,其藏書超過歷代,僅明代開國60年間,就藏書43200冊,但在明代270多年的時間裡,這些圖書散亡慘重。北京文淵閣因疏於管理造成其所藏圖書多次散佚,倖存圖書僅十分之一。存於此的元代圖書,大多亡佚。北京古籍出版社的《析津志輯佚》,是目前可以見到的保留原書文字最多的本子。[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