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國博有本《魚鱗圖冊》為何能成為寶貝,因它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事件

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大國,隨著考古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很多有價值的古籍都被髮掘了出來。在國家博物館中有一本名字奇特的圖冊,它能在眾多文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寶,是因為它記錄了一個重要歷史事件。這個事件究竟是什麼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揭秘一下。

國博有本《魚鱗圖冊》為何能成為寶貝,因它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事件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這件寶貝名為《萬曆九年清丈魚鱗清冊》,相信部分各位讀者得知它的名字後,會認為它是一本關於“魚”的圖冊。但事實會是如此嗎?正確的答案是:錯了。在我國古代,田地畫在書上的形狀與魚鱗類似,所以,土地登記圖冊才會被稱為“魚鱗圖冊”。

在介紹 “魚鱗圖冊”前,我們先要提到一個人,他就是明朝中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我國史上最優秀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張居正是魚鱗圖冊的作者,他為何編寫魚鱗圖冊,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國博有本《魚鱗圖冊》為何能成為寶貝,因它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事件

洪武二十六年,全國共有土地850萬頃,看似十分龐大的畝數,背後卻暴露出一個大問題。在明朝時,皇親貴族有著至高無上的特權,不需繳納賦稅。於是,他們仗著手中的權利賄賂當地的官員,暗中進行土地兼併。

明朝中期,大批的土地已成為皇親國戚的私人物品,如嘉靖皇帝的四子在湖廣佔有良田數萬頃。我們再看明朝的百姓們,他們並沒有一技之長,無法外出打工,只能靠著耕種田地謀生。為了獲得土地的經營權,他們只能租用貴族的土地,上交高額的租金。豐收年,百姓會剩下一些糧食,要是災害頻發,百姓只能倒貼錢。

國博有本《魚鱗圖冊》為何能成為寶貝,因它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事件

長此以往,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統治者手中,農民為躲避徭役、賦稅只能背井離鄉,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民。國庫中的銀兩,主要來自於百姓的稅收,流民增多,銀子就收不上來,嚴重影響了國庫的收入。 當時明朝的農民生活貧困,社會矛盾激化,起義接連發生,內部動亂必將讓國家陷入危機。

隆慶六年,張居正上臺後,他極力反對奢華主義,面對土地強權,財政赤字等問題,張居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他獲得皇帝授權後,立即下令在全國各地區重新清丈土地,並將皇權貴族違規圈畫的土地全部清理。

國博有本《魚鱗圖冊》為何能成為寶貝,因它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事件

全國上下開始清丈活動後,張居正開始編制魚鱗圖冊,將裡面規定的內容逐步完善。如詳細地記錄每塊土地的編號、土地擁有者的姓名和畝數。緊接著,張居正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將各個地區的賦稅和勞役,平均分攤到實際佔有的土地上,減少無地百姓的壓力。

透過一些列土地改革後,張居正成功地解決了有產無稅的弊端,讓政府的收入有了保障,農民耕種率明顯上升。

國博有本《魚鱗圖冊》為何能成為寶貝,因它記錄著重要的歷史事件

“魚鱗圖冊”之所以珍貴,是因為他記錄了張居正進行的這次土地改革,為後人研究明朝土地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據。1582年,張居正去世後,“魚鱗圖冊”也隨著張居正的離開,而被其他土地政策取代。如今,“魚鱗圖冊”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中,它的價值你get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