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渭水之盟催生強大唐朝,為何澶淵之盟讓宋朝更加軟弱呢?

渭水之盟催生強大唐朝,為何澶淵之盟讓宋朝更加軟弱呢?

渭水之盟催生強大唐朝,為何澶淵之盟讓宋朝更加軟弱呢?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崇尚武功還是文治,君王是否只想偏安一隅,過個苟且的君王,對一個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對突厥的頡利、突利兩位大汗進攻長安,迫於無奈,採用疑兵的計策,退去敵人,最後結成和平同盟,渭水之盟。但李世民,武人出身,對突厥兵臨城下的大事,引以為恥,決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剷除這些蠻族,解除唐朝邊疆大患。

渭水之盟催生強大唐朝,為何澶淵之盟讓宋朝更加軟弱呢?

於是,李世民積極與突厥交流,發現他們並非鐵板一塊,便逐漸拉攏突利可汗,同時挑撥突厥內部的關係,最終突厥內亂,國力大衰。 而此時的唐朝,經過李世民的勵精圖治,國力大盛,隨後引兵大戰突厥,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最終,李世民一血渭水之盟的恥辱,成為天下四野尊稱得“可汗”。

而後世的宋真宗呢?可就太軟弱了,只想做個苟且的君王。 宋朝定下文治的國策,做文官比做當兵、當將軍要強太多。雖然如此一來,君王是容易控制老百姓,但國家軍事力量太弱了。而且時間久了,作為國家統治者的君王,也是柔弱不堪,只想得過且過。說白了,就是跪久了、舔久了,人也就變了,習慣跪舔別人,宋真宗就是個好例子。遼軍大舉進攻宋朝,丞相寇準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力主抗遼,讓宋真宗親征。

渭水之盟催生強大唐朝,為何澶淵之盟讓宋朝更加軟弱呢?

其實,宋真宗根本就不想去,自己只想在京師安逸的過著小日子,但耐不住寇準的請求,只好御駕親征。在寇準的大力支援下,宋軍大勝遼軍,隨後準備乘勝追擊,但宋真宗自認為遼軍太強,不要太得意了,看好就收,大家和議吧。 寇準十分不願意,執意力戰,但宋真宗這時候擺出了君王的樣子,逼迫寇準要和議。 無奈,最後寇準和遼國和議,達成檀淵之盟。本來這是宋朝贏了,最差也應該是個平等條約吧,但宋真宗也是跪習慣了 ,竟然同意向遼國供奉絲綢、歲幣,實在是一副奴才像啊,卻偏偏做了君王,實在是滅亡宋朝啊。

渭水之盟催生強大唐朝,為何澶淵之盟讓宋朝更加軟弱呢?

在簽了合約的宋真宗,就開心地走了,繼續去做這江南水鄉的國主了,接著求仙問道了。終其宋一朝,始終是文弱不堪,君王沒有骨氣,就連打勝仗了,還要跪著和別人和議,實在是丟臉,一個民族的勇氣、自豪感都被丟光了。 李世民和他的文武百官認為自己受到侮辱,勵精圖治,積累國力,積極備戰;而宋自上而下都覺得:啊!平安啦!又可以愉快玩耍啦!

渭水之盟催生強大唐朝,為何澶淵之盟讓宋朝更加軟弱呢?

渭水之盟發生於唐朝建國初期,國力彭勃之時,而李世民雄才大略,懂得隱忍積蓄國力之後一舉滅亡東實厥。而捐淵之盟發於宋真宗之時,君庸而臣暗,文官貪腐武將怕死非唐初君明臣賢,猛將如芸所能比擬 宋朝的地緣政治上天生有缺陷,幽雲十六州被石敬塘獻於遼成為宋國永遠的傷痛,也使其失去了抵禦外來族的屏障和進取的資本。再則遼國為大統一的國家,這與唐時的突厥的部落聯盟奠長民族也有很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