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紀錄片《曹雪芹和紅樓夢》是打了紅學家們的臉嗎?

四大名著裡面喜歡《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可惜《三國》只是演義,反不如《紅樓》就是演義,《紅樓夢》前半部分充滿了活力、夢想、張力,後半部分進入現實夢醒,大部分人喜歡甜食和生活中充滿歡樂,可是這些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

紀錄片《曹雪芹和紅樓夢》是打了紅學家們的臉嗎?

今天看到幾篇推薦的熱點文章,緣由是央視拍攝的《曹雪芹和紅樓夢》紀錄片,似乎裡面確認了紅樓夢都是曹雪芹一人完成的,後面只是高鶚做了一些修訂。

於是就有人跳出來嘲笑以往的紅學專家們,覺得他們自以為是,現在被啪啪打臉了,好像自己掙扎了很久的觀點終於得的證明了一樣出氣。

其實,這波跳出來的人,可能在紅學專家們面前也曾同樣評記過不同意見。

我沒有詳細看這部紀錄片,不方便做評價,但據我對很多記錄節目的理解,記錄節目裡面也會有不同的觀點、意見、猜疑,並不就是蓋棺定論,做了終極的判斷。

這些紅學家們也許有他們可笑之處,那麼最初那些贊成贊同包括懷疑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

紀錄片《曹雪芹和紅樓夢》是打了紅學家們的臉嗎?

紅學已經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學術體系,這個“圈子”的玩法似乎已經脫離了《紅樓夢》,又抽象出一個具體的《紅樓》,各有各存在的價值。

如果再來一部另外觀點的《紅樓夢》,是不是輿論的風向又變了呢?你關注的是輿論呢還是《紅樓夢》?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紅樓夢》,如果不是從《紅樓夢》中找到了熟悉的影子,恐怕也就不會喜歡上《紅樓夢》了,可是你的《紅樓夢》跟大家的有什麼關係呢?

被修改過的人和原生態的人,不管這個人只是換了身衣服還是改變了個髮型,都會改變我們的認知,如果改變的層次深一些,那麼我們認知的改變也會加深,即便同一個人,我們也會認為已經不是我們認可的那個人。

文學的東西我也這樣認為。曹雪芹寫完《紅樓夢》後,這個夢就已經不再是他自己的了。

那些喜歡在熱點上打臉的人,有時候要摸摸自己的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國學 文化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