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清明小長假

爸媽們有沒有煩惱

如何安排精力十足的娃?

小編推薦幾個

特別適合在清明節氣

進行的親子活動

和孩子一起

感受傳統文化

享受春日的美好吧

畫一張家族樹

清明節很多父母都帶著孩子一起掃墓、祭祖,回家後,不妨和孩子一起畫棵“家族樹”,一起“尋根”。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詢問家中的老人,比如問問爺爺“你的爸爸和媽媽分別叫什麼名字?”、“你的爸爸的爸爸、你的爸爸的媽媽分別叫什麼名字?”。老人們一定非常願意給孩子們講述過去的故事。

然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畫出自己家裡的“家族樹”。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當然,如果有家譜就更好了,爸媽可以帶著孩子去翻閱家譜,追溯家族歷史。當孩子翻著泛黃的家譜頁,一定能更好地瞭解“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幫助孩子塑造自我認知。

放風箏

風箏是中國的發明,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中國有句古話:“鳶者長壽”,意思就是說,經常放風箏的人壽命長。放風箏還對視力有好處,近距離、長時間用眼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放風箏時極目遠眺風箏的千姿百態,能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消除眼睛疲勞,達到保護和增強視力的目的。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風箏、放風箏,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吧。

盪鞦韆

盪鞦韆是我國古代清明節風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由於清明盪鞦韆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為鞦韆節,皇宮裡也安設鞦韆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古人說“打個鞦韆不腰疼”、“蕩個鞦韆活筋骨”,在陽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大好春光裡,快來和孩子一起盪鞦韆吧。

養蠶

養蠶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重要技藝,傳說種桑養蠶之法相傳源於黃帝的妻子嫘祖。關於蠶的詩詞很多,例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唐 · 李商隱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 宋 · 張俞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孩子們在家養蠶,安全、容易又便宜,還能漲知識。讓孩子觀察“昆蟲完全變態”的四個神奇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又能感受我國古老的養蠶風俗和歷史。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在蠶孵化的過程中,孩子能直觀看到生命是怎麼萌發的:黑粒不斷變大,變透明,最後一個新生命破殼而出。蠶吐絲時,孩子可以觀察蠶的頭部,是按“8”字形的軌跡擺動的。蠶的一生很短,但卻很神奇。因此“養蠶”一直風靡全國所有的幼兒園和小學。

賞花

柳樹抽芽了,春花盛開了。粉嫩嫩的櫻花,嬌豔豔的桃花……一朵朵的鮮花從盛開到飄落,浪漫多姿,有名的賞花點吸引了眾多愛花者,這時你和孩子讀上一首關於花的詩,一定更有意義。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海棠》

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

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燒高燭照紅妝。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挑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寒食夜》

崔道融

滿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獨貯望鄉情。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李花》

王安石

朝摘桃花紅破萼,

莫摘李花繁滿枝。

客心浩蕩東風急,

把酒看花能幾時。

帶娃玩出春天裡的"新高度"!

瞭解傳統文化

共享親子時光

和孩子一起

與春天來一個浪漫的約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