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穿越回宋朝,書中自有顏如玉,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人口已達到1億多人,耕地達到7。2億畝,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國庫收入為707000萬貫,最高達到10。6億貫文。按現在市場普通米價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購買力,即1文錢0。625元(宋時一貫錢為770文),一貫錢48881。625元。按熙寧十年國庫收入為707000萬貫文計,其時國庫收入約為8340000。24億RMB。

穿越回宋朝,書中自有顏如玉,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中國古代只有官員算是“國家公務員”,自秦漢官員工資就開始實行嚴格的“秩祿制度”。以宋朝的一品大員為例,即使沒有爵位,其月薪也能達到300至400貫,是漢代的10倍,是清代的6倍。這還不算官員本人的補貼,甚至是馬料等種類繁多的“恩蔭補貼”。以著名的青天包大人為例:月“料錢”(基本工資):120貫,計年薪1440貫;月“添支錢”和“餐錢”(補貼):18貫,計年薪216貫;春、冬兩季“衣賜”,每次發5匹綾、17匹絹、1匹羅、50兩綿。小計:年薪1656貫,此外每年還有10匹綾、34匹絹、2匹羅和100兩綿的實物收入。北宋糧食價格按照400文一石(約100斤),如按每斤糧食人民幣2。5元來計算,北宋的400文等於今天的25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一文銅錢摺合人民幣0。625元,每貫銅錢則摺合625元。所以,你自己可以算算包大人為什麼不貪財了吧,如此優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員很少有自願致仕(退休)的,甚至有人為此不惜大肆賄賂吏部改年齡,以達到繼續留任的目的。

穿越回宋朝,書中自有顏如玉,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宋代繼承並改良了唐朝的科舉制度,確立了一套相當完備的體制,在中國科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唐代每次錄取,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而已。到了宋朝,太祖時朝廷取士比較嚴格,每次錄取進士少則幾人,多者200多人,平均每次錄取近48人。以後錄取人數不斷增加,至徽宗時期,每次平均多達680多人。縱觀整個宋朝,總共開科一百一十八次,取二萬人數以上,人數之多,是歷代所沒有的。正是因為宋朝做官有這麼優厚的待遇,所以催生了一個宋朝的特有現象,即榜下捉婿。

穿越回宋朝,書中自有顏如玉,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從魏晉南北朝、隋至唐中期,由於門閥制度盛行,婚姻物件的選擇是有著嚴格的門第限制的。到唐中後期門開始衰落,經歷五代,到宋代,門第觀念已經淡薄。因為個人才能和錢財,而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則與宋代高度發展的經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宋朝考試取士為朝廷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科舉勝出者名利雙收待遇豐厚,致使人們把趕考走仕途作為人生奮鬥的終極目標,一旦金榜題名,那娶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燭”也就馬上接踵而至了。

穿越回宋朝,書中自有顏如玉,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但大宋官位畢竟有限,經不起天下人爭搶,只有佼佼者才有望勝出。所以大家只得臥薪嚐膽寒窗苦讀,“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詞。連宋真宗趙恆都在 詩中表達了這層意思:“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閨秀們便擠破頭爭當“官夫人”,於是出現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