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唐朝到元朝,中亞色目人來到中原為何都再也不願回去

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習慣了江南優越的自然環境,享受了富庶的物質生活,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文明。比如元末江浙行省丞相伯顏不花馳援信州時遭陳友諒圍困就道出了“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吾計之熟矣”之語,與母親道別時也自詡不孝子。

元代以前來到中國的色目人多為商人,無論從哪條絲綢之路東來,路上都要穿越大漠、荒原、雪山和沼澤。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時對絲綢之路的艱辛有頗多描述:

“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惟望骨聚、馬糞等漸進”;“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渧沾喉,口腹幹燋,幾將殞絕不復能進”。

從唐朝到元朝,中亞色目人來到中原為何都再也不願回去

除了自然環境的惡劣外,西起羅馬,東至長安,萬里之遙的商路上必須經過形形色色的大小邦國和部落,每過一處都要繳納一筆沉重的賦稅。更嚴重的是公元三世紀後,世界陷入混亂,絲綢之路上盜匪橫行,即便是到了蒙元時期,馬可波羅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強盜匪幫,所以絲綢在歐洲和黃金同價就不足為奇啦。

絲綢之路不太平,海上絲綢之路也同樣處處充滿風險。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的三大航線其實並不是貫通的。蘇伊士運河修建前,商隊仍然要冒險穿越沙漠。由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對抗,這條運河不斷被摧毀,又不斷被重建,直到19世紀末,法國人接管後才變得太平。

從唐朝到元朝,中亞色目人來到中原為何都再也不願回去

因為航海技術落後,從廣東出發在海上漂泊八個月,多次轉陸路才能到達馬六角海峽,期間經歷的兇險可想而知。到了宋朝,中國人發明的羅盤和水密艙大規模應用後,海上絲綢之路才逐漸繁盛起來,但從廣州到波斯往返一趟仍需兩年時間。

元朝時來中國的多為蒙古人簽發來的軍人和工匠。他們最初地位低下,但憑藉軍功不斷被重用,最終成為蒙古人統治中原的代理人。南宋時得益於長江的庇護,江南地區免遭戰爭塗炭,隨即成為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中心。江南在元朝的戰略地位不容小覷,大量色目官員、將領和軍隊因此被派到南方。

從唐朝到元朝,中亞色目人來到中原為何都再也不願回去

江浙地區本就又很多色目商人,在蒙元統治者的刻意引導性,江南地區集中了大量色目人尤其是杭州、南京地區都形成了色目人聚集區,因此又吸引了很多色目人主動南下。

從唐朝到元朝,中亞色目人來到中原為何都再也不願回去

手握大權的色目官員不僅接受了儒家文化倡導的忠孝思想,還成為書院、私學和義學的重要推動者。江南很多書院的山長(校長)都是色目人,而且還湧現出了薩都刺這樣的詩人。除此之外,江南的色目人還積極參與科舉考試:

“延祐初,詔舉進士三百人,會試春官五十人,或朔方、于闐、大食、康居諸土之士,鹹橐書橐筆,聯裳造庭而待於有司,於是可謂盛矣。”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