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古人如何侍奉父母 ?

節選自《群書治要・禮記》第七集

(全文共928個字,閱讀需3分)

這段話也比較長,我們一句一句地來看。

〖子事父母,雞初鳴。鹹盥漱。冠緌纓端。畢紳縉笏。〗

〔鹹〕就是皆的意思。

〔盥〕就是洗手。〔漱〕漱口。

這個“盥”,是專指洗手,古人的用詞非常的準確。

〔冠〕就是戴上帽子,攝冠。

〔緌〕就是纓上的裝飾。

“緌”冠帶結於頜下,這個是“纓”,所餘者下垂叫作“緌”,垂緌。結纓,這個“纓”就是帽纓。

〔端〕就是端服,玄端,士服也。“士服”,就是古代的一種黑色禮服,屬於士人的服飾,庶民穿的是深色禮服。

畢紳縉笏。〔畢〕就是蔽膝的意思,也就是古人圍於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護膝蓋,以葦為材料。古代的時候都是席地而坐,因此有蔽膝。

〔紳〕就是大帶的意思。

〔縉〕就是插上的意思。

〔笏〕竹製的長方形記事板,笏板。

這句話的意思就說:人子侍奉父母,雞叫頭遍時就應該起身洗手漱口,戴好帽子,垂下帽緌,結好帽纓,穿上正服,綁上蔽膝,繫好大帶,把笏插好。

〖左右佩用,以適父母、舅姑之所。〗

〔適〕就是去的意思,往的意思。

〔舅姑〕是公婆。

左右佩戴好日用的佩物。為什麼要帶上一些必佩的物品呢?“備尊者使令也”,以備長輩隨時差遣使用,然後才前往父母公婆的處所。

〖及所,下氣怡聲,問所欲而敬進之,柔色以溫之。〗

〔下氣〕就是聲氣低下。

〔怡〕怡聲這個怡,就是悅美的意思。

〔溫〕就是藉的意思。“溫,藉也,承尊者必和顔色也。”意思就說承奉父母、尊者必須和顏悅色。就如《禮記·祭義》中所說的:“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一個對父母有深愛的孝子,一定有和柔的語氣,有和柔語氣的,一定有歡愉的神色,有歡愉神色的,一定有溫婉的容貌。到了父母、公婆所居住的地方之後,和聲和氣,柔聲詢問父母、公婆喜歡吃什麼,恭恭敬敬地進奉給父母,和顏悅色地承事父母。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古人如何侍奉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