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演義》蜀漢滅亡之際,姜維手握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

“姜維是蜀漢中有名的大將,一生對蜀漢忠心耿耿,但他在蜀漢上下卻飽受爭議,尤其是在蜀漢存亡之際手握十萬大軍,劉禪卻出城投降了,其中到底是何故?我是原創作者歸去如清風,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

景元四年,魏國派司馬昭率兵攻打蜀漢,其中有一關鍵人物鍾會,他受司馬昭重用,封為三軍統帥。鍾會此人也頗具頭腦,在出徵前一方面令鄧艾率三萬兵馬牽制姜維,進攻甘松、沓中等地。另一方面,命令諸葛緒也率領同數兵馬走武街、橋頭等地,把姜維的後路斷了。鍾會自己帶領了十萬兵馬,從斜谷、駱谷進兵。這樣,三管齊發,姜維便無路可退。

《三國演義》蜀漢滅亡之際,姜維手握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

戰爭一觸即發,面對來勢洶洶的魏國軍馬,蜀漢以退為進、以守代攻,最初並沒有敗下陣。由於此前姜維多次敗在鍾會手下,於是鍾會便愈發輕敵,想要獨掌軍權,真正的統帥三軍。此時,有密報回覆說,司馬昭的另一個手下諸葛緒由於畏懼,不敢前進,以鍾會的心性,聽此訊息自然是恨鐵不成鋼的,便派人將諸葛緒押回了洛陽。這樣一來便為姜維減輕了一些負擔,姜維的敵人也還剩鍾會和鄧艾兩路大軍。姜維此前在諸葛亮手下當差,也學到了一些本事,所以儘管鍾會率十萬大軍也沒能把姜維拿下。隨著戰事的推進,姜維頗具謀略,據守劍閣很好的把鍾會的大軍牽制住了,因此魏軍也陷入了僵持的境地,一時停滯不前。

《三國演義》蜀漢滅亡之際,姜維手握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

就在姜維還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後方卻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後主劉禪投降了,據傳是被鄧艾偷襲導致的,蜀漢就此滅亡。這對一生效忠蜀漢的姜維來說,無疑是個噩耗。而且此時,姜維手中還掌握著十萬大軍,魏軍也是在劍閣停滯不前,鍾會正處於下風,戰事也還有可以翻盤的可能,並不是完全不能抵抗了,這種情況下,後主劉禪選擇投降實在令人費解。

《三國演義》蜀漢滅亡之際,姜維手握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

話已至此,大家此時肯定是充滿疑惑的,劉禪為什麼會出城投降呢?原來,此事和蜀漢的一名頗有威望的儒士譙周有關。在鄧艾大軍逼至成都之際,可想而知,蜀漢的朝野上下是一片恐慌,許多大臣們建議先找個地方避難,等前方軍隊戰事有個結果再做定論。而譙周卻堅定自己的意見,向魏國投降,而且他還向劉禪進言。其實,譙周是有私心的,譙周屬於益州派,即使劉禪投降了,他益州的財產也不會受到影響,即使換個君王也無關緊要。而且,譙周還揹負著叛國賊的罵名,當時在劉備稱帝后,劉璋投降,譙周率家族眾人也是毫無猶豫的便投靠了劉備,保全了自己的家業,由此可以看出,對於他來說,忠誠並不重要。

《三國演義》蜀漢滅亡之際,姜維手握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

眼看著鄧艾的大軍就要打進成都了,譙周定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於是趕緊向劉禪進言,還列舉了多個例子,證明此時投降的益處,後主劉禪略一思量,便帶領大臣出城投降了。蜀漢曾經也是一方霸主,卻因為一個儒士的進言便投降了,劉禪再昏庸,但在一國即將覆滅的情況下,也不至於這麼草率吧,此事怎麼看都還有蹊蹺的地方。

其實,劉禪在姜維交戰結果未定的情況下出城投降,並不只是因為聽信了譙周的讒言,而是因為另一個在蜀漢舉足輕重的人物——諸葛瞻。諸葛瞻是歷史上最有謀略的丞相——諸葛亮之子,因為其父的緣故,在蜀漢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在綿竹之戰中,諸葛瞻父子全部戰死沙場,從此屬於諸葛的神話破滅,百姓一度陷入了恐慌之中。民可載舟亦可覆舟,民心所向也影響著戰事的走向。此等情形,儘管蜀軍還有一戰之力,卻沒有了堅定的信念。劉禪其實並非表面上那麼昏庸,他深知民心與軍心極為重要,於是,在軍民兩心都已淪陷的情況下,只好選擇投降。

《三國演義》蜀漢滅亡之際,姜維手握十萬大軍,為何劉禪會投降!

姜維遠在劍閣牽制魏軍,儘管手握十萬大軍,卻並不能立即趕回成都救主。此時,姜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一方面魏軍對劍閣虎視眈眈,另一方面成都將破,這對一名將臣來說或許是最絕望的時候。姜維此人一生對蜀漢盡忠職守,卻飽受爭議。在劉備死後,蜀漢的國力大不如從前。好不容易修生養息了一段時間,姜維卻多次率兵征戰,將僅剩的一些國力掏空。雖然姜維此前受諸葛亮重用,但其在謀略上相較諸葛亮還差得遠,因此並不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們還要砸鍋賣鐵的供他征戰,自然是怨聲載道。

“小編認為,姜維此人雖膽識過人,但敗在對手太過強大,一身本事並沒有發揮太多。讀者您的看法是什麼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宣告: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本文由歸去如清風原創,歡迎關注期待與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