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因為《甄嬛傳》的緣故,很多人都誤會“年世蘭”是虛構的,實際上非也。不論是影視劇還是真實歷史,她的確都是雍正最愛的女人,因為漢人不能被追封成皇后的緣故,“年世蘭”年氏死後被追封為“敦肅皇貴妃”,距離皇后也只有一步之遙。

而且年氏是與雍正合葬於泰陵的,繼康熙與妃子合葬之後,雍正成為了第二個與妃子合葬的皇帝。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年氏的出身很高,兄長是年羹堯,雍正的國柱,而父親本身也是封疆大吏,年遐齡,康熙朝的二品湖光巡撫。在《甄嬛傳》中,年世蘭手段頗多,在後宮看似無所畏懼,其實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定的根據,因為出身高就意味著在後宮的地位高,年世蘭唯一的不足在於,她本身是個漢人。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給辦事靠譜的雍正封了和碩雍親王,而當時的親王是有藩邸的,剛剛好,年家所在的區域,是雍正的管轄權(僅僅是管轄,不是奴隸)。年遐齡在這個時候也退休回家了,於是為了加強了和老年家的關係,康熙讓老年和雍正聯姻,於是年氏就被選為雍正的側福晉。

雍正的福晉是烏拉那拉氏,在康熙三十年的時候就嫁給了還是皇子的胤禛,烏拉那拉氏也可以說是雍正最愛的女人,因為結合的時候尚且年幼,不過二十多年後,年氏的出現也追上了雍正對烏拉那拉氏的這份愛,而年氏作為漢人,烏拉那拉氏作為滿清貴族,她們之間必然有著矛盾和摩擦,這也是“年世蘭”勾心鬥角的人物形象的環境來源。

年世蘭的地位之高,讓人難以想象。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例如乾隆後來所說,當年雍正冊封年世蘭為貴妃的時候,讓大多數王公貴族向她行禮:

“從前皇考時冊封敦肅皇貴妃為貴妃,公主、王妃、命婦等俱曾行禮”

特別是後宮,從皇帝的女兒再到兒子們的老婆,再到命婦,全都要給她行禮,在理論上來說,本來就是漢人,其次還只是一個妃子的年世蘭連平時出去轉悠的機會都沒有,何德何能讓那麼多人對她行禮,靠的無非就是雍正的喜愛。

愛新覺羅家族是很典型的“政治愛情”家族。

何為“政治愛情”?那就是他們有一種天賦,對於政治聯姻不僅僅看作合作,而且是真的能全身心地愛上政治聯姻的物件,不像那些悽美愛情故事裡什麼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例如康熙,三任皇后都是很典型的政治聯姻,但是第一任青梅竹馬,第三任也是火速升為皇貴妃,僅因為前兩任皇后早逝了,康熙才不敢把佟佳氏立為皇后,實則也是皇后。

那麼年世蘭的家世背景呢?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首先年遐齡是康熙朝的封疆大吏,最重要的是,年羹堯也在康熙朝後期崛起,讓三十歲的年羹堯在一大波滿清貴族的環境中以漢人的身份脫穎而出,雍正即位,年羹堯可是幫了不小的忙。而雍正對此報答,就是百倍寵愛年世蘭,而且是真的寵愛,不亞於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寵愛。

年世蘭也給雍正生了兒子女兒,攏共三子一女,女兒則是雍正的皇四女,而三個兒子分別就是福宜、福惠、福沛,母憑子貴,給雍正誕下許多皇子的年世蘭自然是更受雍正喜愛了,可惜年世蘭一輩子就虧在了漢人的身份上,即便生下了三個孩子,也僅僅是貴妃之位。

雍正三年,年世蘭去世,雍正十分悲傷,也是這個時候,年羹堯離倒臺不遠了。

年羹堯從雍正二年起和雍正有了很大的矛盾,年羹堯仗著自己功勞高,而且妹妹又是皇帝最喜愛的人,尾巴都快要翹上天了,一次次的犯錯導致雍正對他失去耐心,但是年世蘭幾次出聲幫助,雍正才放過了年羹堯,等到年世蘭去世後,年羹堯很快也被雍正進行了處理。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年世蘭的逝世還引出了很多問題,例如雍正最喜愛的兒子就是和年世蘭所生的福惠,後來乾隆自己都說,當年雍正的確是最喜歡他的弟弟八阿哥福惠,可惜八阿哥也在8歲的時候去世了,雍正是難過到不行。痛苦之餘,雍正還拿他在世的哥哥胤祉來治罪發洩,因為在年世蘭去世和福惠去世的時候,這個哥哥沒有很難過的樣子,而且還有點開心。

年世蘭死後,雍正得以排除障礙,給她追封了皇貴妃。不過真正到二人合葬,則是到了乾隆二年,乾隆把年世蘭的梓宮移到了泰陵,讓年世蘭和雍正在地下世界作伴了。

而雍正的泰陵沒有被盜,和與不與年世蘭合葬沒有任何因果關係。

其實雍正的墓被盜與否,最危險的階段還是在清朝宣佈滅亡後,我國較為混亂的民國時期以及日本侵華時期。即便是帝國主義侵華,或者是太平天國的崛起,本質上對這些清朝皇帝的陵墓沒有致命威脅,因為清朝本身還有足夠的力量來守衛陵墓。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直到民國時期,這種不安的因素才開始顯現。

比如1928年,孫殿英就帶著手下的部隊盜竊了定東陵,除此之外,孫電影還順便光顧了乾隆的裕陵,並且還在乾隆的墓穴裡把乾隆的骸骨給扔在地上,此舉導致了當時的滿族權貴紛紛要求國民政府處置孫殿英,但最後此事不了了之。

當時間再過渡到新中國時期,自然有了新中國政府的保護,這些前朝皇帝的陵寢才沒有再被破壞,而且對一些壞的地方,還有不同程度的修繕。

結合當年的實際情況來說,其實清政府同意退位所和民國政府約定的優待協議中,就有著需要派守軍來保護皇陵的要求,雖然後來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協議很多也是等於沒有了,但是當年守過泰陵的守軍到底什麼時候離開,這倒是沒有記載,不過溥儀被趕出來的時間是1924年,這也意味著當年的國民守軍至少也在清朝滅亡後保護了泰陵十多年。

清朝沒有被盜的皇陵,實際上也僅有順治、嘉慶、道光還有雍正這四位皇帝的墓穴,其他都在戰亂年代被有記錄或者無記錄的盜賊傷過。其實雍正的泰陵當年也有過被“開啟”的危機,因為雍正的泰陵有一個兩米多深的盜墓洞,在很多學者看來,這說明了泰陵已經被盜了,不如直接開啟地宮,為文物事業多做一些貢獻。

雍正死後竟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為何從未被盜?

不過得益於一些較為謹慎的考古工作者,在1980年的時候,他們緩慢地觀察以及探測泰陵是否被盜的情況,發現其實也僅僅是挖到了兩米深而已,並沒有傷害地宮,正是因此,雍正的泰陵才沒有被開啟。

而雍正的泰陵,本身就是有著一個致命的“吸引點”,不是雍正和年世蘭的愛情故事,而是史學界存在的“金頭”之說。因為雍正真實的死因沒有公佈,據說也是刺客所為,而這個刺客也比較殘忍,刺殺了雍正後,把雍正的首級給拿走了,最後乾隆只能想辦法用一個“金頭”來代替下葬,這個傳說來自於當年的紫禁城。

但這也僅是屬於撲朔迷離的傳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