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39期 文/無常奉天玉)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三國演義》中提到,割據益州多年的劉璋,麾下有四大名將,即張任、泠苞、劉璝、鄧賢,他們被合稱為西川四將,聽起來好不威風。然而如果細讀演義,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之中,有一部分人的表現,並不出眾,例如泠苞兩度被魏延生擒,終被劉備斬殺;劉璝守雒城,站在城樓大罵,卻被部下張翼砍殺;鄧賢被老將黃忠一箭射殺,等等。如此看來,好像劉璋手下,並沒有什麼可用之才。然而《三國演義》僅僅是小說家言罷了,真實歷史上,劉璋部下另有四員名將,他們能力卓越且戰功赫赫,其中兩人還加入了劉備陣營,為蜀漢效力多年,這四個人分別是誰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盤點一下。

一、誓死不降的張任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在《三國演義》中表現不弱,最終卻被劉備兵馬擒殺的張任,在真實歷史上的表現,也不遜色。張任,字公義,是益州蜀郡人氏。《益部耆舊雜記》記載:“張任,蜀郡人,家世寒門。少有膽勇,有志節,仕州為從事。”也就是說,張任出身微末,是憑藉自己的能力,一點一點的拼搏,最終才成為川中名將的。然而因為史料的缺失,如今已經找不到能夠體現他作戰勇猛,或用兵如神的記載了,我們只能知道,他與劉璋之子劉循退守雒城的時候,曾抵禦了劉備大軍一年左右,而劉備的軍師龐統,也死在了這一戰中。不過,後來他還是兵敗雁橋,被劉備軍所擒。彼時劉備聽聞了他忠勇的名聲,想要讓士卒勸他歸降,他卻大喝:“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劉備無奈之下,只能將其斬殺,一代名將的生命就此畫上了句號,他的事蹟,也湮沒在了歷史長河中,無法追溯,實在令人唏噓。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二、下落不明的嚴顏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嚴顏,表字不詳,也是劉璋的部將之一,比起張任,關於他的史料則稍多。據記載,他頗有大局觀,當初劉璋打算請劉備入川,他就曾言,此舉相當於“獨坐窮山,放虎自衛”。除此之外,他也像張任一般,非常有氣節。當初張飛奉命入川,嚴顏是可以硬撼張飛的存在,是張飛使計才將其生擒,喝問道:“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雖然沒有破口大罵,卻也沒有諂媚,他與張飛“講道理”說:“是你們不義,侵佔我們益州,怎麼還好意思指責我們不投降呢?我們益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降將軍”。這一番話說得張飛面紅耳赤,無法反駁,只能大叫,讓屬下將嚴顏推出去斬首。這個時間,嚴顏又嘲諷道:“要殺便殺,你何必動怒呢?”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也許是被嚴顏的忠義所感動,也許是嚴顏的氣度讓他動容,張飛最終不但沒有斬殺嚴顏,還把嚴顏奉為了座上賓。只不過嚴顏有沒有接受,已不可考,畢竟自此之後,史料中再無關於他的記載。

三、成劉備舅兄的吳懿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吳懿,字子遠,是兗州陳留人氏,與張任和嚴顏同為劉璋部將的他,較之前兩者,少了幾分愚忠——他信奉的是,良臣擇主而事,因此被劉璋派去抵禦劉備的他,不但沒有拼死力戰,還選擇了歸降。而且他加入劉備陣營之後,還將自己寡居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從而成為了劉備的大舅哥。後來劉備稱帝,他則成為了國舅爺,最後官至車騎將軍。當然了,他能夠在蜀漢身居高位,並非憑藉走後門,他的確是有能力的。據記載,他在蜀漢期間,曾隨諸葛亮北伐,也曾隨魏延一起,大破曹魏將領郭淮、費曜。後來魏延去世,他則在王平上任之前,擔任漢中太守一職,守住了益州的門戶。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四、牽制諸葛亮的李嚴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李嚴,字正方,後來曾改名為李平。他出身於荊州,原本是劉表的部下,後來劉琮投降,荊州淪為曹操的地盤,他西行至益州,成為了劉璋的部下。在此期間,他贏得了能幹的名聲,因此劉備入川的時候劉璋派他前去抵禦。令劉璋沒想到的是,李嚴竟陣前倒戈,率眾投靠了劉備。他為劉備效命期間,曾兩次迅速平定叛亂,展現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劉備的認可,官至尚書令。後來劉備病重,召他與諸葛亮一起為輔政大臣,並將其任命為了中都護,讓他統領內外軍事。從此時起,一直到他被諸葛亮上書罷免,他既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又是分散諸葛亮權力的最佳人選。

川中有四大名將,一個被劉備遺憾斬殺,一個硬撼張飛卻下落不明

只不過後來,他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督辦糧草不利,卻又謊話連篇,試圖推卸責任。此事讓諸葛亮難以忍住,於是上書請命,將其罷官,流放到了梓潼郡。這個時候,他還寄希望於諸葛亮會重新啟用他,然而三年之後,直到諸葛亮去世,他也未能再次出仕,這個時候,他認為既然諸葛亮沒有用他,其接班人則更不可能重新徵召自己入朝,於是激憤而死。《三國志》記載:“(建舉)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三國志集註》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