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不是無能之輩

吳秀波人設坍塌事件連日霸屏,不禁讓人想到了他所扮演的司馬懿這個角色,這個歷史人物對待女人也是毫不手軟。若想了解真實的司馬懿,首先要先看歷史上這樣真實的一幕:比諸葛亮大兩歲的司馬懿,在五丈原與諸葛亮進行生死對決時,諸葛亮已完成天下三分,權傾朝野,而他還只是被曹魏王室處處提防的總司令。站在這塊牢固的基石上,就不會被《晉書》、《三國演義》等自相矛盾的司馬懿形象所幹擾。

曹操家大業大,謀士如雲,加之司馬懿的父親是不被曹操看好的保皇派,長期被邊緣化的司馬懿性格陰鬱、工於心計,陰謀多於智謀,厚黑多於道義。吳秀波生動表現了司馬懿的“少年多才,老來毒辣”。將在謀而不在勇,司馬懿和後來的陸遜有一點相似,都是“書生用劍”,陰柔多於陽剛。

司馬懿早年在謀劃自己如何出人投地,如何登上權臣寶座,如何呼風喚雨,名傳天下,晚年則謀劃自己的家族如何取曹魏而代之。他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司馬家發揚光大。他重在功利,歷史上曹丕是他的好友和主子,對他不斷加封,但他日後殺戮曹室毫不眨眼。

在三國後期,諸葛亮和司馬懿是足智如妖的雙絕,哪個更勝一籌?雖然吳秀波版的馬懿,深藏不露,陰險狡詐,隱忍不發,處亂不驚,手段狠毒,看似遠勝諸葛亮,但歷史上二者難分伯仲。他死後,其子司馬昭滅了蜀國,之後,其孫司馬炎滅了東吳,統一之後逼曹魏傀儡皇帝讓位,自己依靠爺爺司馬懿打下的基礎,成為晉朝開國之君,即晉武帝。

此時,作為西晉國史館編撰史官的陳壽,開始撰寫《三國志》,對於晉武帝的祖父司馬懿,這個已追尊為高祖宣皇帝的宗廟之神,如何下筆?如果司馬懿生前真的以大比分勝過諸葛亮,不用他費心,魏武帝早就催他下筆了。但陳壽是一位優秀的史學家,寧可在《三國志》裡一字不提司馬懿,也不去虛構抬高他。反之,還宛轉地還諸葛亮以公平。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不是無能之輩

這其中有兩點隱情。一是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部將參軍,馬謖失街亭被斬,陳壽之父也因罪被剃了頭,在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禮教時代,是奇恥大辱。面對辱父之仇,是否借寫史之機貶低諸葛亮?另外,司馬懿生前對老對手諸葛亮有兩種矛盾的評價,到底信哪個?一個是“天下奇才也”,一個是“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陳壽如實把司馬懿對諸葛亮的正面評價“天下奇才”放到正文當中,對負面評價改為“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的揣測語氣,意思是大概諸葛亮應對敵情突變的本領不太擅長吧!

司馬懿之所以有時不把諸葛亮放在眼裡,是因自身謀略過人。公元219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每次參與謀劃,都有奇策,也被曹操所信任。當時關羽圍曹仁於樊城,因漢獻帝在許縣,與樊城相鄰,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準備遷都黃河以北。司馬懿勸阻說:“劉備、孫權外親內疏,如今關羽坐大,孫權必定不安,可將此事告知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公安,關羽被其俘殺。如果說關羽間接死在馬懿手裡,毫不過分。

對於那場著名的“空城計”,兩人高等級的心理博弈,以雙贏結局。諸葛亮活了下來,司馬懿則抓緊了手上的兵權,獲得了更大的權利。諸葛亮明白,曹操手下已無名將,司馬懿當時存在的價值,就是用來對抗諸葛亮。若是你司馬懿闖進空城,生擒了我諸葛亮,那麼你回去也該“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但是,《晉書·宣帝紀》讚頌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以及西晉杜撰的“三馬食槽”傳說,都賦予了司馬懿未卜先知的神化色彩。回望歷史,三國各個後主,一憋不如一鱉,沒有司馬,還會有司牛來統一。如果以成敗論英雄,把司馬懿看得太厲害,把諸葛亮壓得太低,有失公允。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不是無能之輩

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最後五丈原對決,人們耳熟能詳,津津樂道。但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很少有人發現,諸葛亮利用了《易經》“師卦”,選用自己死後的“木像”作撒手鐧,導演了“死諸葛嚇退活司馬”的一幕。《易經》第七卦“師卦”的六三爻辭是:“師或,輿尸,兇。”意思是,如果主帥缺智少謀,即使載著祖宗靈像去作戰,也不會勝利。遺憾的是,如今兩岸易經大師,都達不到諸葛亮的水平,將“輿尸”錯解成“打了敗仗,用車把成堆計程車兵屍體拉回來”,這完全歪曲了師卦。“輿”指戰車,“屍”指木製偶像或靈牌。屈原在《天問》裡說:“武發殺殷,何所悒?載屍集戰,何所急?”意思是,武王征伐紂王之時,為何那樣激憤難忍?載著文王的靈牌去會戰,武王為何心急如焚?魯迅根據這句話,在小說《采薇》裡解釋說:“一乘白彩的大轎,總共有八十一人抬著。裡面是一座木主,寫的是‘大周文王之靈位’,後面跟著的都是兵,這一定是武王要去伐商了。”大轎,就是“輿”,木主,就是“屍”。

諸葛亮臨終前,決定對《易經》師卦六二爻辭反其意而用之。他為自己雕刻一尊木像,備作死後的“輿尸”。囑託總領三軍的楊儀:“吾死之後,不可發喪。然後一營一營緩緩而退,若司馬懿來追,將我先時所雕木像,安於車上,推出軍前。懿見必驚走矣!”果不出所料,蜀軍行走不遠,司馬懿親自來追。忽然山後一聲炮響,樹影中姜維率軍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司馬懿大驚:“孔明尚在,吾中計矣!”勒馬便走。他看到的孔明,就是姜維“輿尸”。魂飛魄散的司馬懿,逃出五十餘里,仍摸著腦袋問左右“我有頭否?”《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司馬懿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對諸葛亮的謀略很多次都能準確的預料,可見司馬懿是十分了解諸葛亮的,但對《易經》的運用方面,卻輸給了對手。民間傳說,孔明病逝五丈原,用木像震懾司馬懿,氣得司馬懿在床上翻滾!

雖然後來司馬懿自我解嘲說:“我的特長是擅於推測活著的人,對死去的人我不感興趣”,但當他巡視處變不驚、井然有序的蜀軍空營時,卻不由驚歎諸葛亮:“天下奇才也!”《三國志》裡,諸葛亮評價司馬懿一方面膽小懦弱不敢應戰,另一方面感嘆他老謀深算善於治軍。陳壽和諸葛亮都肯定了司馬懿作為軍事謀略家的歷史地位。

可見司馬懿不是無能之輩也!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小甜妹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