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景弘:漳平山村裡走出的航海家

閩南網3月12日訊 1405年,明永樂三年,鄭和率領龐大船隊出使西洋,自此拉開了史無前例的七下西洋壯舉的序幕。在這些下西洋之行中,還有一人同樣值得被銘記,那就是王景弘。從第一次下西洋起,28年間,他以副使太監、正使太監身份先後5次參與組織了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動,先後到達亞洲、非洲的37個國家和地區,鋪就了海上絲綢之路。

立在香寮山莊對面的王景弘塑像

頻下西洋

沿途留下佳話

據史料記載,王景弘幼時遭遇兵災,明洪武年間入宮為宦,侍奉燕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隨朱棣起兵奪取帝位,得成祖朱棣賞識。

從明永樂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鄭和、王景弘先後7次率領船隊下西洋,其中5次明確記載王景弘參與其中。另外,在史學界,還有人稱明朝的遠航壯舉為“八下西洋”,最後一次出使蘇門答臘的遠航因鄭和病逝而由王景弘獨立指揮完成。

鄭和與王景弘下西洋,每到一地總是致力於增進與各地的交流,展示了中華歷史和文化,在當地留下許多佳話。

2002年5月,閩西客家聯誼會代表團出訪汶萊。代表團在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發現了一條“王總兵路”。據說這是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時王景弘到達的地方,史稱渤尼。這條路就是當地政府為紀念王景弘對汶萊的貢獻而命名的。不只在汶萊,在東南亞各國,留存的鄭和、王景弘遺蹟就有30多處。

景弘故里

打造文化品牌

王景弘的家鄉,在漳平市赤水鎮香寮村許家山自然村。村口立著一塊一米多高的石碑,上書“王景弘故里”。據漳平市王景弘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曹木旺介紹,王景弘的籍貫到底在哪,是多年來史學界十分關注的問題。2002年,經走訪考察,透過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修的香山橋碑記及《漳州府志·武勳》中“王景弘,集賢裡香寮人,從太宗北征,後有擁立功,授其子南京錦衣衛正千戶”的記載,才確定了王景弘是香寮村人的結論。

近日,漳平當地做著各種努力,打造王景弘文化品牌。在王景弘出生地——許家山村遺址上,當地規劃建設景弘文化旅遊區,策劃實施景弘文化廣場、航海水上樂園主題專案。此外,漳平還申請列入“海上絲綢之路”通陸達海的重要節點城市,協調納入國家“一帶一路”相關規劃。(海都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陳曉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