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螻蟻尚且貪生,為什麼萬人之上的他要選擇自盡

螻蟻尚且貪生,為什麼萬人之上的他要選擇自盡

明朝末年,明朝雖然是內憂外患尤其是北方壓力巨大,但是在南方明朝還有百萬軍隊,在南京還有完整的備用中央機構,只要南遷就能和南宋一樣,至少保住半壁江山。而且最後李自成打進來的時候,李自成本來並沒有做皇帝的打算,只是想和崇禎義和,自己做個西北王。所以崇禎至少有兩次機會可以繼續當他的皇帝,可是為什麼最後他確是選擇的自縊呢?

螻蟻尚且貪生,為什麼萬人之上的他要選擇自盡

其實是由於他本人性格上的缺陷,他走上了不歸路。保住他和他的明王朝的最好辦法就是南遷,把京城遷到南京。李自成老哥的主力雄踞西北,而山東以南是沒有像樣點的農民軍隊伍的。如果崇禎學習南宋,至少可以保住半壁江山。

螻蟻尚且貪生,為什麼萬人之上的他要選擇自盡

崇禎也很想南遷,但自己又不願背上丟棄祖宗基業的罪名,於是鼓動大臣提出南遷的議案。南遷可以保住明王朝的半壁江山,但確實也是要揹負罵名的,這個罵名,崇禎只想讓大臣背。此前戶部尚書侯恂因為建議崇禎放棄中原,卻被崇禎投進監獄,而僅僅是同情候恂的鄭三俊,也被送進了監獄。

螻蟻尚且貪生,為什麼萬人之上的他要選擇自盡

自此,滿朝文武再也沒有敢在關鍵事務上說話的人,人人皆以明哲保身為重。好容易有人提出了南遷的提議,卻建議崇禎留守北京,讓太子去南京。這個主意非常損,意思就是崇禎你就以身殉國吧,我們保你兒子繼續當皇帝。這類的事情在宋朝可是有過先例的。這是崇禎最不願意聽到的方案,當時大怒,再也不提南遷的事情,選擇了在北京等死。

螻蟻尚且貪生,為什麼萬人之上的他要選擇自盡

大臣們明知道崇禎的真實想法是南遷,為什麼這麼不給崇禎面子呢?原因還在於崇禎的性格比較變態,生性多疑,刻薄寡恩。自己不肯擔任何責任,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大臣。如果哪個大臣提出南遷的建議,大家隨崇禎到遷都南京後,崇禎一定會把丟失祖宗基業的罪責推到這個大臣腦袋上,下場可想而知。 為什麼李自成進北京後,很多大臣都表示願意歸降一個西北的農民,這根崇禎的刻薄寡恩有很大關係。

螻蟻尚且貪生,為什麼萬人之上的他要選擇自盡

崇禎的第二個機會來自李自成。李自成其實從來就沒想過做皇帝,他的目標是做西北王。這是一個典型的小農意識: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李自成打進北京就是為了回到家鄉人前顯貴,從來沒想過如何治理天下,如何做一個皇帝。所以才有李自成進京燒殺擄掠,京城百姓無不恨之入骨,由一代英雄淪落為流寇蟻賊。(歷史上其實不發農民起義成事以後暴行遠超當時皇帝的)李自成的大軍列隊在北京城下,他卻沒有立刻攻城,而是選擇了與崇禎議和。條件是崇禎還做他的皇帝,而他李自成做西北王。對於崇禎來說,這無疑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可是崇禎有一次錯過了機會,原因還是崇禎希望大臣們提議:同意議和。與李自成議和對於皇帝來說也算丟面子的事,所以這個提議要由大臣發起,黑鍋也應該由大臣來背。大臣們早就對崇禎的伎倆再熟悉不過了,誰也不肯出頭。而且李自成進京,大臣們不一定死,一般投降就可以了,而只有皇帝死的機率比較大。崇禎看見大臣不上當,最終只能選擇看似悲壯的自縊,也沒有做出同意議和的決定。其實與其說崇禎選擇了尊嚴的死,不如說崇禎的性格缺陷導致了他的滅亡,雖然是偶然,但其實也是必然。為人處世實在是一門藝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