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金牌“說”詩路|靈秀天台山,佛臥詩畫間

聽金牌講解員“說”詩路

天台歸來山水入懷

歡迎大家來到九龍湖公園,九龍湖公園的總面積是十六萬平方米,其實水域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由三個湖區組成,它的名字就叫做九龍湖。那麼,為什麼叫做九龍湖呢?其實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源自一個九龍到天台的神話故事。傳說天台山就是由九條龍拔下自己的鱗片變成的。而且天台山大瀑布也是由九級瀑布組成。每一級都如蛟龍出海,奔騰而下,彙集於此,故名九龍湖。九龍湖是由三個湖區組成,呈“品”字排列,意味著天台山有著深厚的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還有唐詩文化。需要各位遊客朋友們去細細地品味!

在九龍湖公園,我們到處可以看到旁邊一些大的石頭,上面雕刻著唐代詩人所留下的一些詩作。天台山作為唐詩之路的目的地,曾經有三百多位唐代詩人來到這裡,留下了一千三百多首唐詩,有著“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詩”的美譽。那為什麼天台山這麼有名呢?這多虧了東晉的大詩人、大文豪——孫綽,他曾經寫過一首《遊天台山賦》。這首賦被節選到當時的《文選》當中。《文選》是當時科舉制度中很重要的教科書,當時所有的文人都需要看《文選》來準備科舉考試,所以天台山也成為了所有讀書人必須看的一本書,就像現在高考看的書。所以天台山成了文人墨客心中所向往的地方。在這些文人墨客中,佼佼者非李白莫屬了。李白曾留下《瓊臺》《夢遊天台山》等著名詩作,我們可以在路邊的景觀石上找一找。

現在在我們身後可以看到四座非常明顯的石碑,也叫做帝王石碑,每座高四米,寬一點五米,為青石所制,上面都留有四位帝王的詩作,用他們自己的書法進行鐫刻。

各位遊客,今天九龍湖的參觀就到這裡。接下來我們前往下一個景點進行參觀!

金牌“說”詩路|靈秀天台山,佛臥詩畫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九龍湖公園,其實九龍湖公園的佔地面積十六萬平方,但是你能想象到嗎!其中十五萬平方米都是水域面積。《論語》裡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叫“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九龍湖公園不僅是一個山水風光秀美的地方,歷史也同樣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底蘊。因為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三百多位詩人離開長安,他們從江蘇的揚州出發,沿著大運河南下到達了杭州,後跨過錢塘江,一路逆流而上,最終來到了目的地——天台山。而且還在天台山留下了一千三百多首詩篇和佳作。所以說天台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來到這個地方。

除了這些人,天台山還是帝王心中的嚮往之地。所以今天我們在的這個廣場上,矗立著四座帝王石碑。這四座帝王石碑都是用四位皇帝自己的書法字型進行鐫刻。第一位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所寫的《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台》。唐玄宗李隆基大家都很熟悉了,開創了開元盛世,但是司馬承禎是誰呢?他是唐朝時期的一位道士,但是地位非常高。高在哪裡?第一點是因為唐朝是稱道教為國教的,所以道士的地位自然就高。還有一點,司馬承禎是女皇武則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這三位帝王的國師。所以司馬承禎地位非常高,尤其是唐玄宗李隆基對司馬承禎更是非常敬仰和信賴。他把司馬承禎從隱居的地方——天台山請到了長安,問他度世延年的道法。但是司馬承禎講完道法之後堅持要回來修道,雖然李隆基想把他留在長安。所以在送行之前給他寫了這首送別詩。其實這首詩表達了兩點,第一點是唐玄宗對司馬承禎的不捨,同時還隱含了唐玄宗李隆基對天台山的嚮往。

其實天台山作為修道隱居人的棲居之地,自然得道高人是不勝枚數的,除了李隆基還有北宋著名道士張無夢。所以我們看到的第二塊石碑就是北宋皇帝宋真宗趙恆寫的《送張無夢歸天台》。趙恆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張無夢當時在天台山的瓊臺觀進行修道,他非常有才華,把煉丹術寫到了自己的詩歌裡。這些詩歌被宋真宗看到後很喜歡,就把他請到了當時的京城,就是汴京。然後跟他討論道法,他想以高官厚祿留住張無夢,但是張無夢一心求道,無心做官,堅持回到天台山修行。

所以說天台山在一千多年前就是文人墨客心中的嚮往之地。但一千三百年以後,天台山又成為了我們當代人心中的詩和遠方。今天因為時間關係只能和大家介紹這兩座,還有兩座就是高宗乾隆皇帝的《瓊臺酌醴》,還有我們的清文宗咸豐的《天台山桐柏觀序》。

金牌“說”詩路|靈秀天台山,佛臥詩畫間

自東晉文人孫綽寫下萬古名篇《遊天台山賦》以來,奔向天台山的詩人們絡繹不絕,他們或問道訪仙,或禮佛禪修,為天台山留下了千古美譽。如今博大靈秀的天台山,治癒了無數人的求而不得,是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詩與遠方!

接下來會有更多的金牌講解員帶領我們一起領略詩路之美,敬請關注!

(藍媒聯盟。天台縣傳媒中心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