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楊宇霆被殺前部下曾用白居易一首詩提醒,對照此詩,楊難逃一死!

寫到這裡,小編就想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呢?

點開了小編的文章,就說明大家對文章感興趣,看完後若覺得還不錯,勞煩關注一下小編哦,小編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楊宇霆這人究竟有多鋒芒畢露,從他名字的變遷就能鮮明感受到。這位奉系的核心智囊,原名叫玉亭,字凌閣,後來名和字都改了,名改成了宇霆,字改成了鄰葛,按說把有些柔弱君子氣的玉亭改叫硬朗的宇霆還好說,但把字直接改成跟諸葛亮比肩比鄰,就有些太扎眼了。

楊宇霆被殺前部下曾用白居易一首詩提醒,對照此詩,楊難逃一死!

所幸一代梟雄張作霖是個有大胸懷,大智慧的人,也正因為如此,楊宇霆這個小諸葛才能一展雄才。

有時候就是這樣,領導越有胸懷智慧,下屬越有雄才大智。

在張作霖麾下,楊宇霆確實名不虛傳,很對得起他小諸葛的名號。辦實事行,辦外交行,拿戰略行,撈偏門還行——說到辦實事,楊宇霆為奉軍以及東北兵工廠建設貢獻不小;辦外交那就更出彩了,跟日本人周旋,很多時候都是由他代張作霖出面;再說拿戰略,張作霖幾度逐鹿中原,這裡都有他的影子;最後說撈偏門,和老同學徐樹錚配合秦皇島劫軍火,一次幫張作霖搞到七個混成旅的裝備,換是其他善正不會邪的人,興許還就真難辦成。

因為這些,做大後的張作霖對楊宇霆倚重到何種程度?

楊宇霆被殺前部下曾用白居易一首詩提醒,對照此詩,楊難逃一死!

張作霖很懂得自我審視自我把關,他認為自己搞政治行,搞軍事差點,因為有這樣的認識,當時的奉軍統帥部有個規定,所有軍事檔案,非經總參議或者參謀處附屬,不能下達,就是張作霖都不能直接下達命令,非楊宇霆過目同意簽字不可。

這是一面,但楊宇霆這人還有致命的另一面,照現在的說法,自醒意識幾乎沒有,講派頭,沒分寸,太囂張。在當時的奉系,除了老張小張,楊宇霆不是事實佔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他是要明目張膽地表現出來。

這就有問題了。

如果說知根知底的表示理解尊重,那外圍或者其他派系的就沒這個姿態了。

第二次直奉大戰,奉系大勝,楊宇霆擠掉郭松齡出任江蘇督辦的時候,他的這個缺點幾乎就引起了地方派的眾怒。

那架勢,彷彿張作霖不在,他就是張作霖是的,口氣架勢儼然跟張作霖一模一樣。

而說到張作霖不在,轉眼間,張作霖真就不在了,讓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了。

這下,楊宇霆時時處處真就拿出了第二個張作霖的架勢,倒不是說他有多大異心,正相反,越覺得自己沒異心,越覺得自己是真正為奉系運籌帷幄的人,他的這個姿態拿得越足,越覺得小張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所以說呀,自醒,審時度勢,有時候就不是個智商的問題,甚至也不是情商的問題,在楊宇霆這樣的人身上,這是個自動遮蔽的問題。

楊宇霆被殺前部下曾用白居易一首詩提醒,對照此詩,楊難逃一死!

關於小張殺楊宇霆的過程以及原因,熟悉那段歷史的都清楚,咱就不多聊了,咱今天單聊楊宇霆被殺前的一個細節,很耐人尋味,也很讓人有所啟發。

據說,楊宇霆被殺前幾天,下屬曾用白居易的一首詩來提醒他,督辦,您是讀過史的,白居易有首詩想必您應該知道——

贈君一法訣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把這詩放在楊宇霆被殺一事上,讀來確實讓人感慨萬千,越讀越覺得楊宇霆難逃一死。

楊宇霆被殺前部下曾用白居易一首詩提醒,對照此詩,楊難逃一死!

這前四句像是寫給小張看的,小張殺楊宇霆不正好也有這個細節嘛,下決定前連拋了幾次硬幣,大家瞧瞧這詩前四句怎麼說的,狐疑是吧?有智慧的人千萬別幹占卜定忠奸的事,要去試,要去辨,要用時間。

說的直白點,新舊交替做領導得有胸懷,有智慧,沉得住,辨得清。

小張讀沒讀過這詩,不知道;能不能領悟這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

楊宇霆被殺前部下曾用白居易一首詩提醒,對照此詩,楊難逃一死!

再說這後四句,那簡直就是說給楊宇霆的了,兄弟!主弱臣強,本就忠奸難辨,忠的像奸的,奸的像忠的,這種事有多殘酷?不管忠奸與否,歷朝歷代殺都是最省事的辦法,除非有上面的胸懷和智慧。

而楊宇霆你呢,忠的如履薄冰你沒有,奸的腹黑偽裝你也沒有,你未免囂張得太自以為是,太沒有常識了!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歷史的殘酷可是會自動加身的,不管是對你,還是對他——

據說,楊宇霆聽完這首詩後,沉默了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