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在相聲界,世家子弟出身猶如一把雙刃劍。從小受父輩藝術薰陶,幼學同蒙之時接觸曲藝,這是得天獨厚的“利”。而出師後獨闖江湖,因受父輩蔭庇為人詬病或是沒能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就反倒成了從藝生涯之“弊”。相聲門裡兩代以上的世家比比皆是,除了大家熟知的馬、常、侯三大世家外,還有威震東北的“馮家門”,北京的白家(白慶林—白寶山—白全福—白金城)等等。而今天要聊的則是天津的“李家門”。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在“哏都”乃至全國提到“李大白話旦”,但凡聽過相聲的觀眾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已是耄耋之年的李伯祥先生,如今仍活躍在各類演出的舞臺上。作為承上啟下的一代,李伯祥先生從藝七十餘年所達到的藝術高度是很多相聲藝人難以企及的。從怹的父親相聲老藝人李潔塵,到李伯祥,再到李松巖、李松濤兩位公子形成了現在的李氏相聲。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老觀眾對於李潔塵、李伯祥兩位相聲前輩的藝術造詣都已諳熟於心。但對李家第三代傳人的瞭解卻不多。李伯祥先生膝下共有兩子,長子李松巖,次子李松濤。他們二位的名字是由祖父李潔塵親自起的,後來李伯祥先生收徒也用“松”字給徒弟賜名。比如:鄭松坡(鄭松坡)、高松源(高玉林)、王松良(王平)等等。徒弟中的高玉林正是高英培的公子,而李伯祥的長子李松巖則是很早就拜在了高英培的門下。次子李松濤卻遲遲沒有拜師,直到2016年,時值四十八的歲李松濤才由李金斗帶拉拜在了已故相聲名家趙振鐸門下。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很多朋友看到這兒不禁會問:為什麼又是拜已經故去的老先生?三年前的拜師儀式上,李伯祥先生道出了原委:“早先我跟隨父親(李潔塵)曾在濟南的晨光茶社演出過很長一段時間。在那兒結識了孫少臣、於春藻、趙振鐸等兒時的小夥伴,後來就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趙振鐸健在時,我就和他有過口頭約定,如果有一天我兒子要想說相聲,就算是你的徒弟。”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李松濤雖然年幼之時就接受相聲藝術薰陶,也經常登臺表演,但一直沒專業從事相聲這行。後來參加工作演出機會少了,可是兒時父親給打下夯實的基礎還在。可他因何在離開相聲舞臺二十多年後又決定迴歸呢?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這還得從李伯祥先生說起,2013年合作了四十餘年的老搭檔杜國芝突然病逝,讓古稀之年的李伯祥心情格外沉痛。時隔不到一年時間,愛徒王平又英年早逝,對李伯祥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每每想到自己器重的得意弟子在藝術黃金時期突然離世,不禁老淚縱橫。在家時常自言自語:“王平走了,我這一肚子能耐傳給誰呀?不能把它帶進棺材呀。”小兒子李松濤是個孝子,看到父親終日愁眉不展情緒低落,經過再三考慮最終決定繼承家業,拜師學藝,迴歸相聲舞臺,這才有了2016年的這場拜師儀式。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現如今,李松濤先生也已年過半百。也許大家印象中的世家子弟半下海多半是因為“沒落”才吃的相聲這碗飯。而李松濤則不然,不管在小相聲園子還是電視臺演出,“使活規矩、地道、瓷實”是很多看過他現場演出觀眾的第一印象。在臺上舉手投足、表情神態與父親李伯祥如出一轍。其實,這並非是刻意模仿,而是環境使然,幾十年的家庭藝術薰陶,讓他在表演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李伯祥先生年輕時的風采。

虎父無犬子!相聲家學深厚,“萌叔”李松濤卻不願當“小李伯祥”

雖說臺上的做派像極了父親,但藝術上的表演風格他卻不想一味模仿。傍著傳統走創新才是他所追求的方向。一方面對傳統活一遍拆洗一遍新,保持傳統活的樑子,按自己風格使出新意。另一方面,相聲需要與時俱進,作品更需要推陳出新,不斷給觀眾帶來新段子,才能讓更多的人願意走進劇場聽相聲。大器晚成的“萌叔”李松濤正在用一次次的演出證明著自己,也證明著李氏相聲的三代家族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