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蘇東坡還會防汛抗洪?解鎖大文豪的另一面

剛剛落成的黃樓,引得四方名士吟詩作賦,蘇轍、秦觀各有《黃樓賦》,陳師道有《黃樓銘》,賀鑄有《黃樓歌》等,以此紀念蘇軾的抗洪、防洪的功績。

這個端午假期,南方雨水不消停

防災減災任務可謂艱鉅

你知道嗎?在我國古代

汛期同樣不好過

大文豪蘇軾

就曾在防汛抗洪一線奔走忙碌

沒想到他還有這一面?

本期小據侃歷史

帶你看看蘇軾的防汛抗洪往事

蘇東坡還會防汛抗洪?解鎖大文豪的另一面

防汛抗洪的蘇軾

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大文豪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出京城,先後到杭州、密州出任地方官。熙寧十年 (1077年) 四月,他離開密州,“權知徐州軍州事”。

“黃河自昔為中國患”,水災加上河患,破壞力驚人。1077年夏秋之交,“大雨水” “霖雨不止”,河湖水位暴漲。農曆七月,黃河在“衛州、懷州、滑州”等地先後發生潰溢;到了七月十七日,黃河“大決於澶州曹村(今河南濮陽) ”。

滔滔洪水一路所過,“注城壞倉”,“敗廬舍、溺居民”。

古代通訊方式落後,資訊傳遞緩慢。一旦洪水臨城,交通勢必中斷,很難再向下游示警。

蘇軾與蘇轍

蘇東坡還會防汛抗洪?解鎖大文豪的另一面

史料記載,黃河曹村段發生潰決十七天後的八月四日,蘇軾還與弟弟蘇轍遊覽徐州附近的石經院、雲龍山;中秋節當日,與蘇轍一起觀月作詩,共度佳節。

六天後,洪水來臨,匯于徐州城下。

抗洪:孤城如鐵拒狂瀾

熙寧十年八月二十一日,洪水衝撲于徐州城下——

黃河西來初不覺,

但訝清泗流奔渾。

夜聞沙岸鳴甕盎,

曉看雪浪浮鵬鯤。

從蘇軾的這首詩《答呂梁仲屯田》來看,對於突然而至的洪水,人們是毫無心理準備的,一時間人心惶惶。

蘇軾緊急召集眾人商議對策,城 中 父 老 說 天 禧 年 間(1017-1021年) 曾經嘗試在城外修築兩段堤壩防洪,現在應馬上修築。蘇軾聽從建議,“起急夫五千人”,重新築堤。

然而,汛情危急,人手不足。於是蘇軾親赴徐州禁軍駐地,懇請禁軍參與抗災。他說:

“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宜為我助力。

依據宋代軍制,知州只能統轄屬於地方的廂軍,無權調動中央執掌的禁軍,否則會有作亂之嫌。

然而,蘇軾不避嫌疑,其拳拳愛民之心令士卒大為感動:

“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

於是,三千禁軍士卒“短衣徒跣,持畚鍤以出”,緊急投入到抗洪搶險之中。

這裡有必要說一說徐州城外的地理形勢。南清河與汴渠自西北方而來,交匯于徐州城下,向東南流去,是為泗水。

在徐州城南有“兩山環繞,呂梁、百步扼之”。南下的洪水,“觸山而上”,“匯於城下”。洪水源源而來,卻難以快速流瀉,城外的水位勢必不斷上漲。

徐州古城牆

蘇東坡還會防汛抗洪?解鎖大文豪的另一面

徐州城牆由於年久失修,在洪水的沖刷侵蝕之下,已是險象環生。蘇軾先命人“以薪芻為囊”,堵住城內通往城外的六個“水窗”;又命人自城內取土,緊急加固徐州城牆。

然而,城中原有的十五處取土大坑,“皆與外水相應”,坑內“皆積水,無所取土”。若不能抓緊時間取土加固城牆,一旦城外洪濤破圍而入,後果不堪設想。

汛情危如累卵,城內人心大亂,富商大賈爭相出城避禍。蘇軾說:

“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

全城人心總算是暫時穩定了。人們發現,城中東、西、北三側的地下水位很高,井水都漫溢位來,唯有城南例外。蘇軾立即命人在城南取土,果然坑水不再上湧,取土成功了。

不僅如此,蘇軾還團結軍民,多措並舉,共同抗災救災。

農曆十月五日,黃河已經基本度過主汛期,徐州城外的洪水漸漸退去。稍晚時候,又有好訊息傳來。

向上滑動解鎖《河復》全文

君不見西漢元光元封間,河決瓠子二十年。

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鱣。

萬里沙回封禪罷,初遣越巫沉白馬。

河公未許人力窮,薪芻萬計隨流下。

吾君仁聖如帝堯,百神受職河神驕。

帝遣風師下約束,北流夜起澶州橋。

東風吹凍收微淥,神功不用淇園竹。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就在十月裡,也許洪水還未完全退去,蘇軾就上書朝廷,“為防黃河水侵徐城,求作石岸”。

不久,朝廷的答覆傳回徐州,史料記載只有兩個字——“不從”。原因如今已不得而知,但蘇軾在寫給“劉貢父”的書信中曾說:

擎畫作石岸,用錢二萬九千五百餘貫,夫一萬五百餘人,糧七千八百餘碩。……雖費用稍廣,然可保萬全,百年之利也。

我們不妨猜測,可能是修築石質堤岸的費用太高了,朝廷拿不出或不想出這筆錢吧。

然而,蘇軾並不打算就此放棄。

此前,京東路安撫使等方面大員就向朝廷奏請蘇軾防洪有功。次年,神宗皇帝下詔獎諭蘇軾之功。

藉此機會,蘇軾再次上書皇帝,“改請修木岸”。

與石岸相比,修木岸“雖非經久必安之策,然亦足以支援歲月,待河流之複道”。此外,修木岸“工費減一半”,資金壓力減輕了,朝廷同意的機率就會增大。

為確保萬無一失,蘇軾還寫信請求多位官員,為他奔走呼籲,力言於朝廷。

果不其然。到了二月,“有旨賜錢二千四百一十萬,起夫四千二十三人”;再加上徐州地方財政,“發常平錢六百三十四萬,米一千八百餘斛,募夫三千二十人”。

錢糧、民夫的問題解決了,徐州城新的防洪工程終於可以動工了。

這次在澶州曹村發生的潰決,雖直接導致四十五個郡縣被淹,但在蘇軾的主持下,徐州卻打了場漂亮的抗洪守城戰。為此,朝廷再次頒發《獎諭敕》,讚譽蘇軾之功。

到了八月,徐州防洪大堤竣工。徐州父老為了緬懷蘇軾的功績,就把這道長堤稱為“蘇堤”。此後五百多年裡,徐州雖然水患不斷,終因有此堤為屏障,一直安然無恙。

如今的黃樓

蘇東坡還會防汛抗洪?解鎖大文豪的另一面

蘇東坡還會防汛抗洪?解鎖大文豪的另一面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

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

黃花白酒無人問,日暮歸來洗靴襪。

豈知還復有今年,把盞對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紅粉陋,終勝泥中事鍬鍤。

蘇軾《九日黃樓作》

今天,巍巍黃樓依然屹立,它不僅是蘇軾率領徐州軍民取得抗洪勝利的歷史標記,也寄託著當地百姓對這位解民倒懸、勇於擔當的父母官的世代追念——

“水至而民不恐,水大至而民不潰,水既去而民益親”。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