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因為只有劉弗陵可以選了,最年幼的劉弗陵,是漢武帝心中唯一一個“淨土”。在劉弗陵之前,漢武帝是有過“太子”的。

和歷史上那些許久都生不出兒子的皇帝不同,漢武帝擁有了嫡長子劉據後,立馬把劉據立為儲君,而劉據此人頗有昔日“信陵君”的風範,門客眾多,智慧超群,深得漢武帝喜愛,雖然有時候二人政見有所衝突,但劉據的光芒漢武帝亦不否認。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

而劉據在漢武帝的兒子中,屬於獨一檔的存在,當漢武帝二子劉閎早夭後,劉據和漢武帝三子劉旦,就有了很明顯的年齡上的差距,這也就意味著,劉據的競爭力很強,幾乎沒有人能夠和他搶皇位。

但一切的“和諧”,往往都只會是災難前的鋪墊。

劉據在當時有著一個稱呼,是為“衛太子”。

所謂衛太子,是指劉據乃是依附在其母親衛子夫家族的勢力之上的,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荒謬”,但在事實上,踩中了漢武帝的“忌諱”之處。

大漢朝,有過呂后之事,而衛家曾有霍去病、衛青等劃時代級別的人物,漢武帝不得不擔心,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心人開始離間漢武帝和劉據的父子關係。

導致劉據覆滅的,正是“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整個事件可以說是“冤案”,但是皇后衛子夫自盡、太子劉據自盡,以往的衛家勢力、太子勢力紛紛被打擊。

雖說事後漢武帝“追悔莫及”,百般沉痛,但從漢武帝一生的執政角度來說,這種不威脅他權力的結果,才是最好的結果。

所以說,當獨一檔的劉據被人設計出局後,漢武帝的選儲,就有了變數。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

要知道在巫蠱之禍後,人心惶惶,沒人知道漢武帝想的是什麼,巫蠱之禍,究竟是不是漢武帝“自導自演”的,假如是的話,那麼漢武帝是可怕的。

而漢武帝的三子劉旦不信邪,他覺得大哥劉據自盡了,二哥本來就是早夭,那麼要說太子輪到誰,也只能輪到他了。

劉旦太年輕,直接和漢武帝提出要“守衛”京城,要帶兵進京,希望漢武帝立他為太子。

不知道劉旦是被人慫恿了,還是利令智昏,一再挑撥漢武帝的底線。

太子劉據,就是因為自行發動長安百姓佔據京城,最終才釀成悲劇,劉旦的意圖,讓漢武帝很憤怒,劉旦不僅連太子都沒混到,還被漢武帝削減封地,直接淘汰出局。

雖然三子出局,但是漢武帝還有四子、五子、六子。

漢武帝四子名為劉胥,乃是劉旦的同母兄弟,兄弟二人親密與否,歷史沒有明說,但是後來劉旦造了漢昭帝的反,劉胥沒有參與其中,這說明了兄弟二人可能不是一條心。

不過劉胥也不是什麼“好人”。

他為人高大,十分勇猛,常常能與野獸搏鬥,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活作風“凌亂”,讓漢武帝對他特別不滿意,籠統地說,劉胥就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壯小夥,就這樣的條件,漢武帝肯定是不會選為儲君的。

再說到漢武帝的五子,劉髆。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

其實劉髆,倒是最有希望當上太子的一個,劉髆生母乃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所生。

這個李夫人的家族,正是在漢武帝后期頻繁迎戰匈奴的李廣利家族,所以於公於私,漢武帝都會偏愛母族有利用價值的劉髆,雖然會不會演變成衛家的悲劇還兩說,但是劉髆的確受寵。

可惜的是,在巫蠱之禍後,李廣利謀立劉髆為太子的事情暴露,這也就意味著,巫蠱之禍,極有可能是李家人推動的。

李廣利知道事情暴露後,驚恐萬分,輸掉了戰爭,最終投降匈奴,李家一時之間成為過街老鼠。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劉髆也“早逝”了。

在一系列事件後,漢武帝也對劉髆的希望也減弱了,而劉弗陵此時也降生了。

當了大半輩子帝王的漢武帝,這個時候真的是心累了,於是他觀察小兒子劉弗陵,覺得他天生聰慧,有著其他兒子沒有的優點,於是決定立劉弗陵為太子。

就是在公元前87年,這一個節點上(劉髆就是在這個時間附近去世),劉弗陵以年幼獲得了最終勝利,而漢武帝實際上到底會不會將劉髆立為太子,這始終是一個謎,因為當時的漢武帝白髮人送黑髮人,歷史已經無法假設。

劉弗陵出生於公元前94年,母親為趙婕妤,在巫蠱之禍爆發的時候,劉弗陵年僅三歲。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

在漢武帝晚年的諸子中,劉髆和劉弗陵都非常受寵愛,但能笑到最後的僅是劉弗陵。

在歷史的記載中,漢武帝選儲君劉弗陵的原因是他年少聰慧、身體強壯,但這些所述的優點,其實漢武帝的幾個兒子都擁有,並非說劉弗陵真的超然於兄弟的陣營中。

而在立劉弗陵為儲君的時候,漢武帝還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賜死”劉弗陵的生母趙婕妤。

在這個細節中,可以反映出的一點是,漢武帝對於“儲君”的要求實則是仍舊要自己掌控絕對的主動權,賜死趙婕妤,漢武帝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劉弗陵年齡太小,唯恐劉弗陵的生母作亂,成為“呂后”,於是便只能賜死她,面對這個理由,連趙婕妤自己都無法反駁。

所以可以確定的是,漢武帝選擇幼年的劉弗陵,除了他是小兒子更受疼愛以外,他更是一片“淨土”,一片沒有勢力交加的淨土,不像劉據當年是衛家勢力所扶持。

而劉旦與劉胥的生活圈子更是凌亂,漢武帝害怕劉漢江山到了他們的手上,就會改名換姓。

漢武帝駕崩後,留下霍光等人成為顧命大臣,輔佐劉弗陵,而事實證明,漢武帝最後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劉弗陵自幼被正當培養,也成為了一個明君,可惜的只是劉弗陵壽命不長,年僅二十歲出頭就駕崩了,但他打下的局面,為漢宣帝后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

而在劉弗陵登基為帝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意外發生的,例如劉旦,就曾組織起“造反”的事情,對於皇位依舊不死心,最後被識破處死。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

而劉胥雖然沒有準備起事造反,但他一直對“皇位”心不死,一直利用巫蠱之術詛咒他人,自己也等待命運讓他成為太子。

在劉弗陵駕崩後,因為他沒有子嗣,於是霍光等人立了劉髆的兒子劉賀為皇帝,其實這個決定,側面反映了,當年劉髆是有力奪得儲君之位的。

以至於劉弗陵死後,讓他來繼承皇位。可劉賀太過無度,讓人失望,最終被廢掉,成為了漢廢帝。

再之後,便是漢宣帝劉病已登基,劉病已乃是衛太子劉據的孫子,他能成為皇帝,也和他的身份,以及霍光的安排有關。

實則在劉弗陵之後,大漢的皇位已經成為了一種遺憾的彌補,劉據河劉髆最終沒有當上皇帝,但他們的後代卻當上了皇帝。

回顧漢武帝這一生,中央集權、絕對控制成為了他的人生標籤,關於儲君,漢武帝首要考慮的是,不能再出現呂后一樣的格局,牢牢把握江山在劉家人手中。

更有可能的是,漢武帝不希望儲君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而是沿著自己的思路繼續走下去。

終漢武一朝,既是盛世,但也是部分人的悲情時代,如劉據、劉髆,還有劉病已。

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個個都很優秀,為何最後選擇劉弗陵繼位?

但後來劉病已還是實現了人生的逆轉,成為了新的皇帝,而他還引領了“昭宣”時代的中興,帶著巫蠱之禍那段悲哀的血色殘陽,走了出來。